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信用的台海安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張登及(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2022/10/24

風傳媒 https://www.storm.mg/article/4577624

中時電子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21024000415-260118?chdtv

奔騰思潮https://www.lepenseur.com.tw/article/1231

 

一般的認知是人與人之間相處要講求信用,信用對維護政府與民眾的關係也很重要,所以說「民無信不立」。國際政治則是唯利是圖、爾虞我詐,即便指天為誓、條約為證,都可以撕毀。而且不分國體和民主與否,自古至今,毀約背信屢見不鮮。無政府狀態下國家間信任稀薄,和平只能靠「權力平衡」—權力之間的制衡維繫。又或者,如果國際間存在霸權國,沒辦法靠制衡維護和平,那就只能仰賴「良善霸權」提供「公共財」。霸權提供公共財不純是因為有烏托邦的善念,還是黑白通吃的警察拿得最多—在霸權以實力說話,建立的規則基礎下,霸主每天的相對收益,都比其他競爭者多得多。

信用是嚇阻與安全的關鍵

那麼「信用」在國際間就完全是沒用嗎?對維護和平與安全來說,信用只是童話或騙術嗎?其實並不盡然。美國重量級專業刊物《外交事務》10月號刊載了一篇由柯慶生(Thomas Christensen)、傅泰林(Taylor Fravel)、葛萊儀(Bonnie Glaser)、黎安友 (Andrew Nathan)與白潔曦(Jessica Chen Weiss)等5位理論與實務兼備的重量級專家聯合屬名的文章:「如何避免在臺灣的戰爭」,引起了相當廣泛的關注。此文的基礎概念與出發點很簡單—信用(credibility)。作者們認為台海安全的崩解,關鍵因素是信用崩壞。

這裡說的信用不是常人間一廂情願的相信(belief),也不是說盟國之間的「信任」(trust)。而是博奕理論專家謝林(Thomas Schelling)50餘年前提出的,要嚇阻對手採取破壞性行動(至少是對我方極不利的行動),同時需要有信用的威脅(credible threats)與有信用的保證(credible assurances)。威脅是施加重大成本的能力,保證是妥協配合獲致的收益(或至少成本的節約)。如果只有強大威脅卻缺乏有信用的保證,對手仍可能背水一戰。只提供豐盛的妥協收益卻缺乏有信用的威脅,對手也可能乘虛而入。重點再說一次,有效嚇阻(effective deterrence)必須雙管齊下;有信用的威脅與有信用的保證,缺一不可。

台海安全的信用崩塌

作者們認為台海維持和平與安全,過去正是因為「有效嚇阻」對台、美、中三方都發生作用:台北被嚇阻尋求法理獨立、華府不承認台獨或與臺灣締結正式軍事同盟、北京被阻止用武力逼迫統一。與此同時,台北不僅獲得實體生存,也在美中之間雙重獲益而繁榮;華府與北京則得以避免直接衝突,有餘裕追求其他內部或國際的目標。但自川普執政開始,現在對三方的威脅與保證都在崩塌。

雖然筆者認為5位作者此說不免是為民主黨開脫,實際上台海安全的「信用崩塌」始自歐巴馬與習近平「重返亞太」和「一帶一路」的較勁,或者更早。不過中共擴軍使台海失衡急遽擴大,美國威脅共軍行動的能力下降,顯然是事實。臺灣雖受北京威脅,多重因素惡性循環下,民意越趨偏好最終獨立,也恐漸成事實。美國覺得美中實力趨近,繼續給予中方不犯台的保證,恐怕更得不償失。北京雖然見識到俄國侵烏招致美歐「有信用」的經濟打擊,但也擔心美國過去「不支持」台獨只是在等中國內部爆發危機,何況美方朝野越來越多鼓吹「戰略清晰」,甚至拜登總統也多次出現近似給臺獨空白支票的評論。在三方都越來越不受「威脅」,也覺得「保證」被淘空的情況下,過去曾居於樞紐的美國,要再施展「雙重嚇阻」—有足夠實力與信用威脅中方「不武」,有決心與耐心要求台北「不獨」,能力和誘因都越來越低。


在非必然戰爭中找尋出出口


避戰並非畏戰。現實政治(realpolitik)老手邱吉爾首相曾言,「所有戰爭都是非必然戰爭 (unnecessary war)。」也就是說,結構因素雖然嚴峻,但台海三方都仍可以考慮此文作者們所說的,用更一致而有紀律的方式,修補威脅的信用,同時恢復保證的信用。

