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想重新深入的再感受一次原型卡~
前陣子常常用這個扮演不同的角色口吻與他人對話,
覺得很好玩哈哈哈哈~
為了可以更好的扮演決定來好好分析一下各個角色~
原型卡以榮格的原型為基礎:
其認為每個人共同擁有某些相同的潛意識內在觀念--原型。
每個原型都有其正反兩面特性,
如果某個原型沒有得到良好發展,便容易演變成其他問題。
(感覺上原型的概念很類似內在的真實聲音,這個聲音過猶不及,如果沒有被好好重視並學習如何運用於生活,只是一味的壓抑它,就會走向個體的耗竭與自我毀滅。)
原型卡每張卡代表一個原型角色,
每個原型角色都有其光明面與陰暗面。
常用於心理治療、諮商方面作為投射牌卡來帶進深入的主題,
起初我受到的培訓也是從這塊著手的,
比起正確的牌義,更注重問牌者直覺看到、解釋的角度,
再透過更多的溝通給出詮釋;
對於使用塔羅牌的從業者,
也能用在建議、關於個人特質、渴望相關的部分。
原型卡中有些原型是共有的:孩童(child)、受害者(victim)、妓女(prostitute)、破壞份子(saboteur),其他的原型則是人們會在另外有意識的去選擇。我決定先就這四種共有原型來分析~後續再隨機抽著看看~以下的分析就是關於我自己的個人觀點了,如果對原型卡有興趣的人,建議自己也看看原版哦~~
世界理應美好。
孩童原型抱有對理想國的天真想像,充滿愛與關懷、沒有憂慮。好好發展的話,對於理想國的想像會成為我們的驅動力,使我們致力於打造心中的美好世界,成為那些為世界帶來希望的人。
但如果沒有正視這個原型,我們則容易聚焦在他人不能滿足我們的想像而對世界憤世嫉俗。“領悟自己的天真、理解苦悶與無力是現實,知道自己同時也是在追逐快樂,而不只是無助的被痛苦驅趕。”是孩童從陰暗面轉向光明面的關鍵。
其中孩童原型有六個面向,分述了理想與現實碰撞時的不同方面。
題外話~我曾經也困惑於如果現實就是必然與理想不符,那麼我們的靈魂是為了什麼要抱有這個理想而來?是為了體驗失望嗎?或者是像某些悲觀者認為我們是因為受到懲罰所以身處困境中?但這樣真的太不合邏輯了,如果我們是受到懲罰,那麼必然要確保所有人都失落才算是有受到懲罰,不過事實上卻是,有些人可以得到滿足與平靜、有些人則是痛苦又焦慮,因此懲罰說不成立。那麼如果我們擁有理想是必須擁有的呢?會不會其實我們必須擁有天真?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擁有天真,是為了讓我們記得有更美好、更想要完成的世界?這樣想起來,我大概那時正經歷了關於天真者的陰暗面與光明面的內心對話。
感覺像常說的那種傻孩子,相信世界大同、宇宙一體、無私利他,但同時也因此無法覺察、抵抗懷抱惡意的人。關於信任、無私的愛。「做個好人」「不!我不想要再當好人了!」面臨信與不信的掙扎,正在長出善良要有覺悟的時期,在靈性層面相信所有人的靈魂,與物質層面的人們充滿防備與不真實之間擺盪猶豫。在這個原型為主題的時期也許會抨擊自己傻。
Child:Nature 自然 "生命可貴"
光明面:與動物建立友誼、與自然精神連結。
(動物、自然、人類,所有的生命都很可貴,我要捍衛他們。)
陰暗面:有虐待動物、人類或糟蹋自然環境的傾向
( 即使再珍貴的東西,也沒辦法違抗我,我可以操控他們、決定他們的存在,我才是最珍貴的!)
這個原型一開始總讓我特別出戲,在一堆內心話裡面,特別像是突然分心討論起旁邊有棵樹的感覺。我想這講的應該是類似對於敬重萬物、與萬物連結的渴望。延伸討論的是對生命價值的重視,陰暗面是糟蹋與虐待動物、他人、環境。這也許描述的是那種渴望征服的情況,隱藏在控制欲下的那些不安。也許是因為帶有生命可貴的潛意識,在現實面卻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因此轉而透過打壓與征服他人以證明自己。可能帶有一點自卑與自大的議題。
整個寫下來,孩童原型基本上都帶有一種對世界原本美好的想像及破滅後的崩潰,陰暗面是在面對崩潰時採取逃避或拒絕相信,光明面則是面對崩潰後選擇了擁抱與接納。因此反而會有種充滿餘裕的天真的感覺,因為擁抱了世界不美好的現實,反而能享受自己可以已擁有的、可以看見自己能做的、讓不美好的現實更貼近自己心中的美好想像。在孩童原型的光明面特別能感受到被溫暖包圍的力量。
我既弱小又無力
光明面:保護自己免於害人或被害。
(我很弱小、我無能為力。)
陰暗面:為了得到好處或他人憐憫而扮演受害者,無法與他人劃清界線。
(我好可憐、我沒辦法、我只會被欺負、我只能附屬於其他人~)
這是每個人都有的原型,大部分解釋時都會提到要注意自己是否其實可以自助而不自知。我們需要看見自己的無力並非毫無用途,膽小與無力可以讓我們不去侵害他人、有自己弱小的認知可以防範他人侵襲,但這並不是為了讓我們只能依附他人,或是長期使用這個角色讓自己免於成長!不要裝弱裝到真的相信了!如果對這方面缺乏覺察,則可能誤以為自己必須仰賴他人才可以,因此會伴有無法與他人劃清界線的問題
如果同樣以受害者是必須的原型來考量的話,這會想告訴我們什麼?
