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奇幻的成長進路:從《最後的獨角獸》到《回家之路》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最後的獨角獸》與《回家之路》

《最後的獨角獸》與《回家之路》

《最後的獨角獸》(The Last Unicorn)曾在二十多年於臺灣譯介出版,多年以後當然早已成為絕版的夢幻逸品,直到漫遊者文化於今年二月出版了新譯本;這本1968年推出的作品,講述了一個有著童話外觀、但內裡富涵哲理省思的故事:終年居住於自己的森林中的獨角獸,偶然聽到兩名獵人的交談,從而發現自己可能是世界上最後一隻獨角獸。為了確認真相,獨角獸離開了自己的森林,開始了尋找其他獨角獸的旅程。

1982年,《最後的獨角獸》改編成動畫,精美的畫風與作者彼得.畢格(Peter S. Beagle)親自操刀的改編劇本,讓動畫與原著一同成為西方奇幻的經典作品之一;其中參與製作的動畫工作室「Topcraft」,正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吉卜力工作室前身。

《最後的獨角獸》(The Last Unicorn, 1982)

《最後的獨角獸》(The Last Unicorn, 1982)

二十多年前的我並未有幸一讀《最後的獨角獸》,也從未看過相關的動畫版,直到今年才真正體驗到了本書的魅力。對我來說,《最後的獨角獸》有一種「古老」的魅力,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想到當年閱讀《哈比人》(The Hobbit)、《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甚或《永恆之王》(The Once and Future King)的感觸。這類作品更像傳統意義上的「童話」(Fairy tale)而非「奇幻文學」,也更傾向托爾金(J. R. R. Tolkien)當年所謂的「仙境故事」(Fairy-story)——為了區別專為兒童書寫的童話,托爾金創造了與此原文極為接近的仙境故事一詞,強調此類故事與童話相近,卻並非專為兒童書寫,而是大人、小孩皆可以盡情享受的故事類型。

仙境故事就是後來的奇幻文學;而就如同灰鷹爵士在《最後的獨角獸》後記所言,身為托爾金「狂粉」的畢格,必然追尋著師尊的類型定義,撰寫完成了本作。當然,不會劃地自限的類型創作者們,很快就擺脫了托爾金的奇幻定義,開創出更多元、更多面向的奇幻文學進路,像《哈比人》、像《最後的獨角獸》的奇幻故事也越來越少。

然而,對從《魔戒》、《哈比人》「入坑」奇幻的我來說,如此「古典」的奇幻創作,具有一種神奇的魅力,主角們在冒險的旅途上總會面臨看似全無希望的難關,而故事的結尾,卻依然能夠帶給我們某種慰藉。那是一個離我們太遠的世界,是「中世紀」與「現代」般的遙遠,也是「西方」與「東方」般的遙遠;是「魔法師」與「江湖術士」般的遙遠,也是「獨角獸」與「白馬」般的遙遠。所以,這樣的故事充滿了寓意——而奇幻故事的寓意是不該、也不能被說死的。

「我要把你變成一個滿懷夢想的蹩腳詩人。」

「我要把你變成一個滿懷夢想的蹩腳詩人。」

《最後的獨角獸》就像一篇寫給大人看的童話,有西方人耳熟能詳的獨角獸、魔法師、綠林盜賊,以及邪惡暴君、屠龍英雄、幽暗城堡與恐怖駭人的野獸。故事充斥著歐洲傳統童話中的各種元素,呈現出來的故事卻飽含孩童可能無法理解的象徵及寓意;重點在於,每個讀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成長經驗、社會經歷來連結故事中的角色,以及角色遭遇到的困境、難關。

我在讀國、高中的時候,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的《魔戒》三部曲改編電影才剛在臺灣上映,一時間奇幻熱潮在臺延燒;高中時,有位大概對奇幻創作不太感興趣的老師,在班上說明托爾金筆下的黑暗魔君索倫指涉的就是希特勒,而魔戒象徵了原子彈。當時的我無法反駁什麼;在我研究、思考奇幻創作多年後,我認為當年那位老師講出了自己的詮釋與理解,這沒什麼不好——但奇幻故事給予我們的「距離」,讓我們可以對那些虛構的事物有更多的詮釋空間。因此,要說「索倫等於希特勒」、「魔戒就是原子彈」未嘗不可,但索倫不會「只」象徵希特勒,魔戒也不會「只」暗指原子彈。

