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怎麼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筆者曾經照顧過血友病的孩子,因為外傷引起腦出血,住進了加護病房。血友病病患的血液因為缺乏某些凝血因子,所以血液不容易凝固。住進加護病房已呈現重度昏迷,昏迷指數是最嚴重的3分。經過兩個禮拜的治療,依然沒有辦法脫離維生系統。
病人的父親在某天會客時,緊緊握住我的手,請我們一定要盡全力搶救。其實我隱約明白,家人也知道已經回天乏術,畢竟腦缺氧實在太嚴重。但是他不想留下遺憾和內疚,他想試盡所有的可能性。
隔天病況急轉直下,爸爸簽下了放棄急救同意書(DNR, Do Not Resuscitation)
爸爸的眼神沒有憤怒絕望,只剩下淡淡的哀傷和釋懷。
學長拍拍我的肩膀說: "能撐兩個禮拜讓家屬調適好心情,真是辛苦你了。"

筆者值班時也遇過另一種狀況。值班當晚有個末期肝硬化的老先生,因為肺積水和腹水太嚴重,開始變得呼吸困難。一群家屬討論過後,跟我說想要留一口氣回家。筆者從善如流,因為有些老人家還是有"留一口氣回家"的習俗。
沒料想隔天中午要下班時,卻被投訴了。
老先生的家屬打來飆罵,說他回到家精神反而變好了,所有的親戚都來送他一程,可是他現在不知何時會往生,所以打來責怪讓他出院的我。
這是這輩子唯一一次,因為病人沒死成而被投訴的奇特經驗。

有一次我問我的爸媽,如果遇到生死關頭時,要不要盡力搶救他們?
我爸很大聲的說當然要救,而且要盡全力救!
我媽則是說:"如果要插管或氣切,就別救了吧!活著那麼痛苦有意思嗎?"

子曰: "未知生,焉知死?"
《論語‧先進篇》第十二章,其原文如下:子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的弟子子路問孔子有關死後的事情。孔子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要他先把活人的事情(或道理)先搞清楚。所以才有了這"未知生焉知死"的千古哲言。
但孔子鐵定沒想到,到了醫學發達的現代,要"怎麼死"會變成一道難題。各式先進的急救或慢性病藥物不說,連癌症都有了標靶藥物可以治療。很多絕症硬生生凹成了慢性病。加護病房裡躺滿了靠呼吸器靠藥物支持的病人,葉克膜也成為醫院加護病房的標準配備。醫師在和死神的拔河遊戲之中,憑藉科學的力量,越來越佔上風。
於是乎,能不能照著自己的意願死?能不能死得沒有痛苦?能不能死得其所?
儼然變成新的生死課題。

筆者已步入不惑之年,也不免俗的思考起這些問題。
我國小時的體育老師身體健康,中氣十足,是很幽默的老人家。最喜歡帶我們打桌球。他是在睡夢中去世的。那天他一如往常的吃完中飯,就趴在書房桌上休息。等到他媳婦發現異狀,已然安詳的離世,享年近六十。沒有久病纏身的痛苦,甚至臨終前還面露微笑。
我不禁想著,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善終"嗎? 要修幾世的福分,才能像老師一樣?
如果我運氣不好,在彌留之際還被救起,插管接呼吸器或葉克膜,歷經一段煎熬方能死去,那將會是多可怕的一件事 !

