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了,那我呢?自殺遺族的辛酸誰人知?

2023/10/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中國巴菲特」之稱的善祥基金董事長關善祥突傳出自殺過世的新聞,得年38歲。放眼全球,大約每40秒就有一人自殺,當我們在揣測這些逝者生前的痛、苦、嗔、癡、怨時,留下的人難道不該被關注嗎?

近年來,藝人艾成、李玟都因憂鬱症選擇提前結束自己的一生,面對自殺的新聞,我們往往討論著逝者生前是為情所困、是負債累累、是久病纏身抑或是一時的不順遂,這些原因族繁不及備載。但離開的人永遠離開了,留下的人卻得負重前行,背負著大家都不想當的「自殺者遺族」繼續前進。

為什麼你不在他生前多關心他呢?難道他自殺前都沒有徵兆嗎?為什麼他會自殺呢?為什麼你們不帶他去給醫生治療?每一個問句都像是一枚砲彈,無情的射向這些留下來的人,有人默默承受、有人放聲哭喊、有人情緒崩潰。一切的問題找不到完美解答,唯一不變只有躺在棺材裡的人不會再起來了。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逝者終究是安息了,不管怎麼死的,大體化妝師和修復師都能讓逝者盡量完整地躺在棺木裡,眼睛閉著,好似睡著了一般。但夜不能寐的反而是自殺者遺族。我常常在想,現代科技發達,自殺防治、自殺預防的資料唾手可得,好像防止自殺變成一件好簡單好簡單的事一樣。但真的好簡單嗎?

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整理出的自殺未遂者之訪談資料顯示,約50%的自殺是在10分鐘內衝動決定的。泡杯咖啡、出門倒垃圾或打個盹,悲劇可能就發生了。

「只是泡杯咖啡,他就跳下去了…」

「只是出門倒個垃圾他就在房裡上吊了…」

「只是睡一覺,隔天醒來發現他燒炭走了…」

Q:難道他自殺前沒有徵兆嗎?A:可能真的沒有明顯徵兆。

Q:為什麼生前不多加關心呢?A:憑什麼一口咬定家屬沒有關心逝者呢?

Q:為什麼不帶他看醫生?A:事實上常常病歷表、藥單都拿得出來,但人還是走了。

Q:為什麼他要自殺?A:這問題只有離開的人才知道。

自殺者遺族難以向外界述說自己的痛,更多時候他們選擇獨自承擔壓力。再加上自殺防治的宣導,反而使他們陷入無法拯救至親的自責中。自殺的發生更是突如其來,不像纏綿病榻,多少有心理準備。自殺者遺族可能要承受的情緒包括內疚、震驚、恐懼、悲傷、憤怒和困惑等。有些人更因此患上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若未接受心理輔導和正規的醫療。未來的某一天這些遺族反倒成了下一個自殺者。

如果你是自殺者遺族,或是身邊有人正承受著相同的痛苦。可以試著這樣做:

  • 接納自己的情緒和感受:難過、憤慨、悲傷和哀怨,這些情緒都是正確的。坦然面對這些情感,給自己一段留白的時間。深陷回憶漩渦是正常的,這是在乎的表現。但重整好心情後,學習把重心回歸到自身,好好愛和珍惜自己。當你能夠與旁人侃侃而談與自殺者相處的種種時,你已經做好準備繼續前進了!
  • 改變生活的步調和心態:懷念逝者的同時也要承認生活已發生巨變。可以書寫日記來表達思念。旅行、學習一件新事物、運動等等都可以轉移情緒並給感情一個出口,對於療傷都有幫助。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能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如果對於自殺及相關法事有疑惑,可參考:對不起,人間讓您受盡委屈-自殺者的後事處置細節公開。

40會員
61內容數
齁-是當你接到一屁股鳥事的時候會發出的嘆息。黑-是在看見人性陰暗時黑化的過程。給自己一個機會記錄下殯葬業的見聞,也讓大家了解這些英挺西裝背後藏著的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