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喜與眾生法喜|天善緣|活在娑婆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今天回答學生的提問,法喜與眾生法喜是什麼? 我們談到法喜,就必須要說兩件事: 第一,什麼是「法」? 第二,什麼是「喜」? 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喜」的含義,就是快樂、高興、愉悅。 而「法」的界定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從廣義上來說,所有的法皆稱之為規則。 人間不同的東西有著不同的法(規則),比如說話、走路、吃飯、喝茶、編程,這都是一種法(規則)。 包括我們認為的佛道的修行也是一種法(規則),比如聽法、讀經、打坐、度化眾生。 不同的人認為的不同的法所產生的快樂,就是不同的法喜。 法喜是什麼? 從廣義上來說,只要是在修行萬事萬物不同規則的情況下,產生了愉悅,都可以稱之為法喜。 學生認真聽課學習,終於搞明白公式做出了題目,感到很快樂,這是一種法喜。 商人努力去溝通談判,終於把一件很難成交的生意做成了,感到很開心,這也是一種法喜。 修行人讀經讀著讀著就哭了,覺得內心的重擔一下子卸掉了,十分輕鬆愉悅,這也是一種法喜。 修行人理解了經文中的一些道理,一下子明悟了、通透了、放下了,感覺到全身心的輕鬆舒服,這也是一種法喜。 眾生法喜是什麼? 很簡單,當被幫助的人很開心,而我也因此開心的時候,這就是眾生法喜。 我們去度化眾生,通過努力幫助其轉變思想、擺脫貧窮,不再愛罵人、能夠壓制住自己的脾氣;看著眾生變得越來越好,我們心中升起一種愉悅的同喜感,這就是眾生法喜。 所以,法喜的種類非常多。 法喜,有著不同的階段、不同的範圍、不同的方向,只要是正向的修某種規則產生了讓自己開心的事情,都能稱之為法喜。 修行人因為明白了道理而產生喜悅,這是修行上的法喜;我們在度化幫助眾生上成功,看到眾生不斷變好,內心油然而生喜悅,這是度化上的法喜。 但法喜也並不一定就是修行人產生的東西,其實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讓我們產生法喜。 說白了,只要是我們在修世間萬物萬法的規則而產生快樂輕鬆、卸掉包袱、消除負能量、各方面很愉悅的這種感覺,都能稱之為法喜。 況且,修行也並非一定要修道修佛,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也是修行。 入世修行、紅塵煉心,便是如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善缘的沙龍
13會員
184內容數
天善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08
昨天我跟大家介紹了本源解密所看到的【修行之火】本源的修行之火(修行課2023/12/7)。今天我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本源解密具體是什麼樣的東西。 這個本源解密絕對是一個很絕很厲害的東西,因為他是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本源,那個本源說的是什麼? 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問題,或者是每一種關係等等所有的
Thumbnail
2023/12/08
昨天我跟大家介紹了本源解密所看到的【修行之火】本源的修行之火(修行課2023/12/7)。今天我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本源解密具體是什麼樣的東西。 這個本源解密絕對是一個很絕很厲害的東西,因為他是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本源,那個本源說的是什麼? 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問題,或者是每一種關係等等所有的
Thumbnail
2023/12/08
之前給大家介紹了一些在洗靈時可以看到的自己的修行光,今天會為大家再介紹幾種,通過本源解鎖,等夠得知自己的其他修行光(火): 三升火: 黃色光: 代表著智慧、聰明、勇氣和通透。 藍色光: 代表著憤怒、火氣和焦急。混雜的藍色的狀態分為憋在心裡沒有發出的隱性的,以及已經發出來的顯性的。
Thumbnail
2023/12/08
之前給大家介紹了一些在洗靈時可以看到的自己的修行光,今天會為大家再介紹幾種,通過本源解鎖,等夠得知自己的其他修行光(火): 三升火: 黃色光: 代表著智慧、聰明、勇氣和通透。 藍色光: 代表著憤怒、火氣和焦急。混雜的藍色的狀態分為憋在心裡沒有發出的隱性的,以及已經發出來的顯性的。
Thumbnail
2023/12/08
我們說過洗靈對於修行底子不足的人,心性不好,或者壞心眼的人是不開放的,所以需要審查,這個不是歧視。那更多主要因為擔心有的人產生幻象或者產生一些不可控的事情出來。 所以洗靈我們都不對大眾,而是對有一定穩定心性和修行好的學生和淨信的客戶開放。 之前說過洗靈的各種作用洗靈(修行課2023/8/
Thumbnail
2023/12/08
我們說過洗靈對於修行底子不足的人,心性不好,或者壞心眼的人是不開放的,所以需要審查,這個不是歧視。那更多主要因為擔心有的人產生幻象或者產生一些不可控的事情出來。 所以洗靈我們都不對大眾,而是對有一定穩定心性和修行好的學生和淨信的客戶開放。 之前說過洗靈的各種作用洗靈(修行課2023/8/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何謂行善積德? 尊貴 龍德上師慈悲開示道:構成幸福要件是「福報」,佛法是一切幸福安樂的泉源。然而快樂幸福常被無常終止,無常是唯一定律,也是最難計算的變數。 人生最睿智的事,就是學佛修行、積德行善,如此可超越人生種種逆境。 如果想的、做的都是利益大眾的事情,必然招感許多順遂吉祥!行善積德,方能在
