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軍刀往往與日軍殘暴的形象畫上等號,但也因為這種殘暴邪惡的魅力故,收藏家不完全排斥收藏幾把日本軍刀.
而部分臺灣的收藏家,是自二戰日本軍刀開始收藏,歸納原因為以下幾點:
綜上幾點,以外裝來區別的話,早期在臺灣軍刀裝的日本刀的數量,可能會遠多於打刀外裝的日本刀。
那麼,各位手上不管三式或98式軍刀裝,其中刀身到底是真刀、還是假刀呢?此點疑問一定存在各位收藏家心裡許久。現在,我們就從透過日本的登錄制度,瞭解何為合格的刀、何為不合格的刀。
日本戰敗後為美軍接管,被迫要銷毀象徵軍國主義的日本刀。有心人士們除了想在劣勢中建立日本刀的合法性外、更為了延續日本刀生命而努力。為取信美軍,讓美國人能高抬貴手,將日本刀自武器的印象轉變成美術品收藏,主動敦促制定「槍砲刀劍類所持等取締法」自我管理日本刀。立法法意在於排除並取締戰時工廠大量粗製濫造的軍用刀械,保存真正以傳統方法所打造出來的真正美術價值的日本刀。
負責取締的當然是警察,不過負責登錄審查的主管機關在中央是文化廳、地方是各縣市的教育委員會(類似我國的文化部及地方政府的教育局)。由此看來,台日兩國對日本刀認知可謂大不同。我國認定它為武器、採取「管物亦管人」規定,交由警政署所屬警察局列管。不僅如此,連持有人也一併列被列管並加強戶口查察。日本則認為它是美術品、採取「管物不管人」規定,只要向教育委員會報備取得登錄證即可,不限登記在任何人的名下。文化廳制定「槍砲刀劍類所持等取締法」所指定的刀劍類之定義為「所謂的日本刀、不論武術用或純觀賞用途,必須要以傳統的製作方法(摺疊鍛打)經過鍛造、淬火等等過程之物品。槍、掃刀、鉾亦包含在內」。是為日本刀資格認定的基本定義。
由此可知,所謂的指揮刀、文官禮儀刀、士官短劍、以及沒有經過淬火的奉納刀、被放在神社當充神像的刀、古墳的出土刀、小柄的小刀等,可能都不能算是日本刀。
另外,除了不算日本刀外,還被列入取締並銷毀的刀有哪些呢?被稱為昭和刀(筆者對此名稱很有意見,因為昭和時期訂製刀領域中也有相當傑出的刀匠,如宮入昭平、靖國刀匠們及被選為昭和最上大業物的小宮四郎國光。故筆者認為應稱為昭和"軍刀"才對)、滿鐵刀、造兵刀等等未經折疊鍛打過程的素延刀、半鍛鍊刀、特殊不鏽鋼刀,或者造型像是日本刀但卻未經過像日本刀一樣程序所生產的產品(如日本居合刀大廠X州[居合]堂曾與大陸業者合作生產過的所謂清X作、兼X作等等鋼板刀)以及在外國製造的刀劍類(無庸置疑產地大多指對岸)均包含在內。只有特殊原因(試斬用刀或外國骨董刀劍)下,一定要擁有的話,就必須向「公安委員會」提出「持有許可」之申請,方能獲准收藏。
日本的登錄制度尚有兩點例外值得注意如下:
足見日本除了基本定義中的規範外,還對美術價值之有無,作了嚴格限制。聰明的讀者們到此即會發現,若你手上的刀作工不佳又嚴重生鏽或瑕疵卻有登錄證!或者明明是昭和軍刀、滿鐵刀、造兵刀,卻有昭和33年以後發行的登錄證、甚至於還有刀保會發行的鑑定書!對這些鑑定書及登錄證的真假,可能要打上個問號了。
在戰時,光是岐阜縣(關市為主要產地)每月軍刀產量就超過一萬把,全國總數加起來更為驚人。除了刀根處有明顯的"関"或者"櫻花"等刻印,足以直接判斷是否為昭和軍刀之外。因早期審查規定尚未十分嚴格,在審查時遇到了刀根生鏽,而且刀身有薄鏽,無法判斷是否是素延或經過折疊鍛打者。人非聖賢誰能無過下,就這樣偷渡似的登錄成功者也不在少數。只能說,只要是由人來執行的制度,總有無法避免的漏洞與缺失吧!
