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瑞典電影《薩米的印記》看臺灣原住民受迫歷史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薩米的印記(Samiblood,或譯「薩米之血」)是我在瑞典修教育相關的課程時,老師在課堂上播放的電影,是關於瑞典1930年代,一位北部少數族群「薩米」女孩的生命故事,改編自導演親人及所訪談薩米族人的親身經歷。

當時,我看完的第一個心得是:怎麼會跟臺灣的原住民處境如此類似?片中出現的語言同化政策、污名、受主流價值貶低等等壓迫,也曾經發生在我們的土地上……

故事大綱

女主角Elle-Marja出身瑞典北部,屬於少數族群「薩米」的一份子,以放牧馴鹿維生。她與妹妹就讀與一般學生不同的「薩米學校」,上學時總穿著傳統服飾,卻被老師禁止說薩米的語言,要說主流的瑞典語。她是班上成績最好、最努力學習的學生,卻被旁人一再提醒自己不如瑞典人……於是她拋棄自己的身分、拋棄自己的語言、甚至想拋棄自己身上的氣味,只為了能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過上跟普通人一樣的生活……

劇中呈現與臺灣歷史相應的部分

語言同化政策

在薩米學校的課堂上,他們受的教育旨在希望他們能以傳統的方式生活,保有薩米文化的特色。然而弔詭的是,學生被規定只能以瑞典語交談,每當有學生用母語說悄悄話,老師便會斥責,要求他們「說大家都聽得懂的語言。」而Elle-Marja一直以來非常努力的學習主流語言,夢想著進入更高等的教育體系繼續念書,但老師卻不願意為她撰寫推薦信,只因當時的政策限制了薩米學校的學歷,學生就算成績優異,仍沒辦法以此證明自己跟瑞典學生有一樣的能力。

這與漢人要求臺灣原住民學習漢語的歷史相應:位居統治地位的族群既要求原住民「進步」,又不讓所有人有同等的機會;既要原住民「文明化」,又希望他們保留傳統的文化特色。很多臺灣老一輩的原住民因為長期受壓迫,選擇不跟孩子講母語,一方面不希望孩子跟自己受一樣的苦,一方面似乎也漸漸將主流的價值觀內化。就像《八尺門的辯護人》中,出身阿美族的佟寶駒,也是選擇遠離自己的部落,在漢人文化中生活,好像只有把自己身上的標籤徹底撕除,做一個沒有歷史的人,才能遠離歷史的傷痕。

主流文化本位的進步觀

於是Elle-Marja決定逃離。她脫下自己的傳統服飾,換上主流風格的洋裝;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瑞典人的名字,不再說薩米語,騙新認識的人說自己不來自北部,就這樣獨自到了城市,註冊了一間學校就讀。

然而,當體育課裡的所有人一起跳著整齊劃一的健康操,Elle-Marja就是跟不上,這時老師走近她身邊,說:「你怎麼連這個都不會?」

跳健康操這個技能,是在主流文化中,每一間學校、每一個小孩都會學習的事情,遂成為了一種標準,Elle-Marja因為不符合這個標準而被貼上「無能」的標籤。但事實上,她是有能力一個人獵捕一頭馴鹿的。這種將所有人硬是嵌進一種標準的模式,至今仍然存在於社會的許多層面,需要被改變。

Samiblood:薩米之血

《薩米的印記》原文片名可譯為「薩米之血」。片中有一段呈現了薩米族與山緊密連結的文化:Elle-Marja將馴鹿的耳朵割出一個傷疤來,以此標記「這是我的馴鹿」。

這個蘊含豐富文化意味的動作,卻成為了Elle-Marja生命中永恆的痛。

當Elle-Marja嘗試對嘲笑薩米族人的瑞典青少年們反擊,他們將她壓制在地,將她的耳朵割出一個傷口。從此這個傷疤不斷提醒她曾受到的委屈,也讓她亟欲擺脫薩米的血統,她向家人決絕地說出「我不想做該死的馬戲團動物」,然後逃離那片土地,在矛盾的自我認同中,一邊藏起傷疤,一邊用盡全力想辦法在主流社會中生存下去。


這是在2016年上線的作品。現今,瑞典政府已將「種族」一詞由歧視法撤銷,原因是認為在法律中,所有人類都屬於同一種族,那就是「human race」。

然而仍有研究報告指出,光從語典中刪除「種族」一詞,並無法消弭種族主義。反之,這可能造成瑞典忽略、輕視或掩蓋部份人口面臨種族歧視的事實。而反觀臺灣社會,多數人普遍能以多元平等的角度看待原住民文化,願意欣賞並且多加去了解傳統服飾以及歌謠習俗等等,然而對於日常中的微歧視,以及延續原住民語言等議題仍然值得投入更多關注,並且反思:現在的我們又往前走到多遠的地方了呢?