Thumbnail
何謂行善積德? 尊貴 龍德上師慈悲開示道:構成幸福要件是「福報」,佛法是一切幸福安樂的泉源。然而快樂幸福常被無常終止,無常是唯一定律,也是最難計算的變數。 人生最睿智的事,就是學佛修行、積德行善,如此可超越人生種種逆境。 如果想的、做的都是利益大眾的事情,必然招感許多順遂吉祥!行善積德,方能在
Thumbnail
今天回答學生的提問,法喜與眾生法喜是什麼? 我們談到法喜,就必須要說兩件事: 第一,什麼是「法」? 第二,什麼是「喜」? 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喜」的含義,就是快樂、高興、愉悅。 而「法」的界定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從廣義上來說,所有的法皆稱之為規則。
Thumbnail
今天回答學生的提問,法喜與眾生法喜是什麼? 我們談到法喜,就必須要說兩件事: 第一,什麼是「法」? 第二,什麼是「喜」? 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喜」的含義,就是快樂、高興、愉悅。 而「法」的界定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從廣義上來說,所有的法皆稱之為規則。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Thumbnail
《 恭賀新喜!新春愉快!》 祝褔您2023兔年: 新的1年開始,祝好事接2連3,心情4季如春,生活5顏6色,7彩繽紛,經常8大財有好運氣,煩惱拋到9霄雲外!一切10全10美,萬事如意,健康平安! 妙行同述祝褔同修: 學佛修行1心歸命,(ㄜ)2彌陀佛,親臨面見西方3聖,以4聖諦;5戒;6
Thumbnail
《 恭賀新喜!新春愉快!》 祝褔您2023兔年: 新的1年開始,祝好事接2連3,心情4季如春,生活5顏6色,7彩繽紛,經常8大財有好運氣,煩惱拋到9霄雲外!一切10全10美,萬事如意,健康平安! 妙行同述祝褔同修: 學佛修行1心歸命,(ㄜ)2彌陀佛,親臨面見西方3聖,以4聖諦;5戒;6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仍然不知道禪修的本質,他們認為行禪、坐禪與聞法即是修行。那也沒有錯,不過這些都只是修行的外在形式。 真正的修行,發生在心遇到感官對象時,感官接觸的地方才是修行的所在。當他人說到我們不喜歡的事時,嗔恨便生起;若說的是喜歡的事,我們便感到快樂。這就是修行的所在,我們應如何利用它們來修行呢?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仍然不知道禪修的本質,他們認為行禪、坐禪與聞法即是修行。那也沒有錯,不過這些都只是修行的外在形式。 真正的修行,發生在心遇到感官對象時,感官接觸的地方才是修行的所在。當他人說到我們不喜歡的事時,嗔恨便生起;若說的是喜歡的事,我們便感到快樂。這就是修行的所在,我們應如何利用它們來修行呢?
Thumbnail
汝事務繁忙,不能盡學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當於一切行住坐臥威儀中,隨喜十方三世五類眾生之善,持此善業,供養諸佛菩薩,悉皆回向無上菩提之因,則一念頃,亦定獲得所求人天王位,最終得成無上佛果。
Thumbnail
汝事務繁忙,不能盡學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當於一切行住坐臥威儀中,隨喜十方三世五類眾生之善,持此善業,供養諸佛菩薩,悉皆回向無上菩提之因,則一念頃,亦定獲得所求人天王位,最終得成無上佛果。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一般的人,總是希望消災免難、增福增壽, 佛法中的修行人當然也是如此期盼。 不過,這件事本身是福是禍,其實不在事情的本身, 而在於我們的心態。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的修行,目標只是定在福報(而非福德)的增廣, 而將我們的修行都迴向世俗的福報, 可是生活上的受用卻是極為簡單,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一般的人,總是希望消災免難、增福增壽, 佛法中的修行人當然也是如此期盼。 不過,這件事本身是福是禍,其實不在事情的本身, 而在於我們的心態。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的修行,目標只是定在福報(而非福德)的增廣, 而將我們的修行都迴向世俗的福報, 可是生活上的受用卻是極為簡單,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眾生,都希望能夠離苦得樂。我們學佛了,當然也是承襲這樣的思想。 這想法是正確的,但是一般人總希望得到果,卻沒有去觀察他的因, 要知「如是因、如是果」,沒有正確的因,其他都是空談。 上述的開示中,有兩個重點: 一者修苦行,二者多念佛。前者是精神,後者是實踐。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眾生,都希望能夠離苦得樂。我們學佛了,當然也是承襲這樣的思想。 這想法是正確的,但是一般人總希望得到果,卻沒有去觀察他的因, 要知「如是因、如是果」,沒有正確的因,其他都是空談。 上述的開示中,有兩個重點: 一者修苦行,二者多念佛。前者是精神,後者是實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