部分收藏家所收到的,多為長滿深鏽的軍刀,想要透過地肌的有無、判別是真刀還是昭和軍刀,可說是難上加難。抱持碰碰運氣的心態硬著頭皮購買,往往是枉交學費給店家。這裡提供幾個判斷昭和軍刀(包括 滿鐵刀、造兵刀等等未經折疊鍛打過程的素延刀、半鍛鍊刀、特殊不鏽鋼刀)的簡單方法。
一、面對深鏽的刀身時,對地肌的有無,刃紋燒製等等特徵非常難以判斷。不過,可以從刀姿的檢視,看出是不是昭和刀。即昭和的軍刀刀身造型有一定的規格,工廠必須依規定來生產才行。首先,其刀身長度一定是二尺一寸至二尺二寸之間(扣掉刀履ハバキ長度,約60至65公分左右)。其次,刀尖線條如橫手線等除非已被整理過,否則都不會很明顯,而且為利於砍劈,刀尖部位看起來較大,有些頭重腳輕的樣子。
二、面對已經研磨整理過的刀身時,要觀察的部分就簡單多了。首先,刀根最有可能會刻上銘刻,有仿冒真正刀匠者(不論一流甚至三流刀匠,都曾經慘遭仿冒)、有的則刻上持有人俗名或保持無銘刻的狀態。不過,不刻銘刻還好,一旦這樣做時,反而是最容易被看破的。另外,只要是未經過折疊鍛打過程的素延軍刀刀身最易識別。先觀察其燒刃,刃紋中不會有很多"沸にえ"的結晶體,看起來就淡淡的霧濛濛的。匂口的線條則看起來粗粗的、假假的沒什麼變化(亦常看到有刻意燒出三本杉或蟹爪紋等刃紋者),不會有真日本刀的燒刃所固有緊實堅固的真實感覺。
將兩者放在一起,加以比較就能瞭解筆者所說的意思。總之,以昭和軍刀改造的偽物相當多,只要多看幾次昭和軍刀,不要忘記其特徵並謹慎小心,就不會上當了
後記:其實只要賣方不刻意隱瞞事實,能在行情價之內買到一把品相完好的軍刀,就算賺到了。而且,市面上的軍刀雖八成以上都是昭和軍刀,但也有少數作工精良的訂製日本刀在其列。筆者曾造訪東京市內刀劍杉田,正與杉田老闆話家常時,一位日本小胖哥帶著一把98式軍刀走進來。原來是早跟老板約好要以刀換刀。
好奇的我厚著臉皮借此刀一覽,真驚為天人也,軍刀不都是粗製濫造的鋼板刀嗎?怎麼會有摺疊鍛打的良刀……!一問之下,對方回答此刀是岐阜縣的初代兼道刀匠在戰時接單打造的,因來不及上戰場就這樣保存下來,今天特地來用它來換購新新刀收藏。能與此刀相遇並鑑賞,那天的運氣真好極了,也一新我對軍刀的刻板印象。
歡迎到訪,綜合本章所揭內容,可知不能單從外型判斷價值,應自實際狀況來沽價.軍刀熱潮已經退燒許久,記得數年前,沒生鏽的長刀(超過60公分 )平均在5-8萬之間,短一些(低於60公分)則在2-5萬間吧!刀店或古董店則以前述價格的5成收購.有生鏽者通常會更低,視實際狀況而定.一些經營軍品的部落格格主或古董店應該都會收你的刀.
對極了,一切都跟歷史演變及民族性格有關,有空將兩國的槍砲法做一比較,優劣自然就會一目瞭然.不過,日本規定讓他們的刀匠一年只能造24把刀,對一些無鑑查也好一流刀匠也好,生活上還不會造成困難.但此規定也逼的少數二流刀匠想盡辦法配合不法肩客鑽法律漏洞,大賺黑心錢.
大哉問,終於有人發現我的苦心了,我喜歡.先看看刀尖(帽子或切先)以下,從刀刃起到到刀背(鎬)橫向看可分三區.為燒刃區+平地+加鎬地.三區的磨刀石及研磨修飾方法各又不同,造成照片中所呈現的三種顏色.燒刃如潔白,平地如鐵灰,鎬地如鏡面.(像隻大白鯊)
再回到問題,刀尖研磨又跟上述部位不太相同,而是以竹籤推刃豔石以尺為標準磨出菱線後,再放在貼有另一塊更軟的刃豔石的彈力竹台上,慢慢的推磨而成.所以,橫手線到松葉尖之間區域(不含小鎬地)的顏色,又跟上述三區不太一樣了.
兄台所見,簡單來說是因為全體色澤不同再加上角度無法呈現整體造成的.換個角度看就不會這樣了.
像這樣的發問真希望能多多益善,有點閒慌慌了.
謝謝回應,兄臺所購之刀應屬掘出物,能檢到寶固然是好事,但風險(對岸的仿照品及鋼板刀充數者)相對較大.而臺灣一向缺乏研磨人材,買回再整理也有蠻大的挑戰(不怕被砂輪機磨壞的話!).建議今後購刀是否能參照拙作(怎麼樣的日本刀值得買)篇,向日本直接購買會比較好. 兄臺所言鑑賞方法,許多網路資料也好書籍也好早有提及.搞不好已有人能倒背如流(現在的小朋友都很聰明).您應可看出,吾人為文至今是帶有些許批判及破除迷思的方向構思,在日本人寫的書也是很難見到的(日本現在說真話的人也不多了).只怪我工作實在太忙,無法一時間將腦子裡的東西寫出來補充:
其實是,刀尖的燒刃中沸有磨出來,匂線(口)卻看起來沒磨出來(少到成為視差).故呈沸有相連而匂線卻是中斷狀態.很多新作刀的照片都拍成這樣.實物看起來則沒這問題.至少我的舊愛四郎國光就不會.
其實,只要能為持有人帶來快樂的話,就是把好刀了.持有人不快樂的的話,就算最上大業物三善長道或多々良長幸在手,一樣沒用.問兄臺一個問題:當你的好朋友很高興的跑來告訴你,說他買到一把虎徹,要你看一看.你會怎麼回答他呢?
答案取決於你的心態與鑑定能力,你選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