所以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寫好"預立醫療決定書(Advance Decision)"!
只要你有健保卡,年滿十八歲,心智清楚,不需要監護即可簽署。
只須有兩位見證人或直接去公證即可。
簡單的說,這是一份事前表達醫療意願和規劃的文件。未來如果遇到自己昏迷或是陷入重大疾病,無法清楚表達自身意見時,這分文件將可以幫助醫療團隊進行接下來的治療。舉例來說,你不想要用鼻胃管餵食,也不希望做人工肛門或是胃造口,就可以在這份文件裡闡明。
跟所謂不急救同意書相比,預立醫療決定書的適用範圍更廣。前者只限於末期病人,而後者在病情進入末期前,只要本身失去自主表達能力或清楚的自我意識,都適用此文件。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First Law 的網站: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死亡。無知、害怕到接受,是一條漫漫長路。在<末代武士>這部電影裡,最後天皇問湯姆克魯斯,老師(渡邊謙)是怎麼死的。他回答:" 我寧願告訴你,他怎麼活的。"或許我們要決定如何死前,我們都應該先認真的活著。透過努力活得璀璨,才能好好得面對死亡,做出不會後悔的選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做出不後悔的決定。
那你想好怎麼死了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然還是有滿腔熱忱的醫師,自願在偏鄉付出青春年華,日復一日的為地方上的鄉親服務。每年的醫療奉獻獎名單一出,不乏這類好心腸的醫師。但是在台下的我,卻希望自己永遠不要因為付出三十年的光陰而獲獎。 在偏鄉醫療中,不需要英雄。 真正需要的是能一直走下去的制度和環境。
醫療是種剛性需求 醫療需求難以取代,市場價值超乎想像。 出生到死亡。完全沒看過醫生的人鳳毛麟角。這表示醫生幾乎一定會賺到你的錢。不論是診所看一次的掛號費150元,或是到打一劑幾萬塊錢的生物製劑,醫療市場大小通吃,而且賺得非常心安理得。
一開始充滿熱情,但最後認清了現實 醫學院畢業時院長會帶學生進行授袍儀式,我們一起宣讀醫師誓詞,院長親手為學生穿上一件白袍,勉勵學生要成為一個視病猶親,認真負責的好醫師。還記得當初眼淚在眼眶裡拚命打轉,心裡暗自發誓以後一定要救死扶傷,當個跟黑傑克一樣強大的醫師......。
當然還是有滿腔熱忱的醫師,自願在偏鄉付出青春年華,日復一日的為地方上的鄉親服務。每年的醫療奉獻獎名單一出,不乏這類好心腸的醫師。但是在台下的我,卻希望自己永遠不要因為付出三十年的光陰而獲獎。 在偏鄉醫療中,不需要英雄。 真正需要的是能一直走下去的制度和環境。
醫療是種剛性需求 醫療需求難以取代,市場價值超乎想像。 出生到死亡。完全沒看過醫生的人鳳毛麟角。這表示醫生幾乎一定會賺到你的錢。不論是診所看一次的掛號費150元,或是到打一劑幾萬塊錢的生物製劑,醫療市場大小通吃,而且賺得非常心安理得。
一開始充滿熱情,但最後認清了現實 醫學院畢業時院長會帶學生進行授袍儀式,我們一起宣讀醫師誓詞,院長親手為學生穿上一件白袍,勉勵學生要成為一個視病猶親,認真負責的好醫師。還記得當初眼淚在眼眶裡拚命打轉,心裡暗自發誓以後一定要救死扶傷,當個跟黑傑克一樣強大的醫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害怕死亡,禮儀師應該是教育業,打造一個讓人不害怕死亡的世界。本書為讀者提供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了善終的態度和安寧療護的觀念,鼓勵人們及時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Thumbnail
我有個朋友在急診室當值班醫師,有一次我問他,當有海外遊客在急診病危時,病患的第一考量是什麼? 沒想到,他的答案令我感到心酸。 因為,大部分的海外患者,一旦意識到自己有生命危險時,第一個想法,就是: 想要回到家鄉就醫,就算要死,也要死在自己的故鄉。 當這個願望無法達成時,他們就會希望家屬可
Thumbnail
面對生命的轉折與終結,如何以盡孝的方式求安?生死間,人生空寂、愛與苦難難以磨滅。若我們曾經能夠讓他免於死前一場痛,卻因為愛......
Thumbnail