而撇除那些可能與現實有所連結的象徵,單純將其視為一個發生在第二世界(Secondary World)、與現實毫無關連的虛構故事,《最後的獨角獸》依然是足以令人感動落淚的動人故事——那些主角們的轉變、成長,其所經歷的苦難、情感,以及因勇氣、犧牲而克服萬難所創造出來的奇蹟,令我在閱讀故事後半段時,視線不斷被淚水模糊。

《最後的獨角獸》與《回家之路》

《最後的獨角獸》與《回家之路》

2004年,畢格完成中篇故事〈雙心〉(Two Hearts),於2005年發表於《奇幻與科幻雜誌》(The Magazine of Fantasy & Science Fiction)上;〈雙心〉是《最後的獨角獸》的完結篇,講述「本傳」故事結束幾十年後的故事。其故事主軸是更「王道」的童話,或者可以說是歐洲神話傳說中很常見的英雄屠龍、斬殺魚肉人民的怪物的故事。但在這些傳統的情節單元(motif)之餘,〈雙心〉更講述了英雄的終末、理念的傳承與女性的崛起;這些轉變,也許與近四十年前創作《最後的獨角獸》的時空環境有了很大差別有關。

〈雙心〉中,將滿十歲的蘇茲(Sooz)所在的村莊受到獅鷲獸的侵擾,接連有好幾個村民被抓去吃掉;老國王派來的騎士從一個變成一批,卻也都無法打敗擁有兩顆心臟的獅鷲獸。於是蘇茲趁著夜色偷溜出家門,決定自己前往國王的城堡中,請求國王親自出征。這則故事中的國王、蘇茲在路途上碰到的旅伴,都是《最後的獨角獸》中曾經出現過的角色,國王的角色尤其令我動容,有讀過《最後的獨角獸》的讀者想必能體會我的心情;看著他,我就忍不住淚水。當這名垂垂老矣的國王決心跟著蘇茲回到村莊打倒怪物時,我不禁想到《永恆之王》中的亞瑟王——

老國王精神大振,神清氣爽,幾乎準備好要再次開始。

會有那麼一天——一定會有那麼一天——當他帶著新圓桌回到格美利,那張圓桌就像這個世界一樣,沒有稜角——那張圓桌不會在國與國之間設下疆界,可以讓他們坐下來舉行宴會。要塑造這樣的圓桌,唯一的希望就是文化。如果能夠說服人民學會讀寫,不再只會吃飯做愛,就還有機會讓他們變得理性。

不過這個時候要做另一項努力已經太遲了。因為此時,他的命運就是死亡,或像某些人所說,被帶往亞法隆,在那裡等待更好的時代。

當故事走向注定的終局時,也暗示了下一個起點;蘇茲在結尾被授予的神秘指示,連結到了《回家之路》(The Way Home: Two Novellas from the World of The Last Unicorn)的另一個中篇故事:〈蘇茲〉(Sooz)中。《回家之路》出版於今年四月,重新收錄〈雙心〉與全新故事〈蘇茲〉;漫遊者文化則打鐵趁熱,於八月將此書譯介給臺灣讀者。

〈蘇茲〉的故事發生在〈雙心〉的七年之後,十七歲的蘇茲聽從了當年的指示,照著對方的要求行動,從而發現多年來自己以為的四口之家,其實另有隱情——他發現除了哥哥威爾弗(Wilfrid)之外,自己其實還有個名叫潔妮亞(Jenia)的姊姊,而潔妮亞早在威爾弗出生之前就被「夢人」給擄走了。儘管父母百般不願,但蘇茲決心出發前往夢人的國度找回姊姊;〈蘇茲〉講述的,便是其踏上這場尋找姊姊的「冒險」之路。這裡的「冒險」之所以用引號框起來,是因為我認為這場旅行,其實更像是一種「追尋」、「成長」之旅;蘇茲將在這段旅途中遭遇諸多困境:男性的施暴、夢人的訕笑,甚至親友的無法理解,似乎都象徵著女性在成為大人的過程中會遇到的真實難關,而閱讀過程中不斷遭遇到的「死胡同」,似乎也具有某種後設意義,我想不論讀者的性別,閱讀〈蘇茲〉都能令人獲得某種啟發。

說起來,《回家之路》的確是一本不需要先看過《最後的獨角獸》就能閱讀的作品,然而看過《最後的獨角獸》再來閱讀,勢必能獲得更多的感動;而作者彼得.畢格從《最後的獨角獸》到三十六年後的〈雙心〉,再從〈雙心〉到近二十年後的〈蘇茲〉,或許讀者也能從中看到創作者的轉變。

