閱讀悅好|給予|亞當‧格蘭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是如何在世界運行的呢?

大部分在探討關係、商業、教育及影響力...等等的書籍,都會提到「給予」一詞是促進彼此之間共好的重要關鍵。

然而,「給予」這個觀念不斷地被提及,為何在生活中要做到「時常給予」是這麼地不易?當我在閱讀本書時,這個想法的解答,作者給了我嶄新的觀點及多層次的涵義。

給予者在社會結構中之占比

書中,作者將我們的世界分成三種人,分別是給予者、索取者及互利者。這三種的分類方式,是以對待他人的利益狀態去區分的,下圖可見:給予者是他人的利益高於自己的利益,互利者的利益是相等的,索取者則是自身的利益高過於他人的利益。

raw-image

接下來想請各位猜猜這三種類型的人,在社會中的影響力排名占比是如何,由下圖可見三角形的頂端是影響力最強的區塊,影響力由上而下1至4,需以ABC去對應。你認為這個三角形中的英文字母該如何排列呢?

raw-image

前些日子,請身旁的朋友分享排列組合時,得到了許多有趣的回覆。下圖則是作者在做了許多的研究後,觀察出社會影響力的分布狀態,由上而下分別是:ACBA

從圖中可看見,最有影響力的族群並非是大眾所認為的索取者,而是給予者。然而,給予者分別出現在最上層與最下層,我們又可以稱為成功給予者與失敗給予者。為何有這兩者的區別?作者對其做了一系列的研究與分析,發現關鍵在於思維上的不同

raw-image

成功給予者與索取者、互利者以及失敗給予者最大的差異在於,看待人際關係的思維。成功的給予者,會以無限思維帶入與他人互動的關係;而其他三者則是以零和思維與他人互動。為何我們無法時常以無限思維運行,以及會有零和思維的產生,是因為我們所處的學校、職場或是社會環境,大多都是以不是你贏就是我輸的規則在運作的。例如:考試排名、競賽規則、股票市場...等等。

因此,要意識到此狀態並且擺脫這樣的觀念,我們可以聚焦成功給予者是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所使用的觀點與方法。

成功給予者的觀點與方法:如何讓影響力不請自來?

成功給予者在社會上的影響力是不請自來的,為何他們能夠建立自己的聲望,是因為他們使用的是柔軟溝通,也可稱其為非暴力溝通。然而,索取者大多擅長強硬溝通,像是會透過講話聲響較大及威嚇的方式,來取得社會中的影響力,並善用各種權力不平等的優勢。

raw-image

如何透過柔軟溝通,建立影響力?

以下會以表達、銷售、說服及協商,舉例成功給予者使用柔軟溝通的方法。

  • 表達:當我們在與他人互動時,不要害怕出醜亦或是犯錯。適時地承認自己的脆弱及不完美,有助於彼此建立更深的連結。然而這個出醜與犯錯,並非毫無準備的耍笨,而是在用心準備後,坦誠地面對自己的所有狀態而不假裝。
  • 銷售:在銷售的過程,是重視消費者的需求,而非盡可能地為了自身業績,用強迫的方式將產品或服務要對方買單。因此,真誠的發問,積極傾聽對方的過程,會讓他人可以舒服地在過程中講出心中真實的想法,並被自己說服。
  • 說服:當想要影響對方時,成功給予者會在對話中不下評論,或急迫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因為斷定他人的語句,會讓溝通倏忽地嘎然而止。因此,多使用正向肯定的言語,有助於雙方在溝通上不會有斷點。
  • 協商:若是在一個多人對話的情境中當搓合結果的角色時,必須要將自己倒空,去聆聽各方的需求。並且提問問題來汲取多方的建議,讓每人都有發言權,感受到被重視,再從中整理出多方共贏的方案。


raw-image

影響力是否會有副作用?

