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怎麼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筆者曾經照顧過血友病的孩子,因為外傷引起腦出血,住進了加護病房。血友病病患的血液因為缺乏某些凝血因子,所以血液不容易凝固。住進加護病房已呈現重度昏迷,昏迷指數是最嚴重的3分。經過兩個禮拜的治療,依然沒有辦法脫離維生系統。

病人的父親在某天會客時,緊緊握住我的手,請我們一定要盡全力搶救。其實我隱約明白,家人也知道已經回天乏術,畢竟腦缺氧實在太嚴重。但是他不想留下遺憾和內疚,他想試盡所有的可能性。

隔天病況急轉直下,爸爸簽下了放棄急救同意書(DNR, Do Not Resuscitation)

爸爸的眼神沒有憤怒絕望,只剩下淡淡的哀傷和釋懷。

學長拍拍我的肩膀說: "能撐兩個禮拜讓家屬調適好心情,真是辛苦你了。"


筆者值班時也遇過另一種狀況。值班當晚有個末期肝硬化的老先生,因為肺積水和腹水太嚴重,開始變得呼吸困難。一群家屬討論過後,跟我說想要留一口氣回家。筆者從善如流,因為有些老人家還是有"留一口氣回家"的習俗。

沒料想隔天中午要下班時,卻被投訴了。

老先生的家屬打來飆罵,說他回到家精神反而變好了,所有的親戚都來送他一程,可是他現在不知何時會往生,所以打來責怪讓他出院的我。

這是這輩子唯一一次,因為病人沒死成而被投訴的奇特經驗。


有一次我問我的爸媽,如果遇到生死關頭時,要不要盡力搶救他們?
我爸很大聲的說當然要救,而且要盡全力救!
我媽則是說:"如果要插管或氣切,就別救了吧!活著那麼痛苦有意思嗎?"


子曰: "未知生,焉知死?"

《論語‧先進篇》第十二章,其原文如下:子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的弟子子路問孔子有關死後的事情。孔子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要他先把活人的事情(或道理)先搞清楚。所以才有了這"未知生焉知死"的千古哲言。

但孔子鐵定沒想到,到了醫學發達的現代,要"怎麼死"會變成一道難題。各式先進的急救或慢性病藥物不說,連癌症都有了標靶藥物可以治療。很多絕症硬生生凹成了慢性病。加護病房裡躺滿了靠呼吸器靠藥物支持的病人,葉克膜也成為醫院加護病房的標準配備。醫師在和死神的拔河遊戲之中,憑藉科學的力量,越來越佔上風。

於是乎,能不能照著自己的意願死?能不能死得沒有痛苦?能不能死得其所?
儼然變成新的生死課題。


筆者已步入不惑之年,也不免俗的思考起這些問題。

我國小時的體育老師身體健康,中氣十足,是很幽默的老人家。最喜歡帶我們打桌球。他是在睡夢中去世的。那天他一如往常的吃完中飯,就趴在書房桌上休息。等到他媳婦發現異狀,已然安詳的離世,享年近六十。沒有久病纏身的痛苦,甚至臨終前還面露微笑。

我不禁想著,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善終"嗎? 要修幾世的福分,才能像老師一樣?

如果我運氣不好,在彌留之際還被救起,插管接呼吸器或葉克膜,歷經一段煎熬方能死去,那將會是多可怕的一件事 !


所以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寫好"預立醫療決定書(Advance Decision)"!

