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9-8/15 (廣州廠)
每隔一兩週,我會用美團外賣叫一份韭菜雞蛋饀的素餃,自己再煎一下,配上一碗菌菇湯,湯裡面再加一些白蘿蔔片,真是人間美味。上一次煮的菌菇湯,第一天吃白蘿蔔很甘甜,第二天加入另一只白蘿蔔就覺得苦,我懷疑第二只白蘿蔔不好。
本週一,我又燉了一鍋菌菇湯,第一天加半只白蘿蔔,味道還好,第二天又加另外半只,又會苦,我這才知道,不是蘿蔔苦,而是湯變苦了。
自性不變,變的是前塵幻影。
供應鏈(SCM)轉述了一個國外廠商向母公司的投訴:「你們大陸公司總是逾期付款,現在已經被我們的電腦系統列入黑名單了」,SCM說:「我們台灣都是統一每個月10、20、30日準時付款,為什麼大陸子公司會拖延貨款?」。我現在已經不管財務了,但還是去瞭解了一下:
首先,目前大陸子公司規定每週四付款,但本地財務主管說:「客戶都拖我們貨款,為什麼我們不能拖一拖材料供應商的貨款?」,我說:「這就是基本路線的問題,是想要成為什麼樣的公司?」。
今年我說了三次基本路線,另外還有兩次:一次是對於國稅的立場,一次是反對竄改COA數據。基本路線,就是公司治理的方向與原則,最後形成企業文化。
另一個造成延遲付款的情況是「月結30天的廠商,付款日是下下個月的1號,而不是下個月的30號」,而1號又遇上每個月初最繁忙的前五天結帳日,會計就會拖延。我覺得這可能是系統設定有問題,於是中午一上班就打電話給母公司負責MIS的男同事,接電話的另一位女同事說:「他正在走樓梯」。
境風吹識浪。
有關延遲付款的事件,廣州的財務經理和採購經理都發了脾氣,財務經理在郵件裡說:「我不背這個黑鍋,經CFO確認的付款政策就是週四付款」,採購經理則是說:「什麼叫做『請財務幫忙』,付款期到了就是應該付款」。
我這才知道,「幫忙」兩個字,在兩岸的感受不同。
大陸內地對「幫忙」的解讀比較生硬,代表:幫忙者對於這件事沒有責任或義務。而台灣習慣說的「請幫幫忙」,則是一種柔性的緩沖用語,不代表對錯或責任,也可以對犯錯的人說「請你幫幫忙」,就像小孩沒寫功課,父母也可以說:「請你幫幫忙,下次把作業寫好」,這是文化和用語的差異。
週日飛鹽城,在南洋機場的停車場取了車,在開回大丰廠的路上,田野氣息很清新,在一個等待紅燈變換的路口,有一大群蜜蜂「蜂擁」而上,在我駕駛座前的玻璃窗外盤旋。`
傍晚,跑了一個1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