女兒決定為年邁的父親拍下無可避免的大限之日,而他的爸爸也欣然同意了,透過此片也讓我們看見有其父必有其女。這對父女選擇以幽默卻深刻的態度直視死亡,於是他們一起模擬各種千奇百怪的死法,去體驗種種撒手人寰後的模樣,完全的落實《爺爺的死亡排練》,並在 2020 年日舞影展拿下評審團特別獎。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
文/晨光暖果醬   你曾想過死了會去哪嗎?有想過未來的某一天,終於老到困難去聽、困難去看,或許也困難去走了,那麼,還支撐自己的盼望是什麼?假如你突然生病,將要離開,你想過留在世上的有什麼嗎?   在以前的我,常常希望自己無聲無息的離開。或許一不小心出個意外,就離開了,那就好了。因為我不想面對,看
Thumbnail
死亡明明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現實,但我們總缺乏勇氣打開這道禁忌的大門。年輕人不談死就算了,年長者,這群與死亡最為接近的族群,更逃避談論死亡。但善終是建立在提早溝通及交代的情況下才能達成的願景。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可以參考看看本文中提到的方法。
Thumbnail
死亡對孩子來說是個模糊的概念。華人父母總是避諱談死亡,用不吉利、你不懂等言詞帶過。若無法迴避時甚至會說他只是去旅行、他只是睡著等委婉說法。但這種談論死亡的觀念對孩子真的好嗎?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人們害怕死亡,禮儀師應該是教育業,打造一個讓人不害怕死亡的世界。本書為讀者提供對生死議題的思考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介紹了善終的態度和安寧療護的觀念,鼓勵人們及時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Thumbnail
我有個朋友在急診室當值班醫師,有一次我問他,當有海外遊客在急診病危時,病患的第一考量是什麼? 沒想到,他的答案令我感到心酸。 因為,大部分的海外患者,一旦意識到自己有生命危險時,第一個想法,就是: 想要回到家鄉就醫,就算要死,也要死在自己的故鄉。 當這個願望無法達成時,他們就會希望家屬可
Thumbnail
面對生命的轉折與終結,如何以盡孝的方式求安?生死間,人生空寂、愛與苦難難以磨滅。若我們曾經能夠讓他免於死前一場痛,卻因為愛......
Thumbnail
女兒決定為年邁的父親拍下無可避免的大限之日,而他的爸爸也欣然同意了,透過此片也讓我們看見有其父必有其女。這對父女選擇以幽默卻深刻的態度直視死亡,於是他們一起模擬各種千奇百怪的死法,去體驗種種撒手人寰後的模樣,完全的落實《爺爺的死亡排練》,並在 2020 年日舞影展拿下評審團特別獎。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父親因病,思索生老病死和家庭陪伴的故事,並分享瞭解失智症與糖尿病治療的經歷。文章內容著重於心理和生活觀念面對挑戰和困境。通過分享個人故事並將其連結到對書籍的書評,以及將探索哲學和生存之道帖出來面對生老病死這個題材。作者希望透過分享個人生活故事,幫助讀者正面思考挑戰,找到希望和善的影子
文/晨光暖果醬   你曾想過死了會去哪嗎?有想過未來的某一天,終於老到困難去聽、困難去看,或許也困難去走了,那麼,還支撐自己的盼望是什麼?假如你突然生病,將要離開,你想過留在世上的有什麼嗎?   在以前的我,常常希望自己無聲無息的離開。或許一不小心出個意外,就離開了,那就好了。因為我不想面對,看
Thumbnail
死亡明明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現實,但我們總缺乏勇氣打開這道禁忌的大門。年輕人不談死就算了,年長者,這群與死亡最為接近的族群,更逃避談論死亡。但善終是建立在提早溝通及交代的情況下才能達成的願景。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可以參考看看本文中提到的方法。
Thumbnail
死亡對孩子來說是個模糊的概念。華人父母總是避諱談死亡,用不吉利、你不懂等言詞帶過。若無法迴避時甚至會說他只是去旅行、他只是睡著等委婉說法。但這種談論死亡的觀念對孩子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