漫遊者文化出版、彼得.畢格的《最後的獨角獸》與《回家之路》,推薦給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立的沙龍
117會員
126內容數
馬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2
本文探討臺灣本土電馭叛客類型小說《電腦人間》的創作理念,並結合作者自身經歷,反思臺灣的身分認同議題。文章最後也提及作者將在臺北國際書展與其他電馭叛客類型作者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5/02/02
本文探討臺灣本土電馭叛客類型小說《電腦人間》的創作理念,並結合作者自身經歷,反思臺灣的身分認同議題。文章最後也提及作者將在臺北國際書展與其他電馭叛客類型作者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5/01/09
介紹《電腦人間》一書的封面及插畫繪製過程與細節,包括繪師選擇、創作理念、以及對成品的評價。文中提及多位繪師,如麥克筆先生、阿諾老師、金芸萱老師和黃俊維老師,並詳細描述他們在本書創作中的貢獻和風格。此外,文章也提供了《電腦人間》書籍的購買連結,方便讀者購買。
Thumbnail
2025/01/09
介紹《電腦人間》一書的封面及插畫繪製過程與細節,包括繪師選擇、創作理念、以及對成品的評價。文中提及多位繪師,如麥克筆先生、阿諾老師、金芸萱老師和黃俊維老師,並詳細描述他們在本書創作中的貢獻和風格。此外,文章也提供了《電腦人間》書籍的購買連結,方便讀者購買。
Thumbnail
2024/12/20
本文記錄了作者首次參加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的經歷,感受到獨立出版的魅力並參與多場對談活動。作者分享了與漫畫家、出版社交流的過程,以及對《杯底不養金魚》的期待,並反思女性主義在韓國的現狀。最後還有《臺灣漫遊錄》作者與英文版譯者的對談活動紀錄。
Thumbnail
2024/12/20
本文記錄了作者首次參加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的經歷,感受到獨立出版的魅力並參與多場對談活動。作者分享了與漫畫家、出版社交流的過程,以及對《杯底不養金魚》的期待,並反思女性主義在韓國的現狀。最後還有《臺灣漫遊錄》作者與英文版譯者的對談活動紀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本篇是陸生生物館的最後一站,看來我們注定要在鮮紅的道路迎接下個單元呢。
Thumbnail
本篇是陸生生物館的最後一站,看來我們注定要在鮮紅的道路迎接下個單元呢。
Thumbnail
開啟我願意嘗試閱讀課外讀物的旅程 大概就屬這本,從國中跟我到現在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Thumbnail
開啟我願意嘗試閱讀課外讀物的旅程 大概就屬這本,從國中跟我到現在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Thumbnail
一套或許會引起小孩對於希臘神話興趣的好小說。 看到波西傑克森要被翻拍成影集的新聞,讓我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沉浸這個奇幻世界的時光,就決定花幾天假日重溫一下。順便避免自己影集出來除了三個主角剩下的故事劇情跟角色全部忘光光很尷尬。
Thumbnail
一套或許會引起小孩對於希臘神話興趣的好小說。 看到波西傑克森要被翻拍成影集的新聞,讓我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沉浸這個奇幻世界的時光,就決定花幾天假日重溫一下。順便避免自己影集出來除了三個主角剩下的故事劇情跟角色全部忘光光很尷尬。
Thumbnail
大多數讀者認為托爾金 (Tolkien) 是位作家而不是詩人。 這是一個錯誤,因為我們可以在《魔戒》中許多(但不是全部)的詩歌中,找到一些最偉大的神秘真理和隱藏的大自然法則。我們這次要探討的主題是最知名的一首:《道路漫漫》,它以許多不同的版本出現在此書以及《霍比特人》中。
Thumbnail
大多數讀者認為托爾金 (Tolkien) 是位作家而不是詩人。 這是一個錯誤,因為我們可以在《魔戒》中許多(但不是全部)的詩歌中,找到一些最偉大的神秘真理和隱藏的大自然法則。我們這次要探討的主題是最知名的一首:《道路漫漫》,它以許多不同的版本出現在此書以及《霍比特人》中。
