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原文書有多浮誇 II|生活隨筆 Ep.36

2022/03/0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再次讀完舊文,來改善一些有爭議的內容
原文連結如上,本文為同作第 2 集,誰先、誰後不影響原文書相關結論建設。
有段時間真的滿不喜歡用原文書;讀數學系的時候,因為上課老師大多會講述的內容,基本上除了專有名詞,一般還是用不到英文。
這種表達方式和某些電視戲劇內容有點像:你知道這東西是非常 knowledge 的,一個 continuous 的 function 的想法跟在講時間悖論很像,斷點 or 點狀的 discussion 都構不成連續 ... 。
真的很跳 tone,好好講我們的 language no good
後來想想這大概就是大學學識的環境,因為中文很多時候不能準確表達每一個英文字的意思;但當然英文也是如此,會使用何種語言就代表我們對什麼樣的文化比較有認同感。
如果這些東西是環境的使然,而你並不是這麼的適合,除了你不會是孤單一人,只是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已,用不著委屈
...

本週隨筆摘錄

大環境 ... 恐怕大家也都是這麼覺得的吧

這禮拜寫到的事情有兩樣:

  • 原文?選對自己味的就好了
  • 起頭?其實就是盡量不要把一件事變很難
以前舊文是覺得如果大一還用不慣原文書,換一本並沒有比較差;現在是覺得,如果我們的選擇其中只是為了符合某些主流價值觀,而貶抑自己原本就有的 (語言優勢或) 其他可能,是很可惜的。

原文?

雙關一下,分別會說明英文之於我們的關係,以及舊文一些想更正的地方。
不管是名字叫英文,還是很會講英文,應該都不等於財富自由
經過大學四年,英文能力著實沒進步過,甚至大一就遇到解題困難。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期中考,我拿著 49 分的考卷想說:這是什麼情形?然後翻翻寫錯的地方,第一時間不特別覺得自己到底錯了什麼;看看後面的手寫題,寫緣由的也被撇掉。
滿腦子只覺得什麼跟什麼,有些惱怒
拿著考卷問同學問題的時候,我都覺得「他們講的有理」和我想的一樣阿,就不知道為什麼到我的時候又變成另一回事,只會覺得思路完全沒錯,和在課本上讀過的字句是一樣的,但就是寫錯,百思不得其解。
這是促使我在大二個經、總經都撿回原文書的最大理由。

1

選擇英文版本的原文書,在於用字、解讀的更加精確
這種感覺不管是今天教授的習慣,或是約定俗成,在快速連結學識上是有一定程度幫助,不特別指這就是一種具有優越感的習慣;其次是成大經濟,多數必修課考卷也以英文敘述為主,是為了不讓出題有爭議。
比起先前應用中文本確有理解上的落差來說,原文書也有它另一面的效率性
不過前提是已經經過一整年的出題和閱讀習慣,所以銜接才變得比較順,也是就學習環境而言,為求更加進步做的選擇;事實上選擇「英文」做為學習方法,在四年期間並沒有讓我「單科英文成績」進步,另有原因。
因為不甚明白「不懂英文」對我的人生有什麼實質影響。
就是回歸「為什麼」的題目,我找不到促使我現階段就要學好英文的理由,因為我並不清楚接下來會面對什麼工作,也不知道用不用的上,是看起來比較厲害沒錯,但不是很想拿我的時間賭博
依然的,也不好說,或許接下來要延畢的這二年就會出現契機了。
註:再不到一年時間 (2023) 就要畢業的我,確定放棄語言管道作為職涯加分途徑。

2

最起碼台灣人的習慣,還是中文為主的吧。
不禁納悶,也許人多少都會崇洋媚外,或者洋墨水的程度真的比較好,讓我們在學術上不得不去把別人的成就墊在腳下,好看的更遠;這想法當然無關對錯。
純粹好奇,我們看了這麼多別人的東西,但不多看自家人出版的書目嗎
市售上真的有不少不錯的作品,也許大家領域不同,可是卻可以在許多學術外照顧不到生活的地方,注入點活水,偶爾翻閱一下,可能一本的時間也用不到整學期來讀。
也是感到可惜網路文章太多,不好鑑別什麼東西是人有限的注意力能獲取的。
不然同樣的語言文字,要吸收的速度絕對不比讀原文書慢;以及,時間有限的情形下,主動擴充自己的選擇這件事,不是把時間都投入到一項東西裡,而是要讓某些想法「有機會」在腦袋裡開花,種下新資訊和新信念就是重要的
不管何時開始累積還來的及,都是機會。

起頭?

你的頭腦有千萬種理由讓你的開始變得異常困難,有時候只是需要緩緩而已。
選書等於在選一個方式或目的
如果問我說:大學期間要怎麼確定自己用的書目語言?
我大概有 60% 的時間覺得很會讀原文書這件事挺裝逼的,如同開頭所說,說好聽是一種我們進入未知領域必備的東西,但會反向得出的結論是:台灣在學術方面的成就還是比較弱,所以難有自己的成書
這並不是特別去調侃別人的努力和成就,而是自己人在選書上的態度可見一二。
能用不同語言讀懂別人的方式就是比較厲害,小可以小到同儕之間的競爭比較,大就是大到越好的學校,就需要「襯的上」這些名號;換言之會很明確的認為:
想用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做為門檻,當然的依自己習性而定
因為很多時候讀中文書,會認為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差,是無論自己這麼想,或者社會觀感試圖加諸於自己;這種會貶抑學習熱度的思維,長遠來說會讓自信心不足,甚至是對生活失去動力,也是自我把這些觀念內化造成的。
所以對需要動用到中文書學習而有遲疑的人,並沒有比別人差的說法存在
以前做教授訪談的時候,幾乎全數老師對於英文學習態度都是點到為止;第一個理由不外乎:學習英文是學術上學習的本分;第二個理由在於成績的篩選,是當初就給大家設下的低標,當你進的來系所就是已經獲得認可。
學習英文就不是首要展現給教授看的一項指標,是自己和自己的約定
以及,有很多學習方式課堂給不了,也不必以此限制自己;就好比有的人會告訴你大學有更多門路和活動可以參與,不管是人際相處、共事經驗、眼界拓展等,與「只是讀書」之間算是相輔相成。
這些類比極為相似,我們前者有可能對一個專業領域不夠熟稔,加上選錯方式就放棄前進;後頭也有可能因為膽怯人際關係的劇變,放棄從新環境裡挖掘自己的機會。
同一種思考,外在於選書,內在於生活

書讀四年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還是要解釋這個題目:讀原文書是很浮誇的事嗎?
「做什麼」一向不是我去決斷一件事的重點,而是不明白其中的階級感是從何而來,有些人的優越感就來自社會聲音的堆疊,也來自大環境對一件事的品評,無形之中、歲月的累積摻入人看待這件事的「態度」,這種排外感就會讓我過敏
單就事件本身其實沒什麼好討論,就算想要論對、錯,一般人也很難觸犯道德,無從約束起。
可是我們卻可以追溯根源,誰起頭的
讀原文書這個舉動本身並不浮誇,浮誇的是人們加諸於這件事的那些階級感味道的指標。
怎麼學習、怎麼學好,其實就是相信自己,會做好就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會員
173內容數
文字沒有立意討喜,專注書寫人際與自我議題,應酬者需慎入;無開啟廣告收入,可舒適閱讀,文章轉載不讓著作權,來信詳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