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忙碌之餘,我們該暫停一下,想一想...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年,各行各業都吹起一陣 AI 風。在教育圈,除了將 AI 結合既有的系統與平台外,應該要有更多想像。回到公立學校後,行政工作與教學並行時,更能深刻感受一個學校在運作與發展教學時的困境。我想提出一個可行並可發展提案—「優化校園工作流程」。

這幾年,一直都很關注台灣學校的「工作質與量」。離校園越近,越接觸到政策端,就發現有很多地方可以更好。這個好,不是關注在政策推行的用意,而是政策在推展的「執行方式」。在一層層的關卡打通時,到了末端(也就是學校的學生)到底剩下什麼?

上行下效讓政策好比末梢神經,漸漸無感

在公部門,公文就好比是公司的 Email。但公文因為期待(aka. 要求)學校要「辦理」也要確保學校有辦理,背後是有一個系統在追蹤與紀錄整個過程。當我第一次接觸到公文系統時,我感覺有一種被監督的感覺,似乎整個校園環境中充斥者害怕某個環節犯錯,所以長出層層的「流程」來確保你“不會出錯”。

在你進到這個被設計好的流程中,人的大腦會漸漸適應它,進而發展出一個機制來順應它。所以當你第一次看到一個與教師增能相關的研習,原來希望這樣的增能能夠讓老師們持續學習與應用在教學上(但學習與應用是兩個層次的事),但依一個行政人員收到公文時,要面對的是要先關注與回應那個(被設計且有時間限制)流程—制式的做1, 2, 3... 的步驟然後「歸檔」以表完成。因歸檔是一個「結束的Sign」-> 代表你完成,可以放鬆了,你的大腦會不知不覺的學會如何處理它。下次只要相似的公文又來了,大腦會很習慣性的省時、省力的來 K.O. 這樣的問題。

但,這是教育期待前線人員的處理模式嗎?仔細想,如果教師研習的相關公文可以透過每個老師本身有興趣的領域,分流推播與通知,然後直接帶入相關研習資訊與報名,為何需要行政人員在中間卡了一關被「檢核」有無處理?

延伸兩個問題思考:

  1. 公文原來的用意與目的是什麼?是告知、通知、提醒、推廣、找合作夥伴,還是政策發展?每份公文應該都要有它的 Key Value (核心價值)然後分流處理。
  2. 是否允許也可以接受學校自由選擇執行的時機與時長?我很喜歡談時間。因為教育是最應該讓大家有空間與時間發展自我的場域。但深入一層層看,大人們在處理的校園工作中,時間是最常被壓縮與討價還價的。更遑論我們常要在這討論孩子的教育。所以當所有學校都要規定的時間內處理與回應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會進入到「最快解」而非「最佳解」。

優化提案

  1. 用科技的開放 API 來設計所有的系統(無論軟硬體),讓使用者(學校/老師)自由的去組合、堆疊、串連 API 與共享資訊(或許也可以用Blockchain的概念來設計)。
  2. 讓「流程」加入吸引人並在意問題解決導向的使用者體驗設計,長出一個新的思維來解決複雜的問題(註1:我關注的是流程設計,包含問題討論流程、工作分配流程、掌握進度的流程、以及決策的流程等)。


工作量在無法減少時,可以怎麼做

校園行政壓力與日俱增,但仔細看,許多東西是重複、重疊的。談工作量時,我比較想要談「量背後的意義」。因在解決一個複雜的問題時,大問題總需要被分成小問題來探討與處理(這其實也是運算思維的一環:讓校長們 Aha! 的「運算思維」課)。若在複雜問題下,無法減少工作與思考的量,那剩下可以提升的—就是「質」,也就是解決問題的策略。

優化提案

  1. 從上層開始重新規劃因組織而被切割的分工問題,以橫向串連來取代垂直(Top-Down)分工。在總工作量不減的狀態下,整併處理問題在不同單位間重複處理的 Deadlock (死結) (註2:在教育行政單位中需要知道內部不同組織、科別的分工上的狀況,可以多運用專案管理工具,其實就會有很多數據量表產出,並能從中找到關聯性,整併與有效的處理關鍵問題)。
  2. 有 AI 的自動化(automation)工具可以開始開發與導入。讓各單位/學校訓練出符合自己需求的「客製化 AI 管理員」,自動分流與判斷哪些資訊/資料是本校需要花時間與關注(註3:這也是運算思維裡的「模式識別 」與「抽象化思考」) 。
  3. 政府機關僅需要關注:「學校自然而然產出的數據與資料來對症下藥與協助學校。」

勇敢的去掉多餘吧,並接受那些不完美

以上可能提案的上位思考與變因 x 軸是「時間」。在人機共作與 AI 時代下,我認為人佔有優勢的是時間,而劣勢也是時間。

因為時間,讓你的能力、體力有所限制;因為時間,讓你需要比機器花更多時間思考人生的意義與該把力氣投注在哪;因為時間,你會更專注在你擅長的事物上,也比機器有選擇的權力。也因為時間,你需要休息、平衡、放鬆、修復,但人卻因此再生長出更多豐富與寶貴的想像。

