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利用零散時間,看完日片《那個男人》(ある男)。最初想看這部片,是因為安藤櫻,但看片時發現兩位男主角妻木夫聰、窪田正孝,演得實在太好了,帥勁十足,令我異常激動(喂~)。安藤櫻則是一如往常、恰如其分地演活了劇中的自己。在這部片,她飾演小鎮上的文具店老闆娘,這個角色非常重要,提供觀眾一個觀看的視角,去思考: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每天和你共枕眠、共築家庭的人,其實並不是你想的那個人,該怎麼辦?
◇
這部電影的關鍵字之一是「真相」。什麼是真相?如何認識真相?
認識真相並不容易。關於事的真相,需要剝除迷障、抽絲剝繭;關於人的真相,則更是無比困難,即使經過長期的觀察與驗證,等待各種條件俱足,都還不一定能真正認識「真相」。
即使經過理性的判斷,有時候也很難認定是真的,也許,此時的真相只是因為某些「證據」被錯漏了、甚至被噤聲了......(想想那些跟#me too扯上關係、讓人驚訝到難以置信的名人吧。)
片末,和自己結縭三年的丈夫身分終於真相大白。女主角安藤櫻卻說:真相或許不是最重要的。一時之間,我心裡真佩服她能這樣想。
這是某種程度的被「詐騙」耶,如果是我,能夠如此坦然嗎?能夠從此不對人性失去信心、感到失望嗎?
但換個角度想,如果一個人被社會貼上標籤,如果有著令人困擾、不堪的過去,誰不想要換個「名字」,全部歸零、重啟人生?
再換個角度想,如果片中女主角一家人就這樣踏踏實實地過完這一生,關於丈夫換了名字、編造了故事的「真相」,就這麼安安靜靜地隨風而逝,彷彿蒸發了沒存在過這個世界。追求真相,是否仍然重要?
◇
如果「真相」不重要、「名字」不重要,那麼究竟什麼才重要?
我想以這部片來說,或許是人與人之間那些真實的、貼近心裡的感受吧。那些一路走來、一點一滴孕發而生的,相愛的感受。
因為有愛,人變得溫柔、體貼,願意給自己一個機會,成為我自己。就像被砍伐的樹木,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在正確的位置修剪,樹木的傷口會癒合、重生。
或許,這是《那個男人》這部電影會將男主角窪田正孝的工作,設定為森林伐木工的原因吧。
順帶一提,本片電影配樂是臺灣音樂人cicada創作的,日本電影與臺灣音樂人的合作,令人驚喜,更讓人開心!
◇
補充說明:
上文只針對「真相」一詞做為文章脈絡,但這部片有不少議題可以探討,例如妻夫木聰飾演的在日韓裔律師,在討論日本社會對於「血緣正統」的偏執與身分認同。我很喜歡妻夫木聰在片中的詮釋,也猜想他願意接拍這部電影的這個角色,應該得要具備「被討厭的勇氣」吧。
片末,妻木夫聰看著掛在牆上的超現實圖畫《禁止複製》,然後幕落。不知為何,我的腦中浮現一首英文老歌〈Alone again〉,Diana Krall演唱的版本。這是我私心為妻木夫聰飾演的這個角色,所搭配的片尾曲吧。
It seems to me that there are more hearts broken in the world(對我來說,這世上有太多破碎的心)
That can't be mended left unattended(無法修補,無人眷顧)
What do we do?(我們能做什麼?)
What do we do?(我們究竟能做什麼?)
Alone again, naturally(再次孤獨,自然而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