延伸思考:

  • Elle-Marja透過改變自己的身份和外表來融入主流社會。這種自我認同的轉變對她的情感和心理有什麼影響?
  • Elle-Marja在城市中遇到了主流社會的人們,與這些角色的互動讓她的生命產生了什麼改變?
  • 劇中,Elle-Marja唱了多次薩米的歌謠,每一次唱時,她的心境都不一樣,試著比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雙眼皮的沙龍
14會員
35內容數
你將讀到的不是書評,也不是影評,而是一些新的思考切入點。這裡會有對多元議題的探討,在梳理議題脈絡後,會由此議題為核心,進行延伸討論,談談相關的文學與影視作品對此議題有什麼樣的闡釋,也會從不同視角切入,分享不同作品各自有什麼樣的觀點,而他們之間又是如何對話。
雙眼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19
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在犯錯,回頭看,有一些遺憾或後悔,也有好多好多想要提早知道的事。 因此,我想要跟你們分享在我成長過程中經歷或接觸的故事,以及這些小小片段帶給我的啟發。
Thumbnail
2024/01/19
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在犯錯,回頭看,有一些遺憾或後悔,也有好多好多想要提早知道的事。 因此,我想要跟你們分享在我成長過程中經歷或接觸的故事,以及這些小小片段帶給我的啟發。
Thumbnail
2024/01/16
世界上有那麼多和自己想法相左的人事物,尊重與道德這類問題也變得很難以單一價值去解釋。但讀過這些理論與實踐之後,讓我思索了很多:在覺察了自己,並且明白對話的重要性之後,品德教育還可以怎麼延伸,與什麼議題連結?
Thumbnail
2024/01/16
世界上有那麼多和自己想法相左的人事物,尊重與道德這類問題也變得很難以單一價值去解釋。但讀過這些理論與實踐之後,讓我思索了很多:在覺察了自己,並且明白對話的重要性之後,品德教育還可以怎麼延伸,與什麼議題連結?
Thumbnail
2024/01/05
讀了《可是我偏偏不喜歡》之後,我想起了我的叛逆期。 十七歲,我第一次離家,到台北念大學,當時我第一次感受到自由,可以選自己喜歡的課,出門不用和任何人報備,玩到幾點都可以。那時我加入兩個社團,把社交活動排得滿滿的,交了男朋友,還決定暑假不回家,繼續住在宿舍,參與社團活動。
2024/01/05
讀了《可是我偏偏不喜歡》之後,我想起了我的叛逆期。 十七歲,我第一次離家,到台北念大學,當時我第一次感受到自由,可以選自己喜歡的課,出門不用和任何人報備,玩到幾點都可以。那時我加入兩個社團,把社交活動排得滿滿的,交了男朋友,還決定暑假不回家,繼續住在宿舍,參與社團活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薩米的印記(Samiblood,或譯「薩米之血」)是我在瑞典修教育相關的課程時,老師在課堂上播放的電影,當時,我看完的第一個心得是:怎麼會跟臺灣的原住民處境如此類似?
Thumbnail
薩米的印記(Samiblood,或譯「薩米之血」)是我在瑞典修教育相關的課程時,老師在課堂上播放的電影,當時,我看完的第一個心得是:怎麼會跟臺灣的原住民處境如此類似?
Thumbnail
一千年前的斯堪地那維亞,有一群人在維京人眼中猶如「魔法使族」,他們的語言對日耳曼人而言難以理解,他們的巫術與魔法令海上暴徒也聞風喪膽。他們當今是歐陸最後的遊牧民族。
Thumbnail
一千年前的斯堪地那維亞,有一群人在維京人眼中猶如「魔法使族」,他們的語言對日耳曼人而言難以理解,他們的巫術與魔法令海上暴徒也聞風喪膽。他們當今是歐陸最後的遊牧民族。
Thumbnail
誰也無法完美地處理自己、處理關係,就是得在這種無法撫平的痛中,去學習維護下一段感情。
Thumbnail
誰也無法完美地處理自己、處理關係,就是得在這種無法撫平的痛中,去學習維護下一段感情。
Thumbnail
這部可以側寫的面向非常多,導演自己說有參考西非迦納的女巫營地(Witch camp)作為電影的發想,白緞帶的束縛就成了一套電影呈現的套路,這部片處處透過荒誕的手法來表現「女巫」社群裡諷刺現實的可能,在女性、兒童的人權議題上更是達到明目張膽的程度...
Thumbnail
這部可以側寫的面向非常多,導演自己說有參考西非迦納的女巫營地(Witch camp)作為電影的發想,白緞帶的束縛就成了一套電影呈現的套路,這部片處處透過荒誕的手法來表現「女巫」社群裡諷刺現實的可能,在女性、兒童的人權議題上更是達到明目張膽的程度...
