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是零和遊戲(賽局)嗎?|銀行家PaPa

股票市場是零和遊戲(賽局)嗎?|銀行家PaPa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先定義什麼是零和遊戲(賽局):

零和遊戲是「賽局理論」其中的一個概念,也可以叫做「博弈理論」,它說明參與者的總利益與總損失的總和為零。

參與者總利益 = 參與者總損失

也就是說,在零和遊戲中,一方的獲得「必然」導致另一方的損失,使得整體效益保持平衡,總和始終為零。

1944年John von NeumannOskar Morgenstern合著《賽局理論與經濟行為》,因此二位被尊稱為賽局理論之父。

舉例來說,打麻將就是一個常見的零和遊戲,因為贏家獲得其他輸家的錢,輸家們的損失也等於贏家的獲得,所以總和為零。


買股票不是完全的零和遊戲

股票市場應該有3種狀況:

  1. 我賺錢賣出,承接的人後來遇到股價持續上漲後賣出,所以賺錢。
  2. 我虧錢賣出,承接的人後來遇到股價下跌後也認賠賣出,所以虧錢
  3. 我虧錢賣出,承接的人後來遇到股價上漲後賣出,所以賺錢。

第3種狀況應該才比較像零和賽局,因為一賠則一賺。

但按照定義,應該要我虧100萬,對方也剛好賺100萬的狀況才算是零和賽局,所以也不是真的都沒有零和的可能,但也不會是全部零和。

我還問了一下ChatGPT,它也認為股票市場不是零和賽局,如下:


股票市場通常不是典型的零和遊戲。

雖然在股票市場中,一個投資者的盈利通常來自另一個投資者的虧損,但整個市場的價值可以隨著時間增長。這種增長來自經濟的發展、公司的利潤增長以及其他因素,因此股票市場總體上有可能提供長期投資回報。

此外,股票市場也不同於傳統的零和遊戲,因為參與者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市場,包括長期投資、短期交易、分散風險等策略,這些策略可以減少風險,「創造共贏機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股票市場仍然涉及風險,投資者可能會虧損,而一些交易策略可能會利用其他投資者的虧損來實現盈利,這些情況可能類似零和遊戲的特點。

總的來說,股票市場是一個複雜的金融環境,不容易用傳統的零和遊戲模型來描述。


我自己也認為股票市場不是零和賽局,因為我沒有把投資股票當做博弈遊戲,沒有winner takes it all的概念,而是跟著自己喜歡的公司、管理階層、全體員工一起成長創造利益的過程。

有幫助到你嗎?有的話,歡迎來我的FB按個讚(連結),當做給我的鼓勵嘍。


avatar-img
銀行家PaPa的沙龍
404會員
39內容數
就是想說自由地分享我想分享的。 也許是財報分析、也許是職場心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銀行家PaP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活化資產,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是好是壞,取決於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策略。本文以兩個例子說明:一個是成功的企業家,透過活化資產獲得資金,進而開創更成功的商業模式;另一個則是虧損企業,活化資產僅為彌補虧損,最終可能走向失敗。因此,企業在決定是否活化資產時,務必審慎評估自身的財務狀況及未來的發展策略。
在寒冷的聖誕節季節,回顧當年在澳盛銀行的一次教訓。文章分享了在撰寫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中的一個錯誤,解析了稅後淨利與保留盈餘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正確理解負債淨值比率的計算。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偶然回想起自己學習財報分析的起點。從MBA課程到朋友的請教,我意識到自己對財報的無知,這促使我下定決心要深入學習。
活化資產,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是好是壞,取決於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策略。本文以兩個例子說明:一個是成功的企業家,透過活化資產獲得資金,進而開創更成功的商業模式;另一個則是虧損企業,活化資產僅為彌補虧損,最終可能走向失敗。因此,企業在決定是否活化資產時,務必審慎評估自身的財務狀況及未來的發展策略。
在寒冷的聖誕節季節,回顧當年在澳盛銀行的一次教訓。文章分享了在撰寫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中的一個錯誤,解析了稅後淨利與保留盈餘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正確理解負債淨值比率的計算。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偶然回想起自己學習財報分析的起點。從MBA課程到朋友的請教,我意識到自己對財報的無知,這促使我下定決心要深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