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關係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管是對還是錯,
各有各的看法。
如果我們都錯了怎麼辦?
思想交換有錯嗎?
我們有可能忘記了嗎?

raw-image


最簡單的形式、思想、
行動最有分量。

如果我們都正確怎麼辦?
視事物為真理?
有可能存在多種現實嗎?

兩極觀點,看待事物的方式。
黑暗與光明,正確與錯誤。
上層世界與下層世界
兩張嘴都要求餵飽。

一個人站在哪裡?
這裡或那裡?
在飛行中還是在堅實的地面上?
什麼是堅實的基礎?

我能對一切都感興趣嗎?

創世記 2 章 17 節
「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真的有關係嗎?

🌿思想是從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向我們拋出的

raw-image


一群鳥,還是許多單獨的鳥?

視力是對視力的認知。聲音知道聲音。觸摸是意識到觸摸。思想意識到思想。自我意識就是意識到自我意識。只是各個部分之間是高度關聯的,不斷地相互影響。就像那些鳥兒高度相連的流動一樣。

但有許多現象與記憶系統無關,而記憶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負責我們的自我意識-「穿越時間的我」。

有些現像只有當我們集中注意力時才會與記憶聯繫起來,但許多事情仍然完全是潛意識的,儘管我們從來沒有意識到它們。我們的思想在意識中出現之前被創造,最終結果在響亮的的地方被我們意識感知。你可以說,思想是從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向我們拋出的。意識位於接收端。

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舌頭嘗鹹和酸。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因果必須回歸到偉大的現實,
就像同根生葉一樣。


🌿我們共享同一個意識

你坐在你的後院。你擁抱每一個事件,讓它們自由地留在大畫布中:一隻旋轉的蝴蝶,那裡楊樹葉的嘎嘎聲,一隻跳躍的樹蛙……

意識 到你周圍有多少意識? 然後過了一段時間,你認識到意識是不在周圍,是整個意識以多種形式共享。

我們共享同一個意識,但我們會感到一種暫時的分離,因為我們的個人模版控制著我們的感知。

沒有什麼可以存在於意識之外,否則我們就不會感知到它。我們甚至可以感知身體感官無法感知的意識。我們對意識的定義定義了我們的意識領域。

🌿智力與意識辯論 如同與上帝角力

你感知不到任何非意識的東西,因為感知是整個意識內部的對話。而智力:它反映了我們理解周圍環境的更廣泛、更深入的能力。對一些人來說,他無法想像智力之外的意識。

🌿意識的最基本理解或闡釋,是個體對其內部和外部存在的感知或認識。儘管哲學家、神學家、語言學家和科學家對意識這一概念進行了數千年的分析、界定、詮釋和辯論,但意識的本質仍然令人費解、留有爭議。

意識是「我們生活中最熟悉又卻也最神秘的時空」。關於這個話題,也許唯一被廣泛認同的概念是對於它存在的直覺。關於意識的研究和解釋,人們有不同意見。有時,意識被視為是心智的同義詞,有時又被認為是心智的一個面向。

過去,意識被認為是一個人的「內在生活」,一個由內省、個人思想、想像和意志組成的世界。如今,意識的定義往往包括某種體驗、認知、感覺或知覺,並可能隨時間變化。意識研究範圍、觀點與猜想的多樣性也令人們懷疑。


🌿觀察者和被觀察者是一體的

科學、宗教和直接內省都一致認為:表面的世界是一個幻覺的世界。科學表明,頭腦中不存在透過眼睛觀察所謂「物理」世界的每個「小人」。視神經是不透明的。

根據科學,感性世界……實際看到、感覺到、嚐到、聞到、聽到和知道的世界是一種幻影,「觀察者和被觀察者是一體的」。也就是說,所看到的顏色不能與它們的「看見」分開,所聽到的聲音也不能與「聽覺」分開,任何感覺也不能與「感覺」分開,氣味也不能與「嗅覺」分開,味道也不能與「品嚐」的能力分開。任何想法都離不開了解它的能力。

事實上,我們無法想像一種沒有被感受到的痛苦存在,也無法想像一種沒有能力去了解它的想法。

見色+聽聲+觸受+嘗味+聞香+意念就是‘’。

顯然,這是無關緊要的。這不是“它是什麼”的陳述,而是“它不是什麼”的陳述。科學表明,實際的幻影不可能是「由物質構成」…頭腦中沒有空間容納實際的 3D 物質宇宙。表面上的空間、實際看到的廣闊景觀都是幻覺。