若我們透過柔軟溝通建立了影響力,但沒有時刻去反思自身的行為,讓過多的驕傲膨脹。這時影響力就會造成反效果,並且不自知。

在這裡想分享一個心理學效應叫做:必馬龍效應又可稱之為自我應驗式預言效應(Self-fulfilling prophecy),這個效應會出現在家庭、學校、職場及各式社團裡,大部分多起於重要他人,以及權力不平等的情況。

舉例而言: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求學階段,老師對班上某些同學有偏愛,或是對某些學生不抱有任何期待。在這種情況下,表現良好的學生會因老師的鼓勵與讚美,進而相信自己是優秀的,所以整體表現會越來越好。反之,當老師對一位學生表現出失望與厭惡時,這位學生也將相信自己是無能且不被認可,因此他所做出的行動,將會應證他心中所想的樣貌。

此情境也可能會發生於伴侶、家庭或是職場中,會將此效應提出來,是因為當有天我們有能力去影響他人時,就需注意我們的所言所行是帶有責任的,而我們也必須不斷地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去檢視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

raw-image

病態給予者與成功給予者的差異是什麼?

raw-image

談完了建立影響力與影響力帶來的副作用,接下來要來探討病態給予者的特徵:


raw-image

病態給予者的特徵可以發現,這樣的狀態是源於不了解自己太注重他人對自已的期待。因此,在關係裡總是對他人太信任、太有同理心,以及太膽怯。舉例而言,在感情關係中,不難發現有所謂的暈船狀態。然而,當暈船是一廂情願的時候,就會想要奉獻自己的所有來滿足對方的需求,而有些人抓準了這樣的心理狀態,就會將對方當作工具人無止盡的使喚。

那...成功給予者是如何判別索取者的目的或行為呢?

  • 真誠度篩選:成功給予者要學會篩選與分辨誰是真正的給予者、索取者及冒牌給予者。在過程中,我們必須判別對方的動機與價值觀,這與他人的外在形象或是性格無關。因為我們所做的選擇,與生性討不討喜是獨立的兩件事。亦即將自己打理的乾淨看似討喜的人,與你相處的動機並非出自於給予;而看起來兇神惡煞的人,也並非處事都是索取。唯有直至內心真誠的相處,不按外貌待人,才有機會用心看見一個人是否真誠。
raw-image
  • 寬容版的以牙還牙:在面對索取者的行為時,成功給予者會適時地調整人際互動的模式,並非一昧的給予。因此在心態與處事上,是抱有高度的彈性,若對方想要從成功給予者身上搜刮利益,此時成功給予者也將會以同樣的方式回應對方。讓對方清楚地知道自已的底線與原則,不輕易的讓步。
raw-image
  • 創造給予共好的環境:我們明白在一個彼此互助的環境,對於我們的身心是有助益的。因此,主動積極的創造給予的環境是重要的。這個環境的塑造將從我們每個人小小良善的行動開始,去影響身旁帶有零和思維的朋友慢慢去建立能做自己也珍惜彼此做自己的友善人脈圈。
raw-image

