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地老死是人生困難的成就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朋友剛傳訊給我,他高齡的父親罹癌幾年,今天過世了,很安詳。

數月前我爸和他爸爸同時住院,就住在同一層的兩端,站在窗前就可以相互揮手呢! 這幾年我們經常相互支持,交換經驗,如今他父親已經圓滿,我爸狀況尚可維持,想到我們還可以一起吃飯聊天,我心中百感交集。

另一位好友的母親,罹癌不到一年,今年開刀後,上個月過世了。雖然是病痛的解脫,卻令人感到錯愕。

自己多年前承受病痛時,也曾多次想過安樂死的問題、捐贈大體的想法。這幾年照顧爸爸,尤其在多次送急診、加護病房,生命垂危,醫生建議我們回家時,那些抉擇的痛苦,對所有人都是煎熬。

因此,無論事先如何預立遺囑,我總保留一個開放的態度,因為人到了生命關頭,心情絕對是不一樣的。外人如何可以根據一紙文件,結束一位命在旦夕的人的生命。除非,是本人意識清楚的意願。

然而,會不會有一種可能,如果病人可以選擇安樂死,家屬施予的有形無形的壓力,包括財產的問題,會甚於病人本人的意志。許多照顧者的困境,也是這個世代無奈甚至絕望的牢籠,可是不應該由病人的安樂死而解脫。

