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法國和台灣合拍的《榮耀之路》,讓我有幸可以欣賞到台灣在法國人眼裡既迷幻又衝突的街景,彷彿是哥哥伊斯梅爾和弟弟埃沙看似無法契合的兩個靈魂,因為愛而碰撞出來的美麗火花。《榮耀之路》原名為《For My Country》,看片名以為是關於勝利與國家的故事,有趣的是劇情背景卻橫跨了三個不同國家,原來這些地方分別保存了兄弟倆僅存不多的回憶,也承載了他們之間既矛盾又複雜的情感,這也是本片最動人之處。

本片滿懷誠意的呈現出道地的台灣,從詹記麻辣鍋、永和豆漿、西門街頭、廟宇、一直到101煙火,每一顆鏡頭都充滿了本土情懷,台灣觀眾看了必定感到又驚又喜。然而當經典的景點越疊越多,就越感受到本片觀光和宣傳的刻意感,台灣明明在故事裡扮演了關鍵之地,但是最重要的兩位主角,不知道為什麼一到這裡卻被刻畫地如此扁平,不管是衝突橋段還是和解情節,許多場景似乎都是為了配合景點而編寫出來的。儘管在劇情的編排上,這個設計是蠻符合邏輯的,但我認為就整體的氛圍來看,觀影者會因為這些因素失焦,而產生出戲的感覺,我想這是最可惜的地方。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不同的土地,展現了埃沙不一樣的人生樣貌。從個人到家庭,從家庭到國家,撿起時間的碎片、放下過去。原來這是一部真實事件改編作品,這也是導演獻給自己弟弟的最大致敬,儘管法國沒有辦法還給他們一個榮耀的時刻,但最美的兄弟情誼將會被保存在這永恆的畫面裡。
======
這裡將會定期於更新電影資訊和心得
歡迎追蹤——
FB|地瓜嗓さん
IG |@digua_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