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連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連結看起來很好,其實一點也不;看起來如此地連結,但其實真的也沒有,就宛如看起來很華麗的招牌,終究也是「招牌」而已。我們都知道招牌要吸引人,真的要裝飾上的美麗,我並沒有否認這些的美麗,我只是深深地覺得,我們的連結終究不當一回事。


斷層連結再持續下去,不會有好結果,因為這不是蛛網連結那樣的藕斷絲連,而是更加零碎與破裂,我大概可以形容為碎片連結吧?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形容這社會造成的分歧與分化。政治的本身把我們變成如此,誰挺綠營,誰又站在藍營那邊,似乎只是一個箭靶而已,現在的過年已經沒有像過去有年節氣氛,該有的不會少,只是把庫存拿來繼續賣,我們當然明白過年該有的應該要有,貼春聯,到處走春,走馬看花,也順道去廟裡祈福,祈求來年更好,更快樂,更進步,事業與家庭可以兩得意,健康則真正有保障。但實情卻不是如此,我沒有想要潑冷水,但到處看來看去,真的不是這樣所願。


每一年的目標實現了沒?每一年想要達成的目標又進展到哪裡?而明年又有什麼展望?想要出國嗎?疫情還沒「完全」結束,看來不太可能,你可以坐飛機到本國,卻不能到外國降落,玩個三天兩夜沒問題。我們真的想要回到「正常」的日子,但正常的本身也絕對不是以前所期望的那樣平靜,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作息,我們的生活慣性,不可能那樣從前美好,連結的方式悄然讓我們雖然很接近,但同樣也很疏離。


性別的議題繼續延燒,兩性依舊圍繞在兩性本身,跳脫性別,社會不可能說放棄就放棄,因為傳統上,男女是確實的存在,那性別這件事,是不是我們註定要跟性別打交道,才了解另一半不同性別不只是不同性別?男性的指甲油與女性的指甲油有一定的不同,但相反過來,就會有人厭惡(你大概很少看到男性擦指甲油,何況其他顏色),女性的內衣有上衣與內褲的分別,相反過來,你一定覺得很奇怪,甚至還有些噁心。男女的觀點在某些範圍內,我們確實只能用男女來討論,那性格呢?內向的男孩與內向的女孩,大概就有兩種意思(不是性別本身)。


連結變得瑣碎,是那個部分造成的?斷層之間的連結成了最好的證據,你覺得那不是斷層,只是分屬兩個不同的領域,但把它立體化之後,把它這樣的連結之間分別拆開後,我們確實有這樣的斷層,活出你的三享,意義或許會有,但終究也只是三享的本身,你要怎麼樣的儀式感,讓生活充滿多采多姿,豐富人生,是在意義本身所給我們看到的,並沒有讓整體社會充滿一個希望的連結。那樣的版本終究只存在廣告中,很烏托邦,但也沒有很烏托邦。


你北漂來打拼,或是你習慣台北的生活,台北給我的印象就是腳步快,又充滿各種屬於自己的事,又很難面面兼顧的一種都市社會,這樣的社會是一種我們想要滿足物質上的豐富,讓心靈滿足,就沒有別的。我不期望我們可以手牽手,見到陌生人可以打招呼,但連結變得瑣碎,變得像是地上早已經碎成滿地的玻璃,我們不只沒有見到,還只知道自己的方向與這些無關。


或許無關吧?見到首富的財富也不可能掉落在你身上,你成為富二代,還有一張亞馬遜的股票,賺了不少獲利。你也不大可能突然成為億萬富翁,然後過得「有錢人」的生活,你手邊的彩券,那樣的發生機率只是幾千分之一,夢想很遠,但有些人的夢想就真的非常遠,你當然不關心,因為你從來沒有主動看見這些人。


你不在乎吧?事業是你唯一的出口,感情無法如你所願,家庭太多煩事,還有各種疑難雜症都突然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生活有太多的苦水,誰又真正了解你,安慰你?你的另一半?還是你的直系親屬?我們之間有秘密嗎?我們可以相互說出內心不能說的話,坦蕩表白嗎?這都有難題,人權與隱私向來是這社會很注重的標的,你當然不必上廁所非要「公開」在家人面前,或是我們可以寫出匿名信給網路上的分享秘密信箱。