特別是臺灣,在不對稱三角中易損性最大,顯然不可能,也不應該只致力於無止境增強有信用的威脅,然後繼續等待對手「崩潰」,卻毫不經營甚至試圖拋棄任何有信用的保證,最後身陷沒有出口的台海,自己蒙受最大的損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登及的沙龍
26會員
103內容數
版主服務於臺大政治學系,偏見是喜歡從歷史與結構兩個角度出發,去探索國際關係、兩岸關係與地緣政治條件下,人的處境。
張登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2025/4/10 不同派別仍希望誘導這位帝王式的總統,實行他們各自心目中的美國大戰略。他們「逢君之惡」,表面上是協助總統實現關稅,實際上是在誘導川普提升「偉大」的境界。把川普的貿易戰,引向對華先發制人的霸權護持鬥爭,不是擦槍走火,反而是利用中、美兩個領袖的強人性格,實現高風險、高價值的戰略目標。
Thumbnail
2025/04/28
2025/4/10 不同派別仍希望誘導這位帝王式的總統,實行他們各自心目中的美國大戰略。他們「逢君之惡」,表面上是協助總統實現關稅,實際上是在誘導川普提升「偉大」的境界。把川普的貿易戰,引向對華先發制人的霸權護持鬥爭,不是擦槍走火,反而是利用中、美兩個領袖的強人性格,實現高風險、高價值的戰略目標。
Thumbnail
2025/04/05
2025/3/13 「黑暗啟蒙」如果實現,無疑將完全摧毀自由主義的內外秩序,催生出一種「後啟蒙」的黑暗秩序。而川普與萬斯則是這個高科技宰制過程的「加速者」。這些過去蟄伏在邊緣的想法像是陰謀論而被忽視,但它們有思想、有武器,且現在已登堂入室。從美國內生之「反動」的革命...
Thumbnail
2025/04/05
2025/3/13 「黑暗啟蒙」如果實現,無疑將完全摧毀自由主義的內外秩序,催生出一種「後啟蒙」的黑暗秩序。而川普與萬斯則是這個高科技宰制過程的「加速者」。這些過去蟄伏在邊緣的想法像是陰謀論而被忽視,但它們有思想、有武器,且現在已登堂入室。從美國內生之「反動」的革命...
Thumbnail
2025/03/20
2025/3/10 歷史的現實是,那個世界依靠的是美國擁有「一手好牌」,不用管其他玩家。好景不常,川普不得不對「牌」斤斤計較。與其他世界領袖的差別,只在於他把「牌」在外交史與機密檔案的邏輯,公開在全球的鏡頭前...
Thumbnail
2025/03/20
2025/3/10 歷史的現實是,那個世界依靠的是美國擁有「一手好牌」,不用管其他玩家。好景不常,川普不得不對「牌」斤斤計較。與其他世界領袖的差別,只在於他把「牌」在外交史與機密檔案的邏輯,公開在全球的鏡頭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2024/4/22 互疑的大國正靈活思考怎樣用「枯竭戰」等彈性手段贏得「無可取代的勝利」,台海護欄可能只會變成未來中美無限制競爭下,一段短暫而脆弱的格柵(latticework)。臺灣在大國衝突第一線,遭遇此種道德與實務的雙重風險,如果還能安渡,若不是全民有極高的智慧,就是國際政治史上,罕見的僥倖。
Thumbnail
2024/4/22 互疑的大國正靈活思考怎樣用「枯竭戰」等彈性手段贏得「無可取代的勝利」,台海護欄可能只會變成未來中美無限制競爭下,一段短暫而脆弱的格柵(latticework)。臺灣在大國衝突第一線,遭遇此種道德與實務的雙重風險,如果還能安渡,若不是全民有極高的智慧,就是國際政治史上,罕見的僥倖。
Thumbnail
(戰爭發生躲地下室是非常正確的觀念,但不保證解放軍不會殺害平民,再說一次不能保證解放軍不會殺害平民,再說一次不能保證解放軍不會殺害平民,所以我們還是要小心被解放軍殺害的可能性非常極高)
Thumbnail
(戰爭發生躲地下室是非常正確的觀念,但不保證解放軍不會殺害平民,再說一次不能保證解放軍不會殺害平民,再說一次不能保證解放軍不會殺害平民,所以我們還是要小心被解放軍殺害的可能性非常極高)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戰爭真的要發生在已承平七、八十年的台灣嗎?這實在太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大多數台灣人都選擇平心靜氣,逃避這個問題,至於內心是否焦急?也可能因為對兩岸局勢的認知不同,以致顯現於外的態度也不同。