我覺得這是一種讓我們對世界懷有敬意以及保護自己免於危險的設定,只要我們帶有對自己能力不足的意識,便有可能繼續學習、繼續向上,可以延伸到我們自認能力不足,需要向外補充的領域。關於自我能力感、自信心。
跟神奇孩童的差別在於,神奇孩童的無能感來自於"深深相信",比較像是"相信自己不行而不肯採取行動",討論的是信念;受害者的無能感來自於"誤解",事實上是受害者的"不作為"是自身衡量選擇後的結果,反而是自己有能力的證明。
我不能再更高了
光明面:覺察對自我賦權及其對生活帶來改變的恐懼。
(哦~原來我很怕變化啊!)
陰暗面:自我破壞的行為或削弱他人的渴望。
(我不會變好,其他人也不准變得更好!誰都不准破壞現狀!我們一起腐爛!)
這也是每個人都有的原型,在光明面是自我覺察。
這說的是關於我們對於自己將要進步、為自己發聲的恐懼,這個恐懼可能是關於離開熟悉的群體、熟悉的生活方式邁向未知的地方。為了不要面對這種未知,我們會阻止自己進步、阻止自己覺醒、甚至是打擊試圖覺醒的人。
生活中這類例子滿多的,嫉妒、仇富、去死去死團、嘲諷想學習的朋友。關於自我價值(認為自己不值得更好的生活)。
需要意識到自己正在畏懼發光,成長會帶來改變,改變總是不安,需要意識到我們對於改變的抗拒,是因為對於改變的擔心,那些只是擔心,而不是真的做不到。我們可以做到變好的同時也拉動整個周圍的人一起提升,為什麼認為現在這樣的生活就是自己的最大值了呢?
我完成了一場交換。
光明面:聚焦於生存的挑戰,而非出賣靈魂。
(我以我擁有的交換我想要的,這是經過我的權衡做出更有益於我的選擇。)
陰暗面:將物質考慮和物質保障至於自尊之上。
(我妥協了,我出賣了我的自尊、我的靈魂。一切都是為了活下來,這些都無所謂啦……我又能有什麼辦法?什麼自尊?自尊是個屁!都沒飯吃了誰還管要不要臉?)
這也是每個人都有的原型。因為命名的關係一開始或多或少對這個原型有些先入為主的抗拒,感覺被貶低了。但越是深入去看這個內容,越覺得這個命名很貼切。
特別是關於妥協、自尊與自我負責,每每講到自尊,我就會想起那首幾米的詩--「如果即將餓死,我會跟豬搶食嗎?」當我們面臨生存抉擇,是選擇打碎自己向生存低頭或是捍衛自己的自尊而英年早逝呢?
在我特別年輕氣盛的時期,我會認為「士可殺,不可辱」,感覺一旦低了頭,我就全盤皆輸了,如果妥協了,自己的世界就崩毀了。而後面臨了幾次生存與自尊的抉擇,我意識到這並不是只能擇一的問題,我為什麼需要認為活下來很丟臉?我以為自己退讓了、妥協了,所以我的靈魂破碎了,自尊一敗塗地。但其實不是這樣的,真正讓我們碎掉的是--"我以為自己放棄了",以為自己放棄的絕望,讓自己連帶放棄了所有希望也看輕自己。但如果能看見自己在這個交換過程中的得到了什麼,知道自己仍然堅持、沒有放棄,就可以知道這並不是妥協,而是一時的潛伏而已。
今天只重新翻了共有原型,不過感覺對各個角色有了更深的感受,之前對於妓女的理解常常停在交換與自尊的概念裡,可今天感覺到更深的是"意識到自己交換"的概念,覺察自己其實沒有失去尊嚴,一時的低頭不是輸,在這個交換過程我們有自己認為更重要才願意換取的東西,這是我們主動且願意的行動,並不是被迫的妥協,其實是頗療癒的一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