怎麼樣的隱私才算是剛好,看來我們沒有統一的答案,開啟所有的加密管道,沒有人知道你是誰,你住在哪裡,你的真正聯絡方式,還有你的所有個資,毫無保留。因為保護自己在任何世界上如此重要,所以我們都會加註一層有如防火牆的第三層管道,人心的第三層與某一層之間的連結,是那樣的相連,也同樣那樣瑣碎地連結這之間的不同層面,就像你看到的「霧面」,你清楚,但同樣也不清楚。


保持神秘感,會讓我們有魅力,同樣地,讓我們有好深入的了解,只是出自於我們沒有公開的第二層關係圖,我們向來也不會隨意開啟這樣的二層之間的連結情況,但放在社會的斷層,就成了碎片之間的連結在我們之間傳開與擴散在某一區域中,很難散去。


社會是一張大網,連結之間一定會起漣漪,但我們有發現到嗎?連結那樣的表面,深入我們在碎片之間連結情況,是一張到處都可以連結,也到處說不出口的一種連結盛世,擴大之間的連結,就像喪屍不認識彼此,只知道要找食物吃,而且還是同品種的食物,我們就凍結在在那種基準點上,我們還真的是喪心病狂的一種麻痺狀態。


不需要認識更深層的層面,我們當然沒必要到處結交朋友,但朋友這個字,或是我們的第三層,其實有沒有「朋友」這個字真的沒有多少意義,因為我們不但不會交朋友,還無法真正聯絡彼此,陌生人與朋友,與真正的朋友,我們好像就屬於自己的方向,而不是到處可以約出來的「朋友」,「朋友」會尊重你,陌生人,或是家人也都會,但真正讓你改變的,可能是家人,也可以是網路上的一個行為與你自己深思熟慮的行動,除非我們的衝動型是建立社會的表面上,就像美好的衣服不見得多適合自己,但你肯定會套用自己身上。


會交朋友嗎?你大概已經不懂如何結交朋友,那樣的連結屬於那樣的冷漠,也同樣的那樣很難像從前彼此真正關心到心坎裡。我不覺得連結有多好,也說實在話,如果有一個真正到處碎碎念的朋友,你大概也覺得很煩,但斷掉的這一層,是由誰遞補?你自己?還是你的玩偶?你的毛小孩?








了解做不到,最多也只有包容與尊重,社會的好,還要更好?看來只是寫在清單的目標罷了!沒有真正的實質意義。






畢竟,全球的趨勢是毛小孩的成長只會持續下去,原因大概不外乎人很難「養」,動物還比較好一點。動物會在你身邊圍繞,聽你說話,看你抱怨,還會幫你看家,甚至還會給你找麻煩,讓你收拾殘局,你只要做好該有的責任,習慣性健康檢查,妝點毛小孩的窩,給他們加菜,把他們當成真正的小孩看待,唯一的差別就是你不用特地請保姆,你不用請假陪他們一整天,甚至有必要,還可以請人幫忙照顧你的毛小孩,甚至與真正的小孩最大的改變就是他們不必上學,也不必幫你做家事,你還要擔心他們上課被同學欺負,功課不好被老師責罵,甚至未來他們長大,離家,你還要替他們操心。


壞處則是,毛小孩無法替代人類,國家的人口成長,不是毛小孩當成指標,人口的關鍵也不是小孩子生越多越好,而是國家財政與人口結構是否有能力負擔,晚婚是趨勢,四十歲以後結婚的人只會更加延後,我們同樣也可以說,當你六十歲以後,甚至到七十歲還無法退休,享受要如何當阿公阿嬤的感受是如何,如果持續推動下去,不只是晚婚是絕對,更重要的就是整個生育的年齡結構也大幅改變,雖然你想要捐精凍卵,甚至來個試管嬰兒都不放過,但如此地改變不同的生命結構,社會對生命的定義也悄然改變我們對自然懷孕的一種健康訴求。


