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替人數錢的過往|觀點小品 Ep.60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小時候多的是辦法逃避作業

每個禮拜都被老師寫聯絡簿說:又不交「週記」。

有趣的是每次家長簽名我都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不想寫啊,認真寫整頁就隨便評,人家半面你倒是洋洋灑灑的聊;安親班也是,但確實我的作業本不知什麼時候就消失了,老師也找不出來說:我找到以前你就先不用寫了。(爽)

想做的事不用鞭策我也會自己動起來,囉嗦二句就進冷卻甩態

自從高中畢業近 10 年,教改頻率還滿恐怖的,在我這個階段頂多是基測要改會考,現在則是學習歷程、特殊選才,外加雙語教學;欸不是,國家要是真想教出一堆奴工效勞,好歹給人顧顧肝的機會吧,幹什麼「吃乾抹淨」。

管那麼多,我就想休養生息,不把這些標準當回事的話就拿我沒轍了對吧

raw-image


...


教育?

太好了終於講到這題,說說這制度很值得詬病的地方。

raw-image


前陣子 (2023.09) 有新聞在抨擊現在的雙語政策四不像。

從前在「讀懂原文書有多浮誇」的原文、改作,都有提到學習門檻的問題:不外乎我們當前的母語就不是英文,加上台灣沒有那個語境的使用空間,最後我們的 conversation 就會 become 很 weird。

看著小學生 communication 簿上「math 習題 p.50」真的 unbelievable。

之前有門課對系上老師很不好意思,原先到期末有份論文報告,因為前面看同學都是全英文在走,我最後是直接揚長而去,爾後還是隔一整年才看到老師寄信問說:你真的不要成績了嗎;完全是落荒而逃,原先這個課之涼啊。

大人們很奇怪,重要的事情自己不學,什麼意思



值得煩躁的是:從制度就看的出來,社會結構很不把人的時間當一回事

放眼學生圈,不也是很多冗長無意義的會議進行著。

這種習慣其實已經把現在的大學生荼毒的很深,靜下來、慢下來就有一種無聲的壓力,好像有罪,要不斷 keep going,要做很多看起來是有產值的東西,體現出來就可能爭個 GPA、實習、開創個什麼幹部頭銜。

做一件事情裡面沒有「自己」,就只是為了聽到「好厲害」嗎

然後為了不讓過去白活,有很多人會基於「懂英文」的底去做選擇,可是這些時間他原本是不是還有其他發展的可能性;而且放在義務教育就表示,框架裡的所有努力都在追求「你應該」。

社會畸形的要求你做完人,習慣的你還會替他們想好理由,那不坑你坑誰呢


...


創作約定

用舊作改造迎接全年的豐盛吧

用舊作改造迎接全年的豐盛吧

餘下的空間你可以透過方格子既有功能,與我的內容互動:

  • 追蹤我」或「加入沙龍」,即時收信閱讀出爐創作
  • 點「愛心」或下方「留言」,討論供應更多寫作靈感
  • 提供外部平台「內容轉載」,下方資訊欄來信再授權,引用內文請註明出處
13會員
229內容數
文字沒有立意討喜,專注書寫人際與自我議題,應酬者需慎入;無開啟文內廣告穿插,可舒適閱讀,文章轉載不讓著作權,來信詳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他人對我們的友善,是真心的嗎? 「那個人一定是因為有求於妳,所以才會送妳東西吧?」 「那個人一定是因為知道妳可以幫他推薦,所以才會送妳書吧?」 其實類似以上的話語,我時常聽到周遭的親朋好友告訴我。 但我多半會告訴他們:「我認為別人對我表達友善,都是出自於不求回報,而不是因為我有利用價值。」 雖然對別人有
Thumbnail
avatar
射手媽咪婷婷
2024-02-20
我們應該像管理他人一樣管理自己Marshall Goldsmith說:我們身體裡有兩個我,一個我是計劃者,另一個我則是執行者;其中一個負責下指令,另一個則聽從指令執行。因此一大早起床,我們就會規劃今天該做的事情,我們甚至會列to-do list,但事實是to-do list上面永遠有一堆沒有作完的任務。聽起來很矛盾,自己應該是最
Thumbnail
avatar
Roger學長
2023-12-23
🎞️ 電影|超難搞先生|2022|★★★★☆|劇情|偏見是否讓我們停下對他人的關心?改編、翻拍自瑞典電影&小說《明天別再來敲門》。憤世嫉俗的奧托,對所有不遵守規則的事情都看不慣,退休後、沒有任何留念的他決定在家輕生結束一切,但沒想到總是被對面新搬來的夫妻打斷。
Thumbnail
avatar
Dawn
2023-08-23
我們都有機會,成為他人的依靠:《蘭嶼郵差 簽收我的愛》即使社會的現實時常把人磨到心灰意冷,仍有人能做著「沒人要排隊搶著做」的工作,還從中得到價值感、人情味、和人生的新發現,這個人就是蘭嶼郵差:簡偉駿。
Thumbnail
avatar
少鋒
2023-06-27
願我們都能成為自己與他人心中的光有句話是這麽說的: 「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別人的燈。」 是一種同理,一種將心比心, 也是一種半積極半消極的說法。 除了積極地努力讓自己發光外, 也請不要吹滅別人的燈。 因為你不知道別人的燈何時會被點亮, 每一個被點亮的時刻, 都走在自己發亮的時機與時區。 我覺得更積極地的說法與做法是, 「除了
Thumbnail
avatar
丁宣的幸福閱讀館
2023-04-18
我們的大腦祂很美;但不是用來取悅他人大腦是總指揮又是藝術家 接收外部資訊轉入內部 具體 --->「理性x感性x美學」 進而變成行動的目的,可是有趣的是最終無法完成目的而放棄行動
Thumbnail
avatar
希爾達腦部圖書館
2021-11-08
我們真的能夠指導他人嗎?小時候很常聽很多人總是會說:「要夠厲害才能教別人。」「要很專業才能指導別人。」當然這是不可否定的。 其實從小到大,我們總是不斷在學習,剛出生學習吃飯、學習走路,還有如何看這個未知的世界。 總之我們的人生不停地在認識、了解、學習新的事物,感覺一直都是個學習者,真的有能力,或是能夠指導其他人嗎?
Thumbnail
avatar
Link-yen
2021-06-20
【我們需要去關注他人的感情嗎】我對於別人的緋聞基本上是沒有興趣的,就算是我討厭的政客也一樣。娛樂圈的就更不用說了,基本上這些人我都根本沒聽過或不熟。
Thumbnail
avatar
北蘭遇叔
202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