總之,優雅地老死是人生困難的成就。人生唯一明確的事,就是人會死。走向或奔向這個終點,在人生每個階段和情境,會有不同的想法。

我不知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教育邊緣人阿頓的沙龍
17會員
233內容數
台大自然組轉讀課程與教學,觀察這個圈子,頓悟許多冠冕堂皇的說詞背後,其實是掌權者不想讓大家知道的簡單真相。對教師的情緒勒索,就是用最少的經費,讓民眾為下一代的未來,造一個遙遠的夢。
2025/03/19
現在常常發現,出門比預估的時間晚,對於一些事務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掌握得比較不好,出現規劃謬誤(planning fallacy)。 想想,過去分秒必爭,有空只想休息睡覺,實在是有點exhausted. 人都到這年紀了,現在這樣的悠閒,過去實在想像不到,但似乎只是正常而已吧! 還不錯。
Thumbnail
2025/03/19
現在常常發現,出門比預估的時間晚,對於一些事務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掌握得比較不好,出現規劃謬誤(planning fallacy)。 想想,過去分秒必爭,有空只想休息睡覺,實在是有點exhausted. 人都到這年紀了,現在這樣的悠閒,過去實在想像不到,但似乎只是正常而已吧! 還不錯。
Thumbnail
2024/11/14
蹲式馬桶真的該撤了, 甚至就像家庭一樣,每一間都該是坐式馬桶,有門有鎖,不需要一邊拉衣服拿衛生紙、一邊蹲得很辛苦還踩兩腳尿,也不需要小便斗的尷尬,男生女生任何性別,都可以自在地在廁所小間裡,使用坐式馬桶安頓自己。
2024/11/14
蹲式馬桶真的該撤了, 甚至就像家庭一樣,每一間都該是坐式馬桶,有門有鎖,不需要一邊拉衣服拿衛生紙、一邊蹲得很辛苦還踩兩腳尿,也不需要小便斗的尷尬,男生女生任何性別,都可以自在地在廁所小間裡,使用坐式馬桶安頓自己。
2024/11/11
看到FB回顧一篇舊文,改寫一下。 早上上班時,看到替代役在指揮交通,想起今天是他服役最後一天,所以下午下班時,就不會見到他了,甚至從今以後再也不會見到了。 又,昨晚整理書房,再次端詳前陣子一個短期聚會的合照,裡面大部分的人,從今以後可能再也不會見到了。 這樣一想,便覺得略有一點感傷。
2024/11/11
看到FB回顧一篇舊文,改寫一下。 早上上班時,看到替代役在指揮交通,想起今天是他服役最後一天,所以下午下班時,就不會見到他了,甚至從今以後再也不會見到了。 又,昨晚整理書房,再次端詳前陣子一個短期聚會的合照,裡面大部分的人,從今以後可能再也不會見到了。 這樣一想,便覺得略有一點感傷。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今天我的一位親戚過世了 早上就過去醫院看他拔管前的最後一面 心情很沉重 但這也是人生的課題 原來死亡是這麼的靠近
Thumbnail
今天我的一位親戚過世了 早上就過去醫院看他拔管前的最後一面 心情很沉重 但這也是人生的課題 原來死亡是這麼的靠近
Thumbnail
會不會有一種可能,如果病人可以選擇安樂死,家屬施予的有形無形的壓力,包括財產的問題,會甚於病人本人的意志。 總之,優雅地老死是人生困難的成就。人生唯一明確的事,就是人會死。走向或奔向這個終點,在人生每個階段和情境,會有不同的想法。
Thumbnail
會不會有一種可能,如果病人可以選擇安樂死,家屬施予的有形無形的壓力,包括財產的問題,會甚於病人本人的意志。 總之,優雅地老死是人生困難的成就。人生唯一明確的事,就是人會死。走向或奔向這個終點,在人生每個階段和情境,會有不同的想法。
Thumbnail
未知生 焉知死也? 醫療發達的現代 如何死跟活著 一樣重要 你想好怎麼死了嗎?
Thumbnail
未知生 焉知死也? 醫療發達的現代 如何死跟活著 一樣重要 你想好怎麼死了嗎?
Thumbnail
生離死別果真是人生必然卻又禁忌萬分的話題,說的都是別人的經驗,但也明知有一天自己或成主角。漸漸不再年輕,也不太好意思使用青年之類的詞,知老死將至,但卻又不知從何準備起,甚至有點手足無措,而這些真實而平凡的反應,恐怕是多數讀者的寫照。 透過24位名人分享身邊至親死亡的經驗,甚至自己罹患疾病進而對死亡產
Thumbnail
生離死別果真是人生必然卻又禁忌萬分的話題,說的都是別人的經驗,但也明知有一天自己或成主角。漸漸不再年輕,也不太好意思使用青年之類的詞,知老死將至,但卻又不知從何準備起,甚至有點手足無措,而這些真實而平凡的反應,恐怕是多數讀者的寫照。 透過24位名人分享身邊至親死亡的經驗,甚至自己罹患疾病進而對死亡產
Thumbnail
昨天深夜,跟一個好朋友討論到了一個攸關死生遺憾的故事,我想每個人終生也必然會面臨到同樣的際遇或抉擇的兩難,只是大部分的人,對於這個命題,最後必然選擇靜默的態度,讓寶貴的生命,歸咎命運,就此完結。這個議題,我身有同感,在青年時代也曾經百思不得其解,試圖想解開這個生死學的人道議論,若最後犯眾怒,成了叛徒
Thumbnail
昨天深夜,跟一個好朋友討論到了一個攸關死生遺憾的故事,我想每個人終生也必然會面臨到同樣的際遇或抉擇的兩難,只是大部分的人,對於這個命題,最後必然選擇靜默的態度,讓寶貴的生命,歸咎命運,就此完結。這個議題,我身有同感,在青年時代也曾經百思不得其解,試圖想解開這個生死學的人道議論,若最後犯眾怒,成了叛徒
Thumbnail
生者與亡者之間-個人、家庭、家族 生者與即將成為亡者所要面對”死亡”這件事,有許多不同的層面要穿越,很幸運的我們一家有時間一起學習這生命臨終的一堂課。 即便學習過還要用的出來才是真正消化,從一開始覺得自己從老爸兩年前檢查有癌症開始便一直在調適應該已經還好了,在陪伴老媽、老爸、處理相關事務,發現好多細
Thumbnail
生者與亡者之間-個人、家庭、家族 生者與即將成為亡者所要面對”死亡”這件事,有許多不同的層面要穿越,很幸運的我們一家有時間一起學習這生命臨終的一堂課。 即便學習過還要用的出來才是真正消化,從一開始覺得自己從老爸兩年前檢查有癌症開始便一直在調適應該已經還好了,在陪伴老媽、老爸、處理相關事務,發現好多細
Thumbnail
生死之間的了悟-親情/陪伴 在照護、陪伴臨終親人的情緒其實是很錯綜複雜的,尤其是照顧癌症病者,面對親人每天身體的疼痛,除了不捨、關愛,坦白說也會有生氣、不耐,一邊壓下脾氣,一邊自責自己的不耐,當有時間沈靜下來的時候看著自己的不耐,發現其實是因為藏著無力感,覺得自己無能、做不了什麼,所以生氣、不耐來抗
Thumbnail
生死之間的了悟-親情/陪伴 在照護、陪伴臨終親人的情緒其實是很錯綜複雜的,尤其是照顧癌症病者,面對親人每天身體的疼痛,除了不捨、關愛,坦白說也會有生氣、不耐,一邊壓下脾氣,一邊自責自己的不耐,當有時間沈靜下來的時候看著自己的不耐,發現其實是因為藏著無力感,覺得自己無能、做不了什麼,所以生氣、不耐來抗
Thumbnail
你有立遺囑嗎?如果沒有,為什麽?是不想談論跟死亡有關的事嗎? 有人看到這個標題應該會皺眉頭,然後說「怎麽講這種不吉利的事。」似乎我們的思想中,死就是不好的東西,不要去碰,也不要去談。老人說:「死亡勿視,死亡勿聽,死亡勿言」。只要不接觸跟死亡的相關的東西或話題,死亡就不會找上門。這是我們凡人的想法,
Thumbnail
你有立遺囑嗎?如果沒有,為什麽?是不想談論跟死亡有關的事嗎? 有人看到這個標題應該會皺眉頭,然後說「怎麽講這種不吉利的事。」似乎我們的思想中,死就是不好的東西,不要去碰,也不要去談。老人說:「死亡勿視,死亡勿聽,死亡勿言」。只要不接觸跟死亡的相關的東西或話題,死亡就不會找上門。這是我們凡人的想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