想到這,不免轉個彎思考,如果今天 AI 自動化還沒到位, AI 客製化也尚未進入校園工作流程中,身為一個人,一個教育工作者,在面對 Routine 的 Daily 工作時,能做的似乎就是:「去掉那些不需要的,接受某些時候的不完美,讓自己從繁忙、繁雜與繁複的工作中,找到那個你最需要花力氣的點上。)

在 2023 年的教師節,請各位辛苦的老師們在工作崗位上,找到自己的價值與目標,並時時刻刻的關注與善待自己!
教育就好像這樣,互相扶持、等待、陪伴與前進。 Photo From

教育就好像這樣,互相扶持、等待、陪伴與前進。 Photo From

持續思考與學習。我真心希望有天,教育單位中的 AI 科技,不是在討論 AI 如何運用在教學上而已,而是真正導入到組織管理中,把人工產「質」提升,人才釋放出來,才可能「產(出)(作)業」升級」。


18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oannie.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出社會工作後,常常喜歡逛網路,但不是購物,而是喜歡看一些文章與Follow一些人。特別鍾情於特別會「寫」的人。一直覺得人是流動的,每個階段、每日、每小時,甚至每分每秒,都會有不同的情緒與想法流竄在你的身體與心靈,且有趣的是,追逐久了,看多了,會發現只要是能持續說和寫且都有一定受眾的「人」,都一定會有
教育的環境需要大幅度的轉變與升級,政府的角色需要從長而深遠的「環境創造」著手。即使 108 課綱在三年前已推行到各個校園,它有比較前瞻與大膽的目標與定位,然而各縣市政府推行與執行方式仍舊依照以往的基本模式。這是很可惜的地方!因此羅列幾個我看到的現場問題,供思考:
去年(2022年)的暑假,跟著 #政大實驗教育推動中心 的計畫,一起拜訪了花蓮五味屋。上午,我們先在壽豐鄉的活動中心,聆聽顧瑜君老師(顧老師)如何身體力行在花蓮投注大半輩子的「場域實習的行動研究」。從顧老師身上,我看見了俠女般的韌性。也影響了我在教育路上如何看待教育議題與問題...我從顧老師學到的,
上週末的【政大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專案】成果展落幕。在為期10個月的培育,與一群關心教育的夥伴們,身歷其境的親身體驗了何謂「教育的本質」—改變了自己,也影響了他人。 在這個有機體中,從一開始30個沒有什麼交集的陌生人,透過實體課程、對外參訪、互動、共學(多樣的組課)、反思,從自我出發到群體交融,再回到
出社會工作後,常常喜歡逛網路,但不是購物,而是喜歡看一些文章與Follow一些人。特別鍾情於特別會「寫」的人。一直覺得人是流動的,每個階段、每日、每小時,甚至每分每秒,都會有不同的情緒與想法流竄在你的身體與心靈,且有趣的是,追逐久了,看多了,會發現只要是能持續說和寫且都有一定受眾的「人」,都一定會有
教育的環境需要大幅度的轉變與升級,政府的角色需要從長而深遠的「環境創造」著手。即使 108 課綱在三年前已推行到各個校園,它有比較前瞻與大膽的目標與定位,然而各縣市政府推行與執行方式仍舊依照以往的基本模式。這是很可惜的地方!因此羅列幾個我看到的現場問題,供思考:
去年(2022年)的暑假,跟著 #政大實驗教育推動中心 的計畫,一起拜訪了花蓮五味屋。上午,我們先在壽豐鄉的活動中心,聆聽顧瑜君老師(顧老師)如何身體力行在花蓮投注大半輩子的「場域實習的行動研究」。從顧老師身上,我看見了俠女般的韌性。也影響了我在教育路上如何看待教育議題與問題...我從顧老師學到的,
上週末的【政大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專案】成果展落幕。在為期10個月的培育,與一群關心教育的夥伴們,身歷其境的親身體驗了何謂「教育的本質」—改變了自己,也影響了他人。 在這個有機體中,從一開始30個沒有什麼交集的陌生人,透過實體課程、對外參訪、互動、共學(多樣的組課)、反思,從自我出發到群體交融,再回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腦機介面藉由偵測腦波,使人腦可以直接與機械溝通,省去 UI 與語言的中介,預期為人類的生活型態帶來革命性的影響。書裡的重點大半擺在技術與產業面的介紹,卻足以引發各式各樣豐富的聯想。
Thumbnail
一、前言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沒關係就找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在職場上,有沒有建立起良好的人脈很重要,這也會是未來你要考教師甄試時的一大助力。再來,教育的圈子其實很小,很容易在大家聊天的過程中發現特別的緣分,所以在教育實習時建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是一門必修的課題。
Thumbnail
在全球化時代,甚至連台灣也慢慢重視起雙語教育,多語能力已成為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母語式教育作為一種科學而有效的語言學習方法,逐漸成為關注焦點。本文將延伸告訴你相較於傳統我們所接觸的填鴨式教育... 母語式教育的概念 母語式,顧名思義是指通過模仿母語學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雙語教育挑戰和機遇的研討會回顧,並試著提出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透過分享《國際雙語教育研討會》的內容,希望提出思考和討論。 簡言之,這篇文章呼籲更多關於雙語教育的持續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記錄了高中三年的學習軌跡,能夠呈現個人在紙筆測驗以外的個人能力,也是入學申請的重要評估項目。鄉育教育基金會觀察到城鄉差距帶來的影響,培育地方高中與弱勢家庭的學子,透過主題式講座、工作坊、多元選修課程等方式進入校園,給予學生階段性的陪伴,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計畫、完成學習歷程檔案。