只要你有健保卡,年滿十八歲,心智清楚,不需要監護即可簽署。
只須有兩位見證人或直接去公證即可。

簡單的說,這是一份事前表達醫療意願和規劃的文件。未來如果遇到自己昏迷或是陷入重大疾病,無法清楚表達自身意見時,這分文件將可以幫助醫療團隊進行接下來的治療。舉例來說,你不想要用鼻胃管餵食,也不希望做人工肛門或是胃造口,就可以在這份文件裡闡明。

跟所謂不急救同意書相比,預立醫療決定書的適用範圍更廣。前者只限於末期病人,而後者在病情進入末期前,只要本身失去自主表達能力或清楚的自我意識,都適用此文件。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First Law 的網站:

https://www.firstlaw.com/post/what-is-advance-decision/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死亡。無知、害怕到接受,是一條漫漫長路。在<末代武士>這部電影裡,最後天皇問湯姆克魯斯,老師(渡邊謙)是怎麼死的。他回答:" 我寧願告訴你,他怎麼活的。"或許我們要決定如何死前,我們都應該先認真的活著。透過努力活得璀璨,才能好好得面對死亡,做出不會後悔的選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做出不後悔的決定。

那你想好怎麼死了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蕭冠群 小兒科醫師X溫氏針灸的沙龍
21會員
22內容數
2023/12/17
2023/12/17
2023/12/10
價格易逝 品質永存 le prix s'oublie la qualité reste
Thumbnail
2023/12/10
價格易逝 品質永存 le prix s'oublie la qualité reste
Thumbnail
2023/12/03
對我而言,走上這條路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病人痊癒後"感謝醫師的心情"。 這種由衷的感動,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Thumbnail
2023/12/03
對我而言,走上這條路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病人痊癒後"感謝醫師的心情"。 這種由衷的感動,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未知生 焉知死也? 醫療發達的現代 如何死跟活著 一樣重要 你想好怎麼死了嗎?
Thumbnail
未知生 焉知死也? 醫療發達的現代 如何死跟活著 一樣重要 你想好怎麼死了嗎?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是人的話,總有一死! 人心還很複雜,面對死亡,恐懼、無助、拚命想活下去的希冀,或者乾脆一死了之更痛快;大家會想選哪樣呢?
Thumbnail
昨天深夜,跟一個好朋友討論到了一個攸關死生遺憾的故事,我想每個人終生也必然會面臨到同樣的際遇或抉擇的兩難,只是大部分的人,對於這個命題,最後必然選擇靜默的態度,讓寶貴的生命,歸咎命運,就此完結。這個議題,我身有同感,在青年時代也曾經百思不得其解,試圖想解開這個生死學的人道議論,若最後犯眾怒,成了叛徒
Thumbnail
昨天深夜,跟一個好朋友討論到了一個攸關死生遺憾的故事,我想每個人終生也必然會面臨到同樣的際遇或抉擇的兩難,只是大部分的人,對於這個命題,最後必然選擇靜默的態度,讓寶貴的生命,歸咎命運,就此完結。這個議題,我身有同感,在青年時代也曾經百思不得其解,試圖想解開這個生死學的人道議論,若最後犯眾怒,成了叛徒
Thumbnail
「珍惜生命」這短短四個字,對過去的我是十分輕視的。當時深陷在不健康的感情關係中無法自拔,言語暴力的情人,經常性對我大吼大叫,只要看法和他不同或不順從他意,便會對我吼:「妳怎麼不去死?」。
Thumbnail
「珍惜生命」這短短四個字,對過去的我是十分輕視的。當時深陷在不健康的感情關係中無法自拔,言語暴力的情人,經常性對我大吼大叫,只要看法和他不同或不順從他意,便會對我吼:「妳怎麼不去死?」。
Thumbnail