Thumbnail
一、原住民意識覺醒 二、文化侵略的深刻思考 《最後的獵人》全書共收錄短篇小說8篇,田雅各的創作意圖十分明顯,他反映了平地漢人文化入侵山地,造成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侵略的種種衝突,以及衍生的諸多問題,在在顯示著者身為原住民的文化思考之深刻。 三、落實尊重少數族群 四、洋溢山林韻味
Thumbnail
一、原住民意識覺醒 二、文化侵略的深刻思考 《最後的獵人》全書共收錄短篇小說8篇,田雅各的創作意圖十分明顯,他反映了平地漢人文化入侵山地,造成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侵略的種種衝突,以及衍生的諸多問題,在在顯示著者身為原住民的文化思考之深刻。 三、落實尊重少數族群 四、洋溢山林韻味
Thumbnail
黃明志的【你是豬】告訴我們,在這「刻意創造差異與對立」的社會中,不管是馬來人、華人還是印度人,其實這些底層人民、手無寸鐵的學生,永遠都是被褫奪話語權的、深受種族隔離風氣所害的受害者。
Thumbnail
黃明志的【你是豬】告訴我們,在這「刻意創造差異與對立」的社會中,不管是馬來人、華人還是印度人,其實這些底層人民、手無寸鐵的學生,永遠都是被褫奪話語權的、深受種族隔離風氣所害的受害者。
Thumbnail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044 在冰島的一個畜場中,伴著暴雪的沈重踏步聲與焦躁的羊群,燃起本片中的漫霧。後來,是兩個人的生活,主角瑪莉亞(Maria)與英格瓦(Ingva)自力更生在島上,與牧羊犬一同照顧著一
Thumbnail
致謝 MPlus|云閱讀 刊登本文;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4044 在冰島的一個畜場中,伴著暴雪的沈重踏步聲與焦躁的羊群,燃起本片中的漫霧。後來,是兩個人的生活,主角瑪莉亞(Maria)與英格瓦(Ingva)自力更生在島上,與牧羊犬一同照顧著一
Thumbnail
 這部電影是描述一個女孩子如何回應自己內心的召喚,融合了神話與詩意的拍攝手法,但是內容探討了性別、兩代溝通、文化傳承,還有原住民等議題,當然也可以算是女性電影,因為影片中小女孩始終努力對抗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當然,這也可以是一部家庭親情電影,描述一個不被長輩認可的孩子,如何不斷努力爭取認同與接受的故
Thumbnail
 這部電影是描述一個女孩子如何回應自己內心的召喚,融合了神話與詩意的拍攝手法,但是內容探討了性別、兩代溝通、文化傳承,還有原住民等議題,當然也可以算是女性電影,因為影片中小女孩始終努力對抗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當然,這也可以是一部家庭親情電影,描述一個不被長輩認可的孩子,如何不斷努力爭取認同與接受的故
Thumbnail
《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上映於1990年,描述美國南北戰爭末期,中尉軍官鄧巴與印地安蘇族的故事,這是美國電影史上第一部配有印第安語言字幕的電影。
Thumbnail
《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上映於1990年,描述美國南北戰爭末期,中尉軍官鄧巴與印地安蘇族的故事,這是美國電影史上第一部配有印第安語言字幕的電影。
Thumbnail
這一趟旅行從「聽說」撒可努開始,發展成充滿故事的旅行,也因為有故事,旅程才精采。 亞榮隆‧撒可努,來自台東太麻里排灣族,他創作了三本書,得到多項文學獎而知名,也成為最常出現在教科書裡的原住民作家,可以說看過他的書的人從小孩到大人、從台灣到國外,跨度很大!這次我們直接到他的家鄉找他。(more)
Thumbnail
這一趟旅行從「聽說」撒可努開始,發展成充滿故事的旅行,也因為有故事,旅程才精采。 亞榮隆‧撒可努,來自台東太麻里排灣族,他創作了三本書,得到多項文學獎而知名,也成為最常出現在教科書裡的原住民作家,可以說看過他的書的人從小孩到大人、從台灣到國外,跨度很大!這次我們直接到他的家鄉找他。(more)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