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我對自己生命的好奇,以我的人生經驗為基底,再透過我的主觀想法經過耙疏與分析, 說一個故事。透過整理我與先生的相遇,相伴與別離的過程,與過程中經歷相關聯的人、事、物與某些特殊事件。我想透過再次檢視每個經歷的思考與對話,重新檢視賽斯生死觀於我生命中的意義。
是一個反覆的過程,在先生往生後的半年到一年,我很多時候處於情感麻木的狀態,我減少自己要做的事情到維持最低限度的生活,很多時候讓自己像行屍走肉一般。
很多時候我沉溺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面,我追劇、聽音樂、發呆、放空,先生往生後,我很少感覺到悲傷,總是忙碌於安頓自己以及小孩的生活,直到十分真實的感覺到先生的肉體已經離開,接下來的人生剩下我要自己一人面對。
幸運地是,朋友們也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在支持著我與小孩,感謝教會裡姊妹的支持與照顧,讓我跟小孩能以自己的速度緩慢地前行。有時候會在心裡覺得焦急,覺得自己的速度不夠快,但有時又覺得怎麼樣都快不起來,於是只好接納當下,不是一開始就心悅誠服地接納,而是在不斷撞牆後慢慢感覺到只有接受,才有辦法放過自己好好過生活。
我常夢到先生,總是在爭執,夢中總是他不要我跟隨他,從睡夢中醒來時,發現他已經不在,反問自己 : 難道你不知道他已經不在了嗎? 在夢裡便感覺到疑惑,怎麼你會在這裡?你不是走了嗎?終於可以清楚地感覺到自己內在有個部分接受了先生的離開。終於有一天我說 : 請你不要再到我的夢裡! 我不想在夢裡不斷地與你爭吵 !
以賽斯哲學觀走過喪偶歷程 一、以賽斯哲學觀的生活意義,和以賽斯哲學觀生活對我來說有很大的學習與成長,首先就是信任 生命
,賽斯書在『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中提到: 當你不干涉自己的時候,你是自發的講理,但因為你的信念,使得理性與自發性看起來好像是不相襯的夥伴。
心理上,你的衝動對你的存在而言,就與你的肉體感官一樣重要。它們就與肉體器官一樣利他或不自私(熱情的)。
但每一個衝動對那感覺到它的人,卻是直接為之量身剪裁的。理想的說,藉由跟隨你的衝動,你會感覺生命的衝動形狀,不會花時間去猜測你的目的是什麼,因為當你覺知自然衝動導致的方向,並且感覺自己透過這種行動在世界行使力量,你的目的會自己顯現給你。
衝動是導向行動、滿足、 自然身心力量的行使、你個人表達途徑之門戶—你個人表達與物質世 界交會並影響世界的途徑。
在走過喪偶歷程的同時,為了想明白我為何創造我與先生的實相,我也回溯了我的感情史。
我發現我很容易被需要幫助的人吸引,在關係裡我很容易站到拯救者的位置,我 問我自己為什麼我要一直拯救?走到現在終於有了答案—回到「信念創造實 相」,我真正想拯救的是那個從國中升高中,那個不知所措,感到人生沒有方向的自己。
我一直創造遇到需要被拯救狀態的對象,他們在人生上似乎都有些陷落,內在有個部份的我希望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希望他們開心,希望他們過得好,希望他們感受被愛。
同時他們是我內在心境的外在具體化。也是在這樣走過之後,我才真正理解,所有我往外求的愛,應該要往我的內在去找尋,去陪伴那個孤單、焦慮、害怕做錯事、茫然的自己,才有 辦法真正感受到愛,並好好地愛人。
從「信念創造實相」的觀點來說,賽斯提到在你的思想或情感孕育的那一 剎那,它們就已開始邁向實質實現的道路。我的喪偶, 除了上述我的拯救者情結之外,同時包含了要原諒那個覺得焦慮與不夠好的自己。
回想起與先生相遇,反而是他看到我的優秀和我的能力。他接納了我墮落的一面(沒問過我的過去,彷彿他了解我的悲傷,了解我叛逃離家的憤怒以及放棄自我所陷落的困境,他陪伴並邀我一起好好活在當下)
他是如此熱愛自由的一個人,但在一次衝突中我問他 : 我和他熱愛的飛翔選擇其一,他要選擇哪一個 ?他說要我放棄我選擇我熱愛的飛翔,不可能 ! 這樣的的回答如刀刺痛了我,原來我不是你第一選擇的愛,而這也反映了我從來沒有把愛自己當作第一順位。
在高中也曾想過要自己一個人養小孩過:「沒有先生也沒關係,我可以一個人 養小孩。」,我的確是覺得如果沒有適合的男人,但又有了孩子,我相信我可以有自己撫養小孩的能力。
發現這個信念之後,我才理解為什麼我對自己養小孩沒有太大的恐懼與害怕。 或許對於那時候要一個人照顧先生與小孩的我,的確覺得這對我來說是個過於沉重的負荷,這個信念也讓我走往了喪偶後自己養小孩的實相。
走過喪偶歷程,我慢慢發現自己的能力,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雖然偶爾會有些孤單,但是我也逐漸在創造自己的可能性,過去與先生共同的生活與學習,變成了我現在能夠持續有力量往前的養分。
或許有一個實相的我,是一直跟先生過得很幸福到老到死的小女人,但這個實相的我沒有做這個選擇,我選擇面對先生的死亡,去發展自己的能力,去開創自己 想要的生活。
透過這些整理,我發現或許內在有一個我有一個想要拯救的自己,那時候覺得愛一個人就是要全心投入與照顧,而忘記先回來照顧好自己。生命的目的只是全然地活著,把自己投入生命的自然韻律,盡可能尋找 最深的快樂感。
過去當家 庭主婦、自學母親、老婆、媳婦,等我覺得都有達到某個程度的自我實現, 因為我很樂於當母親,也喜歡陪伴孩子,透過這次先生的死亡,我也重新回去面對了自己的黑暗面,並與之整合,雖然不曉得有沒有完全,但可以感覺到自己的成長。🍃因為你來過,因為我愛過。
為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當你能把自己照顧好,那個能量也會回歸到群體之中。而面對死亡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握當下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愛自己所愛的人,就可以不畏懼在今天死去。
是生命中發生在身上的任何事都是有意義的,即便在某個片刻看起來無意義,那只是我們尚未把焦點聚焦在他有意義的部分。而且也是因為生命有了死亡,才讓我們的存在有意義,因為靈魂永生,但每一次的生與死,都會經歷不同的面向與學習,因為靈魂在體驗實相沒有在分好壞。
所謂的健康的豁達,讓人與自己正在經歷的事隔開卻不分開。當人無法感受全部的痛苦而只願感受部分痛苦時,便無法真正的體現慈悲,所以讓對慈悲的理解僅停留在認知層次。
過去的我總是追隨著別人的背影,然後覺得自己很渺小,但接下來我要開始學習成為我自己;看到自己的脆弱,然後去包容;看到自己的想法,然後去表達。
那些你錯過的,感受的,遇見的,期待的,落空的,
終究變成數年後拼接你完整人生
一個又一個的真實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