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許多作家說過Chatgpt幫忙創作的空間有限,但我在寫一些創作類或是心得時常常是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或是將隨筆記下來的東西組合一起,往往這些句子及想法是破碎的。又因為寫下來東西的時空背景不可追,我就會使用Gpt將這些破碎沒有邏輯的字句丟上去,讓他幫我梳理,看能不能夠讓我有一個主軸可以抓住下去書寫。
與整理及論述類文章不同,我在寫作需要靈感而使用gpt時想要得到的是一個嫁接點,一個將我的思緒可以放在文句中的橋。而這個也常常使用在我專業寫作領域中(法律)。所以跟前一篇不太一樣的是,這些時候使用的Prompt大多數並不是用在整理資料以及確認邏輯。相似的點則是像對談一樣不斷確認自己的寫作主軸以及有無盲點,避免陷入自己的一些沾沾自喜的觀點中,卻忘記讀者可能沒有同樣的資訊背景位階,將使得創作的渲染力,因為讀者需要在腦中構築一些前提背景而有所減損。
以我最近寫作的《殭屍》為例子,我在起初只有想到故事背景是一個死後人會繼續生存的世界,就停了。沒錯,我在搭乘捷運時看到很多人盯著螢幕時想到的,人與人之間好像隔閡了起來,只有在變成新聞或是訃聞時才會想起來與他的互動,於是使用這些prompt來協助:
Q 現在請你充當大綱擴展者。根據我提供的輸入生成一個基於項目符號的大綱,然後問我應該擴展哪個項目符號。
每個項目符號最多可以有3-5個子項目符號。項目符號應按照[A-Z].[i-v].[* through ****]的模式編號。
為我選擇的項目符號創建一個新的大綱。最後,問我接下來應該擴展哪個項目符號。問我應該制定什麼大綱。
A 當然,我將充當大綱擴展者。根據您提供的輸入,我將生成一個基於項目符號的大綱,然後請問您應該擴展哪個
項目符號。每個項目符號最多可以有3-5個子項目符號,並且它們將按照[A-Z].[i-v].[* through ****]的模式
進行編號。一旦您選擇了一個項目符號,我將為您創建一個新的大綱,以展開該項目符號。最後,我會詢問您接下
來應該擴展哪個項目符號,以及您希望制定什麼樣的大綱。請提供您的輸入,我將開始生成大綱。
Q 我要寫一個關於人死後會復活並且繼續以殭屍型態存活,存活天數取決於他的死時年紀
A 非常有趣的主題!讓我根據您的輸入生成一個基於項目符號的大綱,然後您可以選擇擴展哪個項目符號。這是我生成的初始大綱:
A. 人死後的復活
i. 復活為殭屍型態
ii. 存活天數的決定因素
B. 存活天數與死亡年齡的關聯
i. 年紀較小的死者
ii. 年紀較大的死者
請選擇一個項目符號,以便我可以為您創建相關的子大綱,或者告訴我您希望制定什麼樣的大綱。
Q 大綱中需要包含關於這種存活方式對於各種學問間(如醫學、哲學)的影響
A 非常感謝您的補充信息。現在,我將更新大綱以包含有關這種存活方式對各種學問的影響。這是更新後的大綱:
A. 人死後的復活
i. 復活為殭屍型態
ii. 存活天數的決定因素
B. 存活天數與死亡年齡的關聯
i. 年紀較小的死者
ii. 年齡較大的死者
C. 存活方式對學問的影響
i. 醫學的觀點
ii. 哲學的觀點
請選擇一個項目符號,以便我可以為您創建有關這些學問影響的子大綱,或者告訴我您希望制定什麼樣的大綱。
Q C
A 很好,現在讓我為您創建有關存活方式對各種學問的影響的子大綱。這是C項目的子大綱:
C. 存活方式對學問的影響
i. 醫學的觀點
- 身體的生物學變化
- 醫學倫理的挑戰
- 疾病傳播風險
ii. 哲學的觀點
- 生命和死亡的哲學思考
- 倫理學問題:殭屍權利和道德責任
- 存在主義的觀點