科學也非常擅長推導出明顯的定律來預測明顯(感官)物體的行為。但這是它的極限。試圖根據「感知到的圖像」來辨別潛在的現實,就像觀察電腦螢幕上的圖像並試圖辨別僅從圖像生成它們的硬體和軟體的性質一樣。這是不可能的。

所有宗教都說同樣的話:觀察者和被觀察者是一體的……其本質是不可知的。




🌿In Gods Perfect Time 祂有完美的時間 


raw-image
當離魂有了共鳴的朋友 於是有了最美麗的支持與分享!
avatar-img
83會員
718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享受獨處,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iamk.cc/WfQ82C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熵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952年,榮格出版了一本名為同步性: 一種偶發性的關聯原則的書。同步性 概念超越了對於世界的純粹的因果 解釋—而因果依舊是我們自然科學的領地。 榮格表明,同時發生 的事情不必需要因果關聯。
用沉睡來比喻分裂之境,又把由此形成的小我思想體系稱為一場夢。 「你並不住在這哀傷的世界,你活在永恆裡。」 儘管真相如此,當上主之子好像陷入沉睡,做起分裂之夢,在那短短的一瞬,整個質能時空世界誕生了,好似剎那間伸展出一條長長的時間軌道。
呼吸一次,釋放所有與你不相應之事物,再呼吸一次,抓住週邊所有的快樂,並讓這快樂保留在心中。 將愛從心中輻射,給你自己,給你周邊人,給所有的一切。感覺你與自我相連結,與高我連結,與週邊一切相連結。請於內在對自己說,我尊重我自身的體驗,我愛真實的自己。
要打破舊自我的習慣,你的思考必須凌駕你的生活環境,必須超越已經記憶在身體裡的感受,並以一個新的時間線來生活。 如果你想要改變,就必須在心裡預想一個理想化的自我,一個你可以仿效的良好模範,不同於存在於你目前所處的環境、身體和時間裡的那個「你」。 目前神經科學的理論告訴我們,腦的組成反映的是我們所知
如果記憶僅僅像錄像帶,那麼想象一個新環境將會變得很困難。 上個世紀,愛因斯坦的發現打破了我們對時間的傳統理解。他告訴我們時間是由事物創造的;不是在那裏等著這些事物在時間裏面發揮作用。愛因斯坦證明了時間是相對的,如果一個物體移動得快,時間的速度就會慢一些。事物不是按既定的順序發生的。
我們恰恰因失去了當下,生命開始漂泊流浪, 這個當下,才是全部生命的聚集點。 當下,就是既非過去,也非未來 也不是我們心中重重分別、重重加工 重重聯想所產生的如雲如霧的念頭 一般人並沒有活在當下, 要麼活在過去,要麼活在未來, 都是活在自己的妄念分別當中。
1952年,榮格出版了一本名為同步性: 一種偶發性的關聯原則的書。同步性 概念超越了對於世界的純粹的因果 解釋—而因果依舊是我們自然科學的領地。 榮格表明,同時發生 的事情不必需要因果關聯。
用沉睡來比喻分裂之境,又把由此形成的小我思想體系稱為一場夢。 「你並不住在這哀傷的世界,你活在永恆裡。」 儘管真相如此,當上主之子好像陷入沉睡,做起分裂之夢,在那短短的一瞬,整個質能時空世界誕生了,好似剎那間伸展出一條長長的時間軌道。
呼吸一次,釋放所有與你不相應之事物,再呼吸一次,抓住週邊所有的快樂,並讓這快樂保留在心中。 將愛從心中輻射,給你自己,給你周邊人,給所有的一切。感覺你與自我相連結,與高我連結,與週邊一切相連結。請於內在對自己說,我尊重我自身的體驗,我愛真實的自己。
要打破舊自我的習慣,你的思考必須凌駕你的生活環境,必須超越已經記憶在身體裡的感受,並以一個新的時間線來生活。 如果你想要改變,就必須在心裡預想一個理想化的自我,一個你可以仿效的良好模範,不同於存在於你目前所處的環境、身體和時間裡的那個「你」。 目前神經科學的理論告訴我們,腦的組成反映的是我們所知
如果記憶僅僅像錄像帶,那麼想象一個新環境將會變得很困難。 上個世紀,愛因斯坦的發現打破了我們對時間的傳統理解。他告訴我們時間是由事物創造的;不是在那裏等著這些事物在時間裏面發揮作用。愛因斯坦證明了時間是相對的,如果一個物體移動得快,時間的速度就會慢一些。事物不是按既定的順序發生的。
我們恰恰因失去了當下,生命開始漂泊流浪, 這個當下,才是全部生命的聚集點。 當下,就是既非過去,也非未來 也不是我們心中重重分別、重重加工 重重聯想所產生的如雲如霧的念頭 一般人並沒有活在當下, 要麼活在過去,要麼活在未來, 都是活在自己的妄念分別當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Thumbnail
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其實是大腦根據感官輸入所建構出來的。這個建構過程可能受到我們的經驗、記憶、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並非客觀世界的完全反映。 我們用語言來描述世界,但語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語言之間也有思維的先天限制與隔閡。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Thumbnail
