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地產爆雷,公司一落千丈,令我想起香港的一句俗話「不怕生壞命,就怕改錯名」——太有道理了。
恆大恆大,恆久大大,可能嗎?只能說,董事長許某發了一場恆久的大大的春夢。
年輕時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第一個「成果」就是學會抽菸。當時村裡種植黃菸,抽菸不花錢,男性沒有不會的。而年輕氣盛的我們覺得用紙捲菸葉太土,於是去鎮上或供銷社買現成的香菸。延邊煙捲廠的品牌只有兩個,一個叫「迎春」,另一個就叫「恆大」。
「迎春牌」好像兩角幾一盒,類似上海售0.28元的「飛馬牌」。而「恆大」檔次就低了,雖賣一毛幾,但給人的感覺就是cheap ,用今日的話來說「非常的低端」。知青在鄉下聚會,誰要是掏出一盒「恆大」敬菸,肯定被大夥不是笑死就是罵死。因為「恆大」太難抽了。為甚麼印象深刻?抽著抽著會熄火,菸葉裡參雜著不少的菸葉莖梗,菸味的感覺還不如自己身上攜帶的土菸。
在上海,我們連「飛馬」也不抽,覺得那是屬於「勞動人民」享用的。我們平日抽0.35元的「大前門」,逢年過節則買0.54元的「牡丹」,而0.64元的「大中華」屬於「開後門」送禮行賄的奢侈品。
上海人最講究「精緻」。抽菸如是,品酒如是,用餐更如是。看見一個低劣的品牌,會滿臉的鄙夷,而且會永久的記得。
當90年代「恆大地產」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時,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憶起「恆大香菸」。
現在想想,從公司被命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日後灰飛煙滅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