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歷史教室:探索現代BL的發展蹤跡(上)

raw-image


(2021年2月21日 初刊於腐腐得正IG @fufudakzeng3)

今日的BL,可以定義為以流行文化的形式,將男男之戀以漫畫、廣播劇、戲劇、動畫、網絡劇、小說及更多意想不到的載體,再現於眾人的眼前。我們自由地倘佯於「BL」的世界,以「腐女子/腐男子/腐」的身分自居,享受著不同的作品;但遙想當年,即使是同類型描寫男男情愛的作品,也有著不同的稱呼;經歷過時間的演變,才化作現在的模樣。

追本溯源,日本可以說是孕育BL的土地;而BL之母大多會追溯到20世紀中期的日本女作家森茉莉。森茉莉的夫親,是日本知名的文學家——森鷗外。森茉莉自幼受法國文學影響,又得到父親浪漫主義的寫作風格熏陶,在1961年創作出被喻為是BL開山作的小說——《戀人的森林》,描述富家大學講師和糕餅工廠員工兩位美男子之間的愛情故事。森茉莉曾在她的隨筆裡面,表示她是從欣賞一張法國男演員們的合照中,得到了靈感,便開始書寫美男子的情愛。後世的文學分析中,多認為森茉莉的作品屬於「耽美主義」,而「耽美」一詞在日文中意思就是「傾倒於極致的美學」,故「耽美主義」也可以理解為唯美主義、浪漫主義。因此,現在華語圈內不少人會直接將「BL」和「耽美」畫上等號的原因,也是來自於森茉莉的作品風格。不過,BL不一定擁有像《戀》一樣浪漫、審美的色彩,所以用「耽美」指稱BL,只單純保留森茉莉作品內描寫男同性戀故事的特徵,可算是「耽美」的引申義。

在森茉莉之後,BL的載體就從小說過渡到漫畫。在1970年代,美少年漫畫大行其道,有不少的漫畫都會描寫美少年之間親密的情感。除了和現代BL一樣,會描寫男子之前的情愛、甚至性愛,70年代的BL也會善於刻畫美男子之間的親密友誼。萩尾望都的《波的一族》、《托馬的心臟》,竹宮惠子的《風與木之詩》⋯⋯當時許多美少年漫畫的代表作,都是由「24年組」的少女漫畫作家所創作的,這些出生在昭和24年前後的作家為了開拓少女漫畫新的可能性,上承森茉莉等人的男性情愛題材和浪漫派色彩,開創出「新浪漫派」的美少年漫畫。因此,從此時起就奠定了BL作品以女性為主要讀者群的特點,同時也奠定了BL女性本位的創作特色。

1978年,雜誌《June》的創刊將日本BL發展推到另一個新紀元。《June》,原名《Jun雜誌》,是70、80年代日本市場上唯一一本主打BL作品連載的刊物,不但會連載漫畫,也會連載小說。《June》的定位不完全是BL專門刊物,而更偏向於以美少年為中心主題的雜誌。因此,除了一般的BL創作,《June》上也會有專欄連載,用唯美、耽美的角度討論美少年,甚至是介紹歐美地區的同志文學。當時《June》的靈魂人物,非創作、專論兼善的中島梓/栗本薰莫屬。她在社會上的知名度,也令《June》更受大眾矚目,同時也令她成為上世紀BL的代表人物。《June》的影響力可見一斑,難怪當時「June」可以成為BL的同義詞。

「YAOI(やおい)」相對是一個較常聽到的BL代名詞,全寫是「山なし、落ちなし、意味なし(沒有高潮、沒有起伏、沒有意義)」,取每句開售字音則為YAOI。實際上,YAOI一詞早在70年代末出現,而當初並非特指描寫男男之戀的BL,而是同人漫畫家的自嘲。當時,漫畫家磨留美樹子的作品《夜追》在同人交流會內得到不少評價,盛讚作品流露別樹一格的色氣,而作者本人則自嘲作品只有情慾描寫,無甚意義,就出現了「YAOI」的自評,慢慢便有許多人用YAOI泛指BL同人作品。到90年代,中島梓在《June》的專欄裡面率先用YAOI統稱所有具備有關特質的BL作品,令YAOI一詞的適用範圍由同人誌擴展到所有BL作品。

我們現在最熟悉的稱呼——「BL」,反而是一眾同義詞內歷史最短的一個。大約在90年代,日本的出版界用「Boy's Love」代稱所有商業發行的BL漫畫作品,私人出版的BL同人則不在此例,而Boy's Love的稱呼可以追溯到《Image》、《Puff》等漫畫雜誌。進入到90年代和千禧的交界,Boy's Love慢慢被縮寫成為今日的BL。

由此看來,單單是BL的稱呼已經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更何況是BL的載體和內容本身呢?而本文當然只是歸納了日本、亞洲地區的BL歷史,歐美地區的發展,又是另一個留待我們去探索的故事。BL的存在,本來就是一段漫長的進化史;今後的BL會有怎樣的演變,依然留待我們去期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