沒人有把握不打仗,也沒人敢斷言一定會打仗…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海峽地區的情勢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金廈水域的對峙情勢更是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這一地區成為台海衝突的熱點之一,兩岸海巡、海警的對峙情況突顯了台灣面臨的複雜挑戰,以及國軍在此處置中所採取的應對措施。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海峽地區的情勢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金廈水域的對峙情勢更是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這一地區成為台海衝突的熱點之一,兩岸海巡、海警的對峙情況突顯了台灣面臨的複雜挑戰,以及國軍在此處置中所採取的應對措施。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
Thumbnail
2021/08/23 歷史上戰略支點的地方很多,但不僅戰略區域會隨大國實力升降與科技發展而變化,大國利益也會因實力與其民眾興趣的流動變化。在這裡,戰略支點可能受寵若驚, 也可能懷璧其罪,被海誓山盟所欺騙。支點要勇敢,更要發揮戰略審慎,以避免經常像歷代阿富汗政權,要接受「置之死地」的考驗,道理在此。
Thumbnail
2021/08/23 歷史上戰略支點的地方很多,但不僅戰略區域會隨大國實力升降與科技發展而變化,大國利益也會因實力與其民眾興趣的流動變化。在這裡,戰略支點可能受寵若驚, 也可能懷璧其罪,被海誓山盟所欺騙。支點要勇敢,更要發揮戰略審慎,以避免經常像歷代阿富汗政權,要接受「置之死地」的考驗,道理在此。
Thumbnail
2022/6/27 兩種持久戰開打,自由國際秩序將在這場鏖戰中變得日益模糊。我們能感知到的是,全球市場、全球科技、全球旅遊等過去以為低成本的生活模式已不可復返。這固然打擊了恐怖主義,卻使全球環境、全球能源、全球糧食、全球疫情都更難治理。目前只是無法預期會不會爆發「兩場」持久戰,會不會升級為熱戰。
Thumbnail
2022/6/27 兩種持久戰開打,自由國際秩序將在這場鏖戰中變得日益模糊。我們能感知到的是,全球市場、全球科技、全球旅遊等過去以為低成本的生活模式已不可復返。這固然打擊了恐怖主義,卻使全球環境、全球能源、全球糧食、全球疫情都更難治理。目前只是無法預期會不會爆發「兩場」持久戰,會不會升級為熱戰。
Thumbnail
2022/8/22 在2022年8月共軍圍台軍演後,全球列強與東亞各國已更加認真地評估台海爆發戰爭可能的時間點與場景、規模。或許因為選前不希望「擾民」造成執政失能的印象,也可能是為了隱蔽或保留實力,臺北雖提升了防禦的措施與頻率,但社會面的準備尚止於口誅筆伐,市場與民生幾乎波瀾不驚。
Thumbnail
2022/8/22 在2022年8月共軍圍台軍演後,全球列強與東亞各國已更加認真地評估台海爆發戰爭可能的時間點與場景、規模。或許因為選前不希望「擾民」造成執政失能的印象,也可能是為了隱蔽或保留實力,臺北雖提升了防禦的措施與頻率,但社會面的準備尚止於口誅筆伐,市場與民生幾乎波瀾不驚。
Thumbnail
2023/9/10 邱吉爾言,「所有戰爭都是非必然戰爭。」結構因素嚴峻,但台海三方都仍可以用更一致而有紀律的方式,修補威脅的信用,同時恢復保證的信用。特別是臺灣,易損性最大,不應該只致力於無止境增強有信用的威脅,然後繼續等待對手「崩潰」,卻毫不經營甚至試圖拋棄任何有信用的保證,自己蒙受最大的損失。
Thumbnail
2023/9/10 邱吉爾言,「所有戰爭都是非必然戰爭。」結構因素嚴峻,但台海三方都仍可以用更一致而有紀律的方式,修補威脅的信用,同時恢復保證的信用。特別是臺灣,易損性最大,不應該只致力於無止境增強有信用的威脅,然後繼續等待對手「崩潰」,卻毫不經營甚至試圖拋棄任何有信用的保證,自己蒙受最大的損失。
Thumbnail
2023/0907自由霸權並非總是坐等「珍珠港情境」水到渠成,也可以先用制裁向對手廣域包圍、極限施壓。若挑戰者因體質缺失競爭不過而自退,固然可一再「贏得冷戰」;如果挑戰者在地緣、經濟、政治競賽失去耐心,提前掉入「注定一戰」的陷阱,則不僅要承擔「開第一槍」的批判,且可能因人單力孤而敗戰。 
Thumbnail
2023/0907自由霸權並非總是坐等「珍珠港情境」水到渠成,也可以先用制裁向對手廣域包圍、極限施壓。若挑戰者因體質缺失競爭不過而自退,固然可一再「贏得冷戰」;如果挑戰者在地緣、經濟、政治競賽失去耐心,提前掉入「注定一戰」的陷阱,則不僅要承擔「開第一槍」的批判,且可能因人單力孤而敗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