這樣好嗎?我不知道,碎片的連結,你大概都不會在乎了,何況是平面的連結?立體之後的每一層瑣碎,就像連結的斷片殘餘,你又有多少在乎?做朋友這件事,終究看起來是一種很難像過去一樣的熱切,可以真正關心,了解做不到,最多也只有包容與尊重,社會的好,還要更好?看來只是寫在清單的目標罷了!沒有真正的實質意義。


既然做不到連結的了解,那麼尊重這件事,只是在跟社會的和諧在走的,因為攀上共識是我們的所需,所以也不太可能隨時反抗,呈現無政府狀態,而如果這層繼續打破,不只是無政府,在政治的另一端,也會出現政變的可能性,因為軍人與平民之間的信任無法充分保持彼此一定連結,所以軍人的高壓對抗平民的激烈對抗,終究是更大的死傷。


另一方面,政治帶來的一定彼此對抗與極端,只會造成更大的真空與破口,讓連結更難以持續完整深入溝通,你也許認為民主應該是由投票來決定「民主」的規範,但是反對與贊成之間的一道缺口,只要在反對與贊成的破裂形成之下的破裂,就會讓反對更加去反對我們只是贊成那樣的好意,而變成什麼理由都只是最佳的理由。


換個意思是說,我們都是對的,就真正相信我們如此正確,還死性不改。不要說中國的極權統治,在民主的反抗區域——反民主之下,這樣只是更加很難改變,否則話說回來,為何性別的平權活在性別的區域中?


任何社會主義國家也都是如此,福利再好,終究很難那樣完美,與剛好的弧線,保持「最佳狀態」,最好的例子之一就是貧富的所得分配,也不會剛好分給真正每一處我們那樣的大社會的環境中,讓世界更好,只是廣告所言的「烏托邦」假象。