熟悉的眼神、熟悉的死亡氣味、熟悉的家屬焦慮 彌留的空氣裡,是沉重的氣壓 在學生時代接觸安寧療護之後 照護生涯中的總強調 如果人,不懂好好生活,又如何能好好離去? 如果家屬不願意讓個案成為自己,尊重他的想法意願? 那又如何是真的愛他呢?
Thumbnail
熟悉的眼神、熟悉的死亡氣味、熟悉的家屬焦慮 彌留的空氣裡,是沉重的氣壓 在學生時代接觸安寧療護之後 照護生涯中的總強調 如果人,不懂好好生活,又如何能好好離去? 如果家屬不願意讓個案成為自己,尊重他的想法意願? 那又如何是真的愛他呢?
Thumbnail
除了死後的 #生前契約,買一席之地的寶塔,或是為了分配財產的預立遺囑,許多人不知道在遇到生命垂危需要被急救前,要簽署什麼書面文件,才能順從自己的心願及保障身體權,更少人能夠在身心狀態尚可、意識清楚下思考。 比比看大不同 預約未來對醫療照護決定的諮商 慎重預立簽署是落實生命教育 #愛自己不阿雜
Thumbnail
除了死後的 #生前契約,買一席之地的寶塔,或是為了分配財產的預立遺囑,許多人不知道在遇到生命垂危需要被急救前,要簽署什麼書面文件,才能順從自己的心願及保障身體權,更少人能夠在身心狀態尚可、意識清楚下思考。 比比看大不同 預約未來對醫療照護決定的諮商 慎重預立簽署是落實生命教育 #愛自己不阿雜
Thumbnail
「好...你在這裡寫,看她xxx這個過世的時間,看對不對。」醫生拿著一張什麼單子,這樣對我爸爸說。我也忘了他是說「過世」還是「斷氣」,可是一定沒有說「死」這個字吧? 「你看對不對。」爸爸對著站在他旁邊的我說,與我哭到紅腫的雙眼對看的我,是爸爸恍惚的眼神。原來,人死的那一刻,竟然是別人決定的。
Thumbnail
「好...你在這裡寫,看她xxx這個過世的時間,看對不對。」醫生拿著一張什麼單子,這樣對我爸爸說。我也忘了他是說「過世」還是「斷氣」,可是一定沒有說「死」這個字吧? 「你看對不對。」爸爸對著站在他旁邊的我說,與我哭到紅腫的雙眼對看的我,是爸爸恍惚的眼神。原來,人死的那一刻,竟然是別人決定的。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最近去養老院看望一位年老的長輩,感觸挺深的。他是我的叔公,因腦部曾經受傷,最後導致一隻腳動彈不得,生活也不能自理。雖育有兩兒、一女,但是兒女工作忙碌不能時常陪伴照顧,所以他自己提出要去養老院。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最近去養老院看望一位年老的長輩,感觸挺深的。他是我的叔公,因腦部曾經受傷,最後導致一隻腳動彈不得,生活也不能自理。雖育有兩兒、一女,但是兒女工作忙碌不能時常陪伴照顧,所以他自己提出要去養老院。
Thumbnail
爺爺殺婆婆事件 臺灣近日「老公殺老婆」的事件頻傳!他們共同點 :  「老人殺老人,婆婆都是長期臥床的病人。」 古人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那是多麼幸福的終成眷屬的「老化」現象。但是父母可以一起變老,健康失能程度各自不同了,現場是殘酷的,看到失能一個老人,對另一個較嚴重失能的老人照顧,這不是愛情
Thumbnail
爺爺殺婆婆事件 臺灣近日「老公殺老婆」的事件頻傳!他們共同點 :  「老人殺老人,婆婆都是長期臥床的病人。」 古人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那是多麼幸福的終成眷屬的「老化」現象。但是父母可以一起變老,健康失能程度各自不同了,現場是殘酷的,看到失能一個老人,對另一個較嚴重失能的老人照顧,這不是愛情
Thumbnail
人終究一死,所以,你我一定會死,大部分平常都以為自己不會死? 死亡的,都是老人,都會是別人,大家好像瞬間忘了,自己的祖先也死了,不就是會輪到自己會死嗎? 我在臨床上,看太多了!也說太多了,大家都要凖備好,自己隨時會死,大部分都會聽聽而已。 臨床上,有一群,人一定知道,什至感受到,我所說的話,那就
Thumbnail
人終究一死,所以,你我一定會死,大部分平常都以為自己不會死? 死亡的,都是老人,都會是別人,大家好像瞬間忘了,自己的祖先也死了,不就是會輪到自己會死嗎? 我在臨床上,看太多了!也說太多了,大家都要凖備好,自己隨時會死,大部分都會聽聽而已。 臨床上,有一群,人一定知道,什至感受到,我所說的話,那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