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劭婕:
看到你提及尋找自己的步調真好。
在劇場和影視領域多年,我也常常被友人詢問,是否該繼續以演員或編劇的身分努力下去。屢屢面對這樣的問題,我是矛盾且沒有答案的。因為編劇和演員是個關於等待的職業,等待好機會、等待好劇本、等待開機,等待終於能夠跟自己協調好,明白自己是誰,明白自己想要去的地方。然而這些問題都是大哉問,我自己也無法回答。
懷抱夢想的友人說,來到三十出頭,劇場和銀光幕上都沒有混出名堂,講著講著,有些悲壯,低頭就把我們合買的宵夜一口氣吃完。我其實明白他的焦慮,在旁人步入三十歲都買車買房生小孩,成為某種社會中堅份子時,他們懷抱著某種波希米亞式的浪漫,笑笑對我說,今年的夢想是可以繳稅。又傷心又好笑的自嘲,在疫情這兩年工作銳減的狀況下,長出了尖銳的自我質疑,生活難以為繼,夢想真的不能填飽肚子。但是成為專職演員,也有另一種煩惱,擔憂自己被定型,擔憂自己過氣,擔憂沒有更被看見,擔憂沒有獲得好獎項肯定,各種煩惱,日日夜夜排隊而來。
回到源頭,我想還是你說的,我們都得問自己,真的對每一天都感到快樂嗎?因為那才是更重要且貼身的提問。因為有這樣的快樂,我對抉擇不抱怨,願意承擔抉擇帶來的後果,能夠自我提供滿足和肯定。有天,覺得夠了,也可以瀟灑離去,不用被夢想牢牢綑綁。由此,我都對詢問我意見的朋友說,關於職涯沒有任何建議,要問的只有「那是你真心想去的地方嗎?」,如果是,請一無所懼,快樂前行。
幾年前前往紐約藝術家駐村,下飛機看的第一齣戲,在愛倫.史都華(Ellen Stward,1919-2011)於一九六一年成立的辣媽媽實驗劇場俱樂部(La MaMa Experimental Theater Club,簡稱 La MaMa),愛倫作為外外百老匯運動的刺激和倡議者,一甲子以來推出大大小小作品,意義非凡。那天的戲是關於反戰運動,邀請觀眾上台分享,主持人請台上最年輕的人舉手,那人已是六十五歲,而最年長者是驚人的八十七歲,兩人一同講述著那個世代共有的戰爭記憶。其後的訪談時間,機構負責人說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進劇場了,甚至連電影院也不進,這呼應了我在紐約大小劇場裡看到的,除了遊客和年長者,年輕觀眾少之又少的現象。我問,那你們會擔憂嗎?負責人很坦然,他說每個世代都有他們喜歡的溝通方式,也許劇場漸漸不是了,或是需要有更新形式的劇場來回應年輕人。有天支撐不下去,就該結束。
我想,這應該也是某種掌握自己的步調。
希望在我慢慢淡出劇場之前,可以寫一齣告別喜劇,找你,還有一些其實很好笑的人來演,然後設立劇場朋友專屬折扣,每場幾個名額,意願者可以帶一道菜,或者三則很好笑或很難笑的笑話來換(笑話會公布姓名於前台跑馬燈循環播放,以防止不認真者偷吃步)。
希望,那齣喜劇,讓他們也可以有一個很開心的時間。
詹傑 20230824
照片提供:詹傑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2023 秋天藝術節 詹傑 ✕ 黃郁晴《罪.愛》
購票請由此
一起連續命案.一個神秘團體
揭開人性最深沉的恐懼與夢靨
週刊記者陳怡靜為追查一起連續命案,接觸到一個神祕團體—福緣讀經班,卻意外碰見久別的母親。這迫使陳怡靜直視自己不願想起的過往,那個因遭控性侵而自殺的父親以及破碎家庭。在心中最深沉恐懼逐漸發酵之際,陳怡靜赫然發現讀經班成員都和她正在追查的案件有關。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陳怡靜會如何選擇,保住自己最後的家人?
金鐘最佳編劇詹傑與《藝術之子》導演黃郁晴「罪」新力作,攜手包括謝瓊煖、徐堰鈴等臺灣不同世代九位傑出表演者,爬梳「日月明功」等新聞案件,透過記者視角切入,揭露人心的脆弱如何被利用與操控,隱藏在背後的社會樣貌又究竟為何—所謂真相,會不會根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