總結:人際關係是無限賽局而非零和賽局

記得在其他本書中看到一段話:沒有任何道路通往真誠,真誠是通往一切的道路。

《給予》一書中用了許多的故事啟發我進一步思考,我們想追求的是集體成就還是個人成就?真正地了解自己,選擇利他精神的思考與行動,才有辦法將我們帶往更美的地方。

推薦大家有機會可以到書店翻翻此本書,靜心閱讀肯定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本我很喜歡💕不過Adam. Grant本來就本本經典
avatar-img
閱讀悅好
5會員
2內容數
不定期分享閱讀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何有效激勵員工或顧客一直是管理實務上一個熱門話題,在Uri Gneezy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探討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概念:利社會誘因。這個概念不僅挑戰了傳統的金錢激勵模式,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思考如何設計更有效的激勵機制。 利社會誘因,顧名思義,就
Thumbnail
如何有效激勵員工或顧客一直是管理實務上一個熱門話題,在Uri Gneezy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探討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概念:利社會誘因。這個概念不僅挑戰了傳統的金錢激勵模式,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思考如何設計更有效的激勵機制。 利社會誘因,顧名思義,就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你心懷感恩的神奇之書!   此書作者是TED大會總裁克里斯.安德森, 今年也剛好是TED大會40週年。 在書籍上市的前夕, 他的好友比爾蓋茲推薦了這本書, 比爾蓋茲說道: 「如果我們欲打造一個更公平的世界,卻不知道如何下手的話,《慷慨的感染力》就很適合你。如果足夠多的人讀完這
Thumbnail
這是一本讓你心懷感恩的神奇之書!   此書作者是TED大會總裁克里斯.安德森, 今年也剛好是TED大會40週年。 在書籍上市的前夕, 他的好友比爾蓋茲推薦了這本書, 比爾蓋茲說道: 「如果我們欲打造一個更公平的世界,卻不知道如何下手的話,《慷慨的感染力》就很適合你。如果足夠多的人讀完這
Thumbnail
本書說明瞭財富創造的流程、槓桿的種類、以及心靈哲學,著重在創造財富、拿回自主權,成為自己的時間和生命的主人。作者分享如何培養判斷力,改變心智模式以及人生哲學。
Thumbnail
本書說明瞭財富創造的流程、槓桿的種類、以及心靈哲學,著重在創造財富、拿回自主權,成為自己的時間和生命的主人。作者分享如何培養判斷力,改變心智模式以及人生哲學。
Thumbnail
大部分在探討關係、商業、教育及影響力...等等的書籍,都會提到「給予」一詞是促進彼此之間共好的重要關鍵。然而,「給予」這個觀念不斷地被提及,為何在生活中要做到「時常給予」是這麼地不易?當我在閱讀本書時,這個想法的解答,作者給了我嶄新的觀點及多層次的涵義。
Thumbnail
大部分在探討關係、商業、教育及影響力...等等的書籍,都會提到「給予」一詞是促進彼此之間共好的重要關鍵。然而,「給予」這個觀念不斷地被提及,為何在生活中要做到「時常給予」是這麼地不易?當我在閱讀本書時,這個想法的解答,作者給了我嶄新的觀點及多層次的涵義。
Thumbnail
作者很會利用一些故事案例來帶出他所要傳達的關於人性、財富、風險等真理, 很多金句都有當頭棒喝之感, 立即筆記下來, 不只是投資世界, 更可運用於職場、家庭及人際關係上面, 是本我覺得值得收藏, 有迷惘時隨時可找來翻閱的好書!
Thumbnail
作者很會利用一些故事案例來帶出他所要傳達的關於人性、財富、風險等真理, 很多金句都有當頭棒喝之感, 立即筆記下來, 不只是投資世界, 更可運用於職場、家庭及人際關係上面, 是本我覺得值得收藏, 有迷惘時隨時可找來翻閱的好書!
Thumbnail
《影響力》的第一把武器「互惠原理」,真的是非常有影響力的一把武器。 記得,用它來做真正「互惠」「雙贏」之事,那麼你將會無往不利。 如果你別有所圖,「影響力」這一把武器也會日益漸退,失去它的峰利。 所以,當你誠心真意的去幫助他人,你才能真正收獲到「互惠原理」的最大效益。
Thumbnail
《影響力》的第一把武器「互惠原理」,真的是非常有影響力的一把武器。 記得,用它來做真正「互惠」「雙贏」之事,那麼你將會無往不利。 如果你別有所圖,「影響力」這一把武器也會日益漸退,失去它的峰利。 所以,當你誠心真意的去幫助他人,你才能真正收獲到「互惠原理」的最大效益。
Thumbnail
本書作者埃里克‧安格納,是位實踐哲學教授,同時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以下為整理書中部分章節的內容,以及我的心得
Thumbnail
本書作者埃里克‧安格納,是位實踐哲學教授,同時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以下為整理書中部分章節的內容,以及我的心得
Thumbnail
有本書叫《給予》 (Give and Take) ,是美國華盛頓商學院的教授 Adam Grant (亞當格蘭特) 寫的,這本書裡面提到這世界上有的人是Takers (索取者),有的人是 Givers (給予者)...
Thumbnail
有本書叫《給予》 (Give and Take) ,是美國華盛頓商學院的教授 Adam Grant (亞當格蘭特) 寫的,這本書裡面提到這世界上有的人是Takers (索取者),有的人是 Givers (給予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