avatar-img
23會員
26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ornik Tsa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連結不容易,當吳姍儒結婚,當黃曉明離婚,一個結婚與一個離婚之間,我們的連結絕對不會像男女之間這樣地簡單說明。男女在一起,不管愛情專家怎麼告訴你,兩性專家,還是 YouTuber 們那些人怎麼明講,愛情不會這樣看起來如此就會在一起,畢竟,以他們的論點,愛情就是建立在「男女」的框架下,男生應該如何
以現在來說,疫情的嚴峻只是在反映著我們人類對於這波疫情有多麽不受控制,尤其是我們的連結是出乎意料之外的緊縮與考驗。政治的光環總是在圍繞我們的身邊,我們任何的偏見與不必要的想法總是出現每一次看到的新聞上,一則「最新消息」上。也許,我們不只是該重新思考,也許當我們在人之間的連結時,社會的烏雲一直未曾散
誰沒想過為何政治會變成這樣,該怪 2015 年的難民危機嗎?還是 2008 年的金融風暴?還是怪罪某一的政治人物?抑或是某個政治版圖正在洗禮?政治的目前局面已經讓我們看到兩派是如何左右拉扯這之間的界線,要把人推下高樓的平台,誰都不想成為下一個政治亡魂,這又不是魷魚遊戲,但偏偏又像是我們在變成目前的
你問我疫情何時結束,徹底地結束?我說永遠不會,我們只會走向下一個世代,你問比爾蓋茲,他說今年年底(2022 年),我倒覺得沒這麼樂觀,把所有希臘字母用完了,還是可能下一波大流行即將發生。全世界已經被疫情搞得一團亂,甚至有多少人喪命,失去了多少原本是完整家庭,現在卻少了一個人,甚至很多人的一個大家庭
產生的連結無法持續,即使到了「新的一年」,仍舊斷斷續續。我們要正向,要樂觀,要堅強的本土老話,說了又說,依然沒有很大的波瀾,說我們要努力改變自己,但是改來改去,依舊還是那些少數的部分人,多數的我們,社會合理的某一部分的正向正確樂觀,對現階段的社會人們,多少還是沒有很大的貢獻。
在台灣,男女平等是個神話,不折不扣的神話。聯誼,這件事,從這幾年下來,效果不彰,百對男女,能夠成功的不到十對成功,甚至可能不到五對,這還是有經驗的未婚男女的感想,幾乎每參加一場,就得消耗多少銀子,男女不平等,男生出的錢明顯就是比女生多一倍以上,女生甚至可以免費參加這類型的配對活動。再者,即使你配對
連結不容易,當吳姍儒結婚,當黃曉明離婚,一個結婚與一個離婚之間,我們的連結絕對不會像男女之間這樣地簡單說明。男女在一起,不管愛情專家怎麼告訴你,兩性專家,還是 YouTuber 們那些人怎麼明講,愛情不會這樣看起來如此就會在一起,畢竟,以他們的論點,愛情就是建立在「男女」的框架下,男生應該如何
以現在來說,疫情的嚴峻只是在反映著我們人類對於這波疫情有多麽不受控制,尤其是我們的連結是出乎意料之外的緊縮與考驗。政治的光環總是在圍繞我們的身邊,我們任何的偏見與不必要的想法總是出現每一次看到的新聞上,一則「最新消息」上。也許,我們不只是該重新思考,也許當我們在人之間的連結時,社會的烏雲一直未曾散
誰沒想過為何政治會變成這樣,該怪 2015 年的難民危機嗎?還是 2008 年的金融風暴?還是怪罪某一的政治人物?抑或是某個政治版圖正在洗禮?政治的目前局面已經讓我們看到兩派是如何左右拉扯這之間的界線,要把人推下高樓的平台,誰都不想成為下一個政治亡魂,這又不是魷魚遊戲,但偏偏又像是我們在變成目前的
你問我疫情何時結束,徹底地結束?我說永遠不會,我們只會走向下一個世代,你問比爾蓋茲,他說今年年底(2022 年),我倒覺得沒這麼樂觀,把所有希臘字母用完了,還是可能下一波大流行即將發生。全世界已經被疫情搞得一團亂,甚至有多少人喪命,失去了多少原本是完整家庭,現在卻少了一個人,甚至很多人的一個大家庭
產生的連結無法持續,即使到了「新的一年」,仍舊斷斷續續。我們要正向,要樂觀,要堅強的本土老話,說了又說,依然沒有很大的波瀾,說我們要努力改變自己,但是改來改去,依舊還是那些少數的部分人,多數的我們,社會合理的某一部分的正向正確樂觀,對現階段的社會人們,多少還是沒有很大的貢獻。
在台灣,男女平等是個神話,不折不扣的神話。聯誼,這件事,從這幾年下來,效果不彰,百對男女,能夠成功的不到十對成功,甚至可能不到五對,這還是有經驗的未婚男女的感想,幾乎每參加一場,就得消耗多少銀子,男女不平等,男生出的錢明顯就是比女生多一倍以上,女生甚至可以免費參加這類型的配對活動。再者,即使你配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們就像灑落一地的拼圖一樣 沒有被拼湊 始終不完美 我是一片 你是一片 被拼湊了 又如何 終是散落各地的 不完整的 碎片