Thumbnail
《最後的獨角獸》(The Last Unicorn)曾在二十多年於臺灣譯介出版,多年以後當然早已成為絕版的夢幻逸品,直到漫遊者文化於今年二月出版了新譯本;這本1968年推出的作品,講述了一個有著童話外觀、但內裡富涵哲理省思的故事:終年居住於自己的森林中的獨角獸,偶然聽到兩名獵人的交談,從而發現自己可
Thumbnail
《最後的獨角獸》(The Last Unicorn)曾在二十多年於臺灣譯介出版,多年以後當然早已成為絕版的夢幻逸品,直到漫遊者文化於今年二月出版了新譯本;這本1968年推出的作品,講述了一個有著童話外觀、但內裡富涵哲理省思的故事:終年居住於自己的森林中的獨角獸,偶然聽到兩名獵人的交談,從而發現自己可
Thumbnail
不是公主,仍奮力揮舞著床單披上被單等待著未知的一切    「獨角獸獨居在一座淡紫色的森林中。她是最後的獨角獸。」 但,她不是獨角獸,她獨自居住在四處都是像草原色系的帷幕裡,四四方方的空間和滴滴嘟嘟有規率聲響的機器是唯一有聲的伴。   她並不知道自己的身軀已經比實際年齡高了很多,尤其是在用了那麼
Thumbnail
不是公主,仍奮力揮舞著床單披上被單等待著未知的一切    「獨角獸獨居在一座淡紫色的森林中。她是最後的獨角獸。」 但,她不是獨角獸,她獨自居住在四處都是像草原色系的帷幕裡,四四方方的空間和滴滴嘟嘟有規率聲響的機器是唯一有聲的伴。   她並不知道自己的身軀已經比實際年齡高了很多,尤其是在用了那麼
Thumbnail
自從奇幻始祖《魔戒》電影版問世以來,已經超過了20個年頭了,奇幻影劇曾經盛極一時、風光無限;然而自從《權力的遊戲》評價雪崩的尾季、《獵魔士》主演亨利.卡維爾辭演的風波、乃至《魔戒:力量之戒》影集的惡評如潮,奇幻影劇彷彿已經日薄西山,那高昂的成本猶如巨大的恐龍,即將絕種。 好在,我們還有《龍族前傳》,
Thumbnail
自從奇幻始祖《魔戒》電影版問世以來,已經超過了20個年頭了,奇幻影劇曾經盛極一時、風光無限;然而自從《權力的遊戲》評價雪崩的尾季、《獵魔士》主演亨利.卡維爾辭演的風波、乃至《魔戒:力量之戒》影集的惡評如潮,奇幻影劇彷彿已經日薄西山,那高昂的成本猶如巨大的恐龍,即將絕種。 好在,我們還有《龍族前傳》,
Thumbnail
我的奇幻小說閱讀旅程 有印象中,第一個接觸到的奇幻故事是辛巴達航海冒險系列,大約是在國小一、二年級的時候吧! 書中的海怪、女巫,還有寶藏都很吸引人,有時候還會把故事書帶去學校,在上課前偷偷拿出來看,旁邊同學也想看,就會一起看,借來借去,書就莫名其妙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後來,課業開始比較重,放學又要補
Thumbnail
我的奇幻小說閱讀旅程 有印象中,第一個接觸到的奇幻故事是辛巴達航海冒險系列,大約是在國小一、二年級的時候吧! 書中的海怪、女巫,還有寶藏都很吸引人,有時候還會把故事書帶去學校,在上課前偷偷拿出來看,旁邊同學也想看,就會一起看,借來借去,書就莫名其妙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後來,課業開始比較重,放學又要補
Thumbnail
「我的祖父不只是《魔戒》的作者,更是一名知識的巨人。」賽門.托爾金(Simon Tolkien)在英國BBC網站上的「不列顛」系列(BBC Britain)中這樣寫道。
Thumbnail
「我的祖父不只是《魔戒》的作者,更是一名知識的巨人。」賽門.托爾金(Simon Tolkien)在英國BBC網站上的「不列顛」系列(BBC Britain)中這樣寫道。
Thumbnail
貝倫與露西恩(以前都翻露西安)一直是托爾金最愛的故事,重視的程度甚至超過魔戒,只是因為哈比人歷險記太成功,逼著他一直寫續集,不然他花最多心思的,一直都是貝倫與露西恩的故事,還有整個精靈寶鑽的歷史。 因為他真的是弄了一個非常徹底的「學術研究」在那邊。 能創作一個自己畢生最愛,本身就很浪漫阿!
Thumbnail
貝倫與露西恩(以前都翻露西安)一直是托爾金最愛的故事,重視的程度甚至超過魔戒,只是因為哈比人歷險記太成功,逼著他一直寫續集,不然他花最多心思的,一直都是貝倫與露西恩的故事,還有整個精靈寶鑽的歷史。 因為他真的是弄了一個非常徹底的「學術研究」在那邊。 能創作一個自己畢生最愛,本身就很浪漫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