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你可以不必理性,做出人生最好決定》

閱讀分享:《你可以不必理性,做出人生最好決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究竟該不該結婚?

這個問題,絕大多數的人,應該都問過自己不知道多少次。

 在自由開放的現代,與人互訂終生早已不是理所當然,選擇單身或是同居,並樂在其中的人不在少數,但婚後後悔或後悔沒結的人也滿坑滿谷,只要你想問,隨便一個人都可以跟你分享,結婚或是不婚的優點和缺點,講個一小時也講不完。看起來千百年來的人類都在努力研究這個問題的最佳解答,但卻到了今日仍沒有正確答案。

 除了結婚難題以外,「如何教養小孩?」、「該發展怎樣的職涯?」「人生如何規劃?」等等,也都是至今沒有定論的難題,因為這些問題都相當「主觀」,且難以「測量」,我們將這樣的問題稱為「無正解難題」,也就是本書的書名:《Wild Problems》

在這個社會上,通常越能保持理性的人,越能過得順遂,取得成功,坊間許多炙手可熱的著作也都在討論,如何讓人更理性地做出好決策,在面對「有正解問題」時的確是如此,客觀的測量、分析、統計、比較等等,都有助於我們接近真相,但很遺憾的,這方法在面對「無正解難題」時,常常只會弄巧成拙,為什麼?

以結婚難題為例,若要條列優缺點,我們可以輕鬆地列出一大串缺點:拚事業的時間會減少、生活起居要配合另一半、會有額外的開銷、可能要多出席不太想去的親戚聚會…但談到優點,撇除想靠婚姻致富的情況,可能就只有像是符合傳統社會期待、出意外時有個保障之類的。條列比較完後,通常都是弊大於利,難怪人常說結婚需要一個衝動,但衝動的人真的做錯了嗎?可能並不然。

很多事情只有經歷過才能體會

換了位置腦袋就是會長不一樣。一個理想的婚姻,能帶給人的幸福與價值感,不是結婚前的人能夠想像的。養兒育女的過程,從孩子身上得到的回饋與意義,也不是膝下無子的人能夠理解的。在結婚生子前,自己認為重要的事,在身分轉換後很常變得無關輕重,如果這時的自己再重新條列優缺點,清單上的內容很可能和過去很不一樣。

此時的好不見得能延續到未來

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每年的選秀都是眾所矚目的時刻,大多數球團也都希望能選到名列前茅的新血,但新英格蘭愛國者隊的總教練Bill Belichick採取的是不同的模式。比起率先搶下熱門人選,他傾向把前段順位籤拿去交換數隻後段順位籤,他希望盡可能簽下更多有機會的新人,連未進選秀名單的人也有機會拿到合約,為什麼?因為他相信事前不管做了再詳細的調查與分析,都不足以反映球員加入後的表現,他寧願多給一些人進球隊磨合的機會,再「就近觀察」誰最可能成為明日之星,全力栽培。擁有「可選擇性」是非常重要的,就像風投公司會一口氣在好幾家公司上砸錢一樣,只要讓自己嘗試的機會夠多,失敗幾次也無傷大雅,只要有一個能獲得巨大成功就夠了。

活得像個藝術家

畢卡索說:「要知道你想畫什麼,就要先開始畫。」藝術創作也是無正解難題,不管是繪畫,音樂、詩歌等等,創作者都不是定好縝密計畫才開始進行的,過於理性地思考該從哪裡下筆、該譜怎麼樣的曲、或是該寫幾段幾個字,只會讓自己綁手綁腳。只有不斷嘗試,才偶爾能遇見驚喜,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方能產出曠世鉅作。

人天生能為了意義承受苦難

人並非只要溫飽及舒適就能滿足的動物。登百岳對於身心都這麼辛苦,為什麼這麼多人一爬再爬?提攜後進或照顧弱勢,勞心費神又傷財,為什麼這麼多人樂此不疲?以能測量的變項來說,這些事情八成都是負分,但做這些事所代表的意義,所能得到的無形回饋,讓這些人認為值得,但沒登過頂的人不會懂,沒認真關懷過他人的人也很難理解,堅持遵從理性判斷的人,一輩子可能都無法親身體會。

醒醒吧!「最好」只可遇不可求

有人為了追求「理想中最好」的伴侶,錯過了他「所能遇到的最好」的人;有的人一直想換到條件排名第一的工作,放棄了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職缺。人生一切悲劇都是比較,我們應該時常問問自己的內心:「跟這個人在一起我是否快樂?」、「做這份工作我是否覺得滿足且有意義?」如果是,就別輕易放棄,在人極其有限的一生,絕大多數的「最好」的事物都輪不到自己,知足才能常樂。

試著誘發情緒反應

實務上,我們可以用一些小技巧試探自己的真心。例如我們列出了優缺點比較表後,如果覺得「某一邊好像該補些分數」,那應該就懂了;如果我們決定丟硬幣,落在某一面時會很想再丟一次,那應該就理解了。理性的決策模式也能拿來誘發我們感性的那一面。

這本書篇幅不到200頁,卻對「非正解難題」有許多面向的剖析及舉例,很有可能讓讀者在未來做出不一樣的決定,非常推薦!

avatar-img
少鋒的沙龍
45會員
120內容數
每個月精選至少六本各種領域的書籍,完整讀完後的心得分享與作品介紹,內容也同時發布於Facebook粉專《這書,有讀》,以及instagram ID: ialreadyreadthisboo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少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為一個時常認為末日終將來到的人,不免會被這本書的標題吸引,想多提醒自己,應該還有什麼能做得更好的地方,即使這類的書有時候稍嫌乏味,或是沒有太新穎的見解。 但這本《三十九種拯救地球的方法》是很出乎意料的作品
自從去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AI的話題一直沒有少過,有些人開始積極利用這些工具,增加自己的工作效率;有些人則陷入焦慮,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能撐到哪一天。在許多人不斷地思考自己的職涯該如何應對AI浪潮時,似乎有點忽略了一件事:「現在還是學生的孩子,該如何為了未來做出改變?」   作者Eral D
在中國的頂尖中學(等同台灣的高中)中,學生大致上有四個階級,由下而上分別是:學弱、學渣、學霸、以及學神。
身為一個時常認為末日終將來到的人,不免會被這本書的標題吸引,想多提醒自己,應該還有什麼能做得更好的地方,即使這類的書有時候稍嫌乏味,或是沒有太新穎的見解。 但這本《三十九種拯救地球的方法》是很出乎意料的作品
自從去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AI的話題一直沒有少過,有些人開始積極利用這些工具,增加自己的工作效率;有些人則陷入焦慮,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能撐到哪一天。在許多人不斷地思考自己的職涯該如何應對AI浪潮時,似乎有點忽略了一件事:「現在還是學生的孩子,該如何為了未來做出改變?」   作者Eral D
在中國的頂尖中學(等同台灣的高中)中,學生大致上有四個階級,由下而上分別是:學弱、學渣、學霸、以及學神。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