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社會工作後,常常喜歡逛網路,但不是購物,而是喜歡看一些文章與Follow一些人。特別鍾情於會「寫」的人。一直覺得人是流動的,每個階段、每日、每小時,甚至每分每秒,都會有不同的情緒與想法流竄在你的身體與心靈,且有趣的是,追逐久了,看多了,會發現只要是能持續說和寫且都有一定受眾的「人」,都一定會有一個不偏不移的中心思想。
「這對我來說很吸引,也是我持續會追逐他 (們) 的關鍵。」這10年,我有持續 Follow的人都有幾個共同性:
- 自律 Self-decipline
- 愛閱讀 Love Reading
- 喜愛分享(特別:寫) Sharing (Especially WRITING)
- 保持身心健康 Healthy (Mental & Pysical)
- 時間管理 Time Management
Jason Fried | 37singals Cofounder & CEO
https://cdn-images-1.medium.com/max/1200/1*2akOPOaAYcrXaH0fyUdwlQ.jpeg
Jason Fried 是我最喜歡的一位創業家、經營者、作家。他的書與電子報是我每次收到(幾乎)都會點開來詳加閱讀 (甚至還曾經回信給他並收到他回覆:
Brands and rental cars)。 Jason 創業超過20年,Basecamp (專案管理工具)這個產品讓他開始關注人們在工作上、生活上、產品開發流程、公司長期營運上的反思。也因為是創立與管理集一身,為公司與產品營運負責,他特別提出一些與主流價值不一樣的觀點:
我最佩服與著迷的是,是 Jason 並非刻意倡議與講出一些「名詞」來吸引目光。而是越跟著他的文章脈絡來理解與思考,越能看到其中的細節與中心思想。10年前他提出一周工作四天,但隨著公司產品功能越多,人數增加,他也調整成夏天才實施這樣的措施。但這背後並不是工作天數的改變,是代表在遠距工作的型態下,管理者需要時時刻刻關注團隊與工作完成的平衡。
這也是實施遠距工作的公司需要注意的管理思維。
當疫情迫使許多公司開始施行「家庭(遠距)工作」時,他也提到 Work from Home 與 Remote Work 是不同的,特別是在管理者的心態。許多公司的 Work from Home 還是需要員工 8:00 - 17:00(固定時間)坐在家裡的辦公桌前,工作、互動,回覆訊息等,員工是在「被監督」下完成與實體工作一樣的工作;但 Remote Work 更多細節是指在會議的時間、人數參與的(刻意被)設計以及平時工作中的訊息傳遞的已讀/回覆的非立即性,都需要建立。
回到「以人為本」出發思考工作效率與協作可能,才是促成公司向上與往前的關鍵。當時出社會 1-2 年時,我無意間看到這部 2010年 Jason 在 TED 分享的影片:
Jason Fried: Why work doesn't happen at work | TED Talk 。影片中,他提出了辦公室設立目的與工作效率的關係,以及反問每個人是否思考過自己在辦公室工作的情境與完成度為何?當人們開始注重工作階段 (phase-based) 與專注度的分配時,會開始發現,在知識密集與需要創意構思的工作上,辦公室的設立其實
不是那麼必要。 那徹底的影響了我的生活觀以及對工作的選擇思維。
推薦最近幾篇我很喜歡的文章: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DHH) | 37singals Co-owner & CTO
https://thepoliticbackend.org/wp-content/uploads/2020/02/DHH.png
相較於同事 Jason Fried, DHH 則是我眼中「非典型」的理工男。除了用數據說話外,他的文章用字都有點艱澀。每次讀他的電子報,都要邊讀邊查真正的本意。但能左手寫程式,右手產文章的資訊人實為少見。除了是 37signals 的技術長外,也是 Ruby on Rails 的技術發起人,更是一名業餘賽車手。
這幾個網站與文章都是我不斷會重新拿出來思考與質問自己的。在做事、做決策前,若有多些「系統」與問題背後的「原因探討」,我能否長出自己的一個決策樹 (Decision-making Tree) 並且更了解自己可以在哪裡發揮所長,省力加乘。
Tim Ferriss | 思想家、生活實驗(踐)家、Podcaster
https://assets.entrepreneur.com/content/3x2/2000/20170105192134-tim-ferriss-chair.jpeg
提到 Tim Ferriss 就一定不能錯過他出過的書和節目。《
一周工作四小時》、《
身體調校聖經》、《
Podcast - The Tim Ferriss Show》把自己有興趣的事都能研究出些名堂,並持續記錄與反思,Tim Ferriss 就是一個「學習實踐者」。若有興趣,也可以訂閱他的電子報,不定期會有他的觀點分享。而每周五則都會有一篇【5-bullet Friday】的文章分享他在生活中的實驗、聽的、吃的、喝的、閱讀...有趣分享。
我手上有這本
博客來-人生勝利聖經:向100位世界強者學習健康、財富和人生智慧 (books.com.tw) (記錄他在自己錄製的Podcast 多年來訪問過的人):這本書是當初 2017 年在常聽的 Podcast (播客) -
星箭廣播 後入坑。光看書名會很想棄書 :D ,但實際上,對人好奇的我在這本書裡面的確看到很多一流的人的生活態度與方式。發現其實這些大大們其實生活都很有其規律,然後勇於嘗試並總有一個準則不偏不移的在生命中引領自己向前。而這很有趣,因為會讓一個人不容易被外界影響,更能心平氣和地在對待身邊的一切。
如果說從學習中能找到樂趣,那跟著 Tim Ferriss 會挖掘出各行各業的「人」對事情的觀點 (並非全然同意) ,那個認識一個人的過程與學習是很享受的。
如果說求學階段是在學習增長面對未來社會的「技能」,那跟著這幾位分享者學到的,則是一種「思考態度」與「對自己的整理與管理」。在漫天的資訊流中,常常會被主流意識(資本主義、數大就是美) 牽著走的我,在點開他們的文章時,往往會有驚呼與頓悟 - 「對耶,其實可以這樣思考的衝擊與反思。」也更常會從他們提到的關鍵字,往外長出更多知識與學習。
這是我樂此不疲的生活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