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上茶感官品評課,連兩個周末假日全日課程外加下班後的K書時光,連著14天為了上班上課早起,專案工作的緊湊讓身體有點疲乏但心裡確實大大滿足。
因前一個文創產業工作,面對企劃與教育訓練工作項目,必須要為行銷第一線的伙伴們安排文化與產品行銷相關課程與體驗,尤其創辦人對閱讀與文化教育幾乎用鞭策不妥協的態度。記得有一檔捷克藝術家的琉璃創作展,引導教育第一件事就問:看過米蘭昆德拉的小說?聽過捷克的音樂?…一連串問號是先對創作者的生長環境與經歷背景,有一個立體的理解與想像,才能如剝洋蔥般嘗試感受貼近創作者的冥想世界。
另一回,甚至為了茶器系列的上市,企劃邀請茶藝師為大家示範沖茶技巧與品茶…,種種五花八門的貴賓文化體驗活動與訓練課程當時如煉獄難熬,如今卻深深感念創辦人對文化素養的急切與期待。即使離開了這份工作,創辦人幾年前也往生,向我們心裡大把撒下文化種子的心意,或早或晚總是會發芽長成。
2012年4月拉著愛人與好友上山,就是當時面對茶課題,想感受春茶採收茶園滿綠情趣,誤打誤撞去了「林益川製茶廠」民宿,茶園裡的民宿連開窗都是望茶的美妙景觀,直抓著老闆問何時要做茶要體驗一下,老闆說可能要到深夜了,一行人興致勃勃直說好,然後一路笑鬧到不知睡著聽不到敲門聲…我們…錯過了製茶。
晨起後彼此打趣很沒有誠意,老闆見我們就是享樂重於思茶只是笑笑,就引導我們看了團揉製程。上茶證照課老師提到平揉機心理被撞一下,這不就是當時在茶園看到的!感官記憶帶我回到南投杉林溪,滿山坡雲霧中茶園與製茶茶香,課程結束後就翻出早年的小畫,重新織起曾經的一段美好。
只是憑藉著一種近乎浪漫的心思靠近茶園,如同山上的雲霧仍是霧茫茫的不知茶,然後十年去了,茶依舊在生活裡陪伴,又因為證照課觸發識茶另一階段。好好地認識與品茶。課程中面對術科與學科,術科巧妙地連結起碎片般感官體察,重新建構累積記憶。
喝茶,又讓我更靠近了自己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