「意識」,生命最基本的核心。如果祂有話跟我們說,祂會說什麼? “意識”自己現身說法,讓我們來聽聽祂是怎麼說的。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感覺到,有時你的行為似乎超出了你的控制?或是在某些情況下,你的直覺告訴你該做出的選擇,而你無法解釋為什麼? 那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力量悄然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為,它就是「潛意識」。了解意識與潛意識的區別與運作方式,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
Thumbnail
人類的意識很大的機率是在四維空間運行,然後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人類)腦神經元不斷運作,download接受意識的訊號
Thumbnail
人是有意識的但意識卻分「清醒與不清醒」簡單而言不清醒就是所謂的「潛意識」  https://vocus.cc/article/612b8ff4fd89780001558388 (潛意識)   潛意識是不自覺的,明明知道是錯誤之舉,卻在沒有意識到時做了出來,而做出來之後往往後悔。  人持有慾望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Thumbnail
嘗試解釋三個身心靈相關的基本概念,包括集體意識的佔據、對於未知的最佳解、世界終究是二元的。通過這些基本概念的探索,希望讀者能種下一個對內探索的種子,回歸真實和平衡的心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大我分成不同的小我在整個宇宙中進行著人生體驗?!如今在現代科學與哲學的交匯點,意識與宇宙的關係成為了一個令人著迷的研究領域。傳統上,科學和哲學將意識與宇宙分開討論,但近年來,跨學科研究開始探討這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討宇宙意識的假說和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Thumbnail
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其實是大腦根據感官輸入所建構出來的。這個建構過程可能受到我們的經驗、記憶、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並非客觀世界的完全反映。 我們用語言來描述世界,但語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語言之間也有思維的先天限制與隔閡。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對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物質是一切的基礎,意識只是物質世界中的一種現象。這種觀點被稱為物質主義或實證主義。根據這一觀點,我們的思維、感受和意志都是由大腦中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決定的。 另一方面,也有些人相信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他們認為,物質世界可能只是一
Thumbnail
「意識」,生命最基本的核心。如果祂有話跟我們說,祂會說什麼? “意識”自己現身說法,讓我們來聽聽祂是怎麼說的。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感覺到,有時你的行為似乎超出了你的控制?或是在某些情況下,你的直覺告訴你該做出的選擇,而你無法解釋為什麼? 那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力量悄然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為,它就是「潛意識」。了解意識與潛意識的區別與運作方式,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
Thumbnail
人類的意識很大的機率是在四維空間運行,然後生活在三維空間的(人類)腦神經元不斷運作,download接受意識的訊號
Thumbnail
人是有意識的但意識卻分「清醒與不清醒」簡單而言不清醒就是所謂的「潛意識」  https://vocus.cc/article/612b8ff4fd89780001558388 (潛意識)   潛意識是不自覺的,明明知道是錯誤之舉,卻在沒有意識到時做了出來,而做出來之後往往後悔。  人持有慾望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Thumbnail
嘗試解釋三個身心靈相關的基本概念,包括集體意識的佔據、對於未知的最佳解、世界終究是二元的。通過這些基本概念的探索,希望讀者能種下一個對內探索的種子,回歸真實和平衡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