我們用一句話 連接 不用刻意問候 直破主題 人與人好像 靠著一條細線連接著 薄弱的似有似無   用著各式各樣的話題 維護著 沒有見面的彼此 只要放棄了網路 就可以斷聯   我知道你喜歡 你了解我是誰 這樣的聯繫 卻依舊稱不上好友   只是多看了一眼你的動態 只
Thumbnail
有著與祂的關係,或是嚮往著與祂建立關係時,自然就擺脫與人之間,順不順心所帶來的好壞差異。 當自己夠強,可以無神論時;當自己很弱,需要有信仰時,我們隨時都已經準備好最美好的自己,以便用來珍惜最美麗而隨時會到來的未來。
Thumbnail
整幅拼圖不一定要完整,也不一定要符合想像的樣子。 有的拼圖缺少一塊、有的拼圖形狀不規則、有的拼圖沒有印上任何圖案。 不過,他們都是世上獨一無二,最棒的拼圖~
Thumbnail
常說聚散分合都是緣,但緣深緣淺,來去之間總還是不可避免的留下或深或淺的印記,甚至傷痕。 想想,來到人世之初,除了無法選擇的親緣之外,我們就只是一條孤單的靈魂。隨著和世界互動的增加,不同的緣分與關係層層疊加,我們的生命添加了厚度,生活增染了顏色,孤單寂寞的時刻也越來越少。 但是,不可避免的,緣分有
人與人之間的緣份真的很難說…… 今日相識的這段緣份,其實是牽起了一段又一段的緣起緣滅。 「所謂的大時代,不過就是一個選擇。或去或留。」
Thumbnail
我想並不,而是一種「也只有這樣了」的無奈感或者是一種無法改變結果的無力感,因為如果真正「有關係」的話說再多、再怎麼彌補,也無法回到最初的模樣,如同破鏡無法重圓,往事去矣。
Thumbnail
社交究竟是個困難而複雜的任務。我們可以將所有人際關係先簡單的分為弱連接和強連接兩類,前者主打點頭與輕巧談話的交集,後者著重長期的投入與關係。先說結論:在功利主義的社會,弱連接更可以帶給我們新的機會和刺激以拓展網絡,比強連接效益更大。但,我們真的不需要強連接嗎?
關於社交與人脈。 我不喜歡為了特定的目的認識人。保持連絡的多半都是交心的朋友。 商學院講究人脈,曾經在學時聽朋友嘆說經營的人脈在需要謀職時都沒能幫上忙。大概是這一嘆讓我對人脈心生負觀感。一方面是我可能就是那個沒能幫上忙的人,二方面是我要用這態度去擴展人脈嗎?
Thumbnail
直接發展超友誼關係,就不算"交朋友"了吧?
我們就像灑落一地的拼圖一樣 沒有被拼湊 始終不完美 我是一片 你是一片 被拼湊了 又如何 終是散落各地的 不完整的 碎片
我們用一句話 連接 不用刻意問候 直破主題 人與人好像 靠著一條細線連接著 薄弱的似有似無   用著各式各樣的話題 維護著 沒有見面的彼此 只要放棄了網路 就可以斷聯   我知道你喜歡 你了解我是誰 這樣的聯繫 卻依舊稱不上好友   只是多看了一眼你的動態 只
Thumbnail
有著與祂的關係,或是嚮往著與祂建立關係時,自然就擺脫與人之間,順不順心所帶來的好壞差異。 當自己夠強,可以無神論時;當自己很弱,需要有信仰時,我們隨時都已經準備好最美好的自己,以便用來珍惜最美麗而隨時會到來的未來。
Thumbnail
整幅拼圖不一定要完整,也不一定要符合想像的樣子。 有的拼圖缺少一塊、有的拼圖形狀不規則、有的拼圖沒有印上任何圖案。 不過,他們都是世上獨一無二,最棒的拼圖~
Thumbnail
常說聚散分合都是緣,但緣深緣淺,來去之間總還是不可避免的留下或深或淺的印記,甚至傷痕。 想想,來到人世之初,除了無法選擇的親緣之外,我們就只是一條孤單的靈魂。隨著和世界互動的增加,不同的緣分與關係層層疊加,我們的生命添加了厚度,生活增染了顏色,孤單寂寞的時刻也越來越少。 但是,不可避免的,緣分有
人與人之間的緣份真的很難說…… 今日相識的這段緣份,其實是牽起了一段又一段的緣起緣滅。 「所謂的大時代,不過就是一個選擇。或去或留。」
Thumbnail
我想並不,而是一種「也只有這樣了」的無奈感或者是一種無法改變結果的無力感,因為如果真正「有關係」的話說再多、再怎麼彌補,也無法回到最初的模樣,如同破鏡無法重圓,往事去矣。
Thumbnail
社交究竟是個困難而複雜的任務。我們可以將所有人際關係先簡單的分為弱連接和強連接兩類,前者主打點頭與輕巧談話的交集,後者著重長期的投入與關係。先說結論:在功利主義的社會,弱連接更可以帶給我們新的機會和刺激以拓展網絡,比強連接效益更大。但,我們真的不需要強連接嗎?
關於社交與人脈。 我不喜歡為了特定的目的認識人。保持連絡的多半都是交心的朋友。 商學院講究人脈,曾經在學時聽朋友嘆說經營的人脈在需要謀職時都沒能幫上忙。大概是這一嘆讓我對人脈心生負觀感。一方面是我可能就是那個沒能幫上忙的人,二方面是我要用這態度去擴展人脈嗎?
Thumbnail
直接發展超友誼關係,就不算"交朋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