整個成果發表會,從樂器、歌唱、才藝表演,到震撼人心的鼓樂打擊,二個小時的表演,一氣呵成,沒有一點冷場,鼓掌聲、驚嘆聲不斷。讓人無法置信,一群才高一、二的學生,接受半年到一年半的學習,能有如此有水準的演出。
只要幫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天賦,給他舞台,就可以創造出不一樣的人生。
人文之子—楊璿瀚 那個愛玩玩具、後來變成大廚的孩子 孩子教育的成功,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愛和鼓勵,以及對學校教育的信任和支持。唯有無怨無悔的付出,才能走過寒冬,遇見春天。楊媽媽的辛苦和付出,是現代孟母最佳的典範。
你認為讀書考試的目的是?孩子說:「這樣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賺大錢。」,看到稚氣的臉說出這樣的答案,讓為了教育如此努力的我們,但整體社會只為了成績,內心頓時覺得無比的悲哀。 不被擊倒的熱情 想起昨天在宜蘭場演出後所舉行的座談,有觀眾問逸帆:「你現在在做什麼?」逸帆沉默了許久回答:「當街友。」
2011年開始,每二、三年,人文展賦劇團便推出一齣舞台劇,從我的未來不是夢,到四季,爸爸媽媽怎麼了,每齣戲都帶給觀眾,極大的震撼和省思。透過戲劇,人文的學生,找到自己的天賦,也透過戲劇,帶給大眾認識自己。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腦機介面藉由偵測腦波,使人腦可以直接與機械溝通,省去 UI 與語言的中介,預期為人類的生活型態帶來革命性的影響。書裡的重點大半擺在技術與產業面的介紹,卻足以引發各式各樣豐富的聯想。
Thumbnail
一、前言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沒關係就找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在職場上,有沒有建立起良好的人脈很重要,這也會是未來你要考教師甄試時的一大助力。再來,教育的圈子其實很小,很容易在大家聊天的過程中發現特別的緣分,所以在教育實習時建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是一門必修的課題。
Thumbnail
在全球化時代,甚至連台灣也慢慢重視起雙語教育,多語能力已成為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母語式教育作為一種科學而有效的語言學習方法,逐漸成為關注焦點。本文將延伸告訴你相較於傳統我們所接觸的填鴨式教育... 母語式教育的概念 母語式,顧名思義是指通過模仿母語學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臺灣雙語教育挑戰和機遇的研討會回顧,並試著提出更深入的討論和思考。 透過分享《國際雙語教育研討會》的內容,希望提出思考和討論。 簡言之,這篇文章呼籲更多關於雙語教育的持續討論和思考。
Thumbnail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記錄了高中三年的學習軌跡,能夠呈現個人在紙筆測驗以外的個人能力,也是入學申請的重要評估項目。鄉育教育基金會觀察到城鄉差距帶來的影響,培育地方高中與弱勢家庭的學子,透過主題式講座、工作坊、多元選修課程等方式進入校園,給予學生階段性的陪伴,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計畫、完成學習歷程檔案。
整個成果發表會,從樂器、歌唱、才藝表演,到震撼人心的鼓樂打擊,二個小時的表演,一氣呵成,沒有一點冷場,鼓掌聲、驚嘆聲不斷。讓人無法置信,一群才高一、二的學生,接受半年到一年半的學習,能有如此有水準的演出。
只要幫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天賦,給他舞台,就可以創造出不一樣的人生。
人文之子—楊璿瀚 那個愛玩玩具、後來變成大廚的孩子 孩子教育的成功,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愛和鼓勵,以及對學校教育的信任和支持。唯有無怨無悔的付出,才能走過寒冬,遇見春天。楊媽媽的辛苦和付出,是現代孟母最佳的典範。
你認為讀書考試的目的是?孩子說:「這樣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賺大錢。」,看到稚氣的臉說出這樣的答案,讓為了教育如此努力的我們,但整體社會只為了成績,內心頓時覺得無比的悲哀。 不被擊倒的熱情 想起昨天在宜蘭場演出後所舉行的座談,有觀眾問逸帆:「你現在在做什麼?」逸帆沉默了許久回答:「當街友。」
2011年開始,每二、三年,人文展賦劇團便推出一齣舞台劇,從我的未來不是夢,到四季,爸爸媽媽怎麼了,每齣戲都帶給觀眾,極大的震撼和省思。透過戲劇,人文的學生,找到自己的天賦,也透過戲劇,帶給大眾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