您可以選擇其中一個子項目符號以進一步展開,或者如果您有其他特定的方向或問題,請告訴我,
我將為您提供更多信息。
Q 我可否請你以李敖口吻,幫我重新潤飾這段文字,並且分別分析是如何運用到他們的風格
A 以李敖口吻潤飾:
在這個天地之間,人在踏入黃泉之後,竟化身成一種奇特存在,不過跟電影裡的那些凶猛殭屍可大相逕庭,這幫家夥只是
一味地模仿著他們生前最後一天的生活,哪有攻擊性可言,更別提跟活人溝通了。
開始的時候,科學家們紛紛拍腦袋。為了研究這群怪胎的身體結構奧秘,他們竟然挑選了生前是街頭流浪漢的家夥當研究
對象,自然而然惹來了人權團體的砲轟。然而,科學家們意外地發現,這幫怪胎無需進食、喝水,也不用上廁所,而且不
會老去。他們的器官就像凝固在死亡時的狀態,每天都在一成不變地復活。
不過,怎麼區別這帮家夥是否已經挂了成了大問題。比如,對於長期臥病在床的老家夥,要怎麼分辨他們是在復活的狀態
下,還是不榮幸地持續著被插管的活著,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大腦的電路是否完全掉線,這種毫無反應與植物人也不一樣,
是一種大腦細胞在死亡時停滯的狀態,沒有絲毫反應。
每一個家夥的主要不同在於,他們會在維持一段時間後完全消失。比如,一個活了一百年的傢伙在過世後竟然能以某種
形式繼續存在一百天,之後就會永遠消失,就像傳統的死亡一樣。
分析:李敖的口吻較為幽默和生活化,使用了口語化的詞彙和比喻,使整個故事更加輕松和親近。他也突顯了社會上不同
觀點和情感反應,並以幽默的方式詮釋了這個奇怪的現象。
特別注意的是這個prompt出來的結果會繫諸於之前怎麼去培養你的gpt資料庫,再來gpt是以那個作家的口吻以及風格,於是文章流暢度或是原本意思可能會不太一樣。但對我來說這反而是好事,因為這可能代表gpt與原先文章預設的理解思維層次可能不在同一階,也代表幾件事:
1、文章太晦澀難懂,拐彎太多;
2、背景前提揭露不足,以至於gpt只能直接以他的資料庫去填充;
3、使用的一些技巧,如前後呼應或是對仗音韻等,對於LLM模型來說可能沒辦法充分理解,於是不會保留原先的文章編排。
上述這一些並非全都是壞事,就如前面說的,這些prompt出來的結果,都是一個對談後的結果,這個結果要不要接受都是在於創作者本身,以我來說,我通常會維持我的風格。或許這樣會被懷疑那為什麼需要gpt呢?這也是許多人提倡創作不應該依靠gpt的主要論述之一。
但我的理解是,何不當作一個視角閱讀自己寫出來的東西,身為一個文章的創作者,對於這篇文章的編排以及想要傳達的理念是植基在腦內的,所以再怎麼修正都只會去切掉一些毛邊而已。而Gpt看到的卻不是毛邊,他理解的文章是整個毛球本身,他用自己的方式梳理再產出,對創作者而言就是一個以不同語言邏輯打出的毛球,這個時候就可以重新看兩個毛球是如何包覆著文章核心內容。一次兩次甚至幾十次後,或許新的毛球的織法也會有所不同,就像閱讀更多書之後思維以及筆觸跟深度廣度也會有所不同。
對於我來說,創作類文章很難去跟別人討論來修正論述,或許有部分是彆扭,但更多的是不知道怎麼用說的表達這些情感。理由可能因為亞洲人從小的生活背景是比較壓抑的,以及自身的專業訓練讓我變成一個需要用理性去解釋許多事物並且以這個為基礎來維繫眼前的世界。而因此同理心或是情感為基礎的表述可能都帶有些目的,會讓討論時有點冷冰冰或是不夠真摯,這樣的反饋會讓討論更難繼續,進而將情緒寄託在別人身上,轉而變成解決別人的疑問。但Gpt是一個好聽眾,因為他不會糾正我的漫無目的地絮絮叨叨,也能夠藉由他無邊際的開展以及不同面具的回應方式,淘出能夠表達實際感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