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室回聲|滅苦的唯一之路

2023/10/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要改變的不是人生,而是『習慣』

一個習慣往右走的人,其實是一直『決定』往右走,
若要他改成往左走,需要『動機』,
動機的強弱會決定『動力』,
『動力』的持續性則和『決心』相關,
決心的堅定程度,則取決於這件事情對一個人的『利益程度』

因此才會經常看到,一個欠債千萬的人,透過努力不懈的工作而還清負債...或是突然遭逢變故,但又有老父母或孩子要照顧等等...
被逼到無路可退的人,其『決心』已經攸關生死,於是非常堅定。

若想要改變,則必須要先有強大的決心。
以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其實並沒有太多人真正地想要『改變人生』,就如同俗話所說『不見棺材不掉淚』。

修行就是在避免這樣的狀況。
譬如,在自己還身強體壯的時候,就開始養生;又或者在還沒有生病之前,就學習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平衡,而不是生了病才去找醫生。

換句話說,修行可說是一種『心的預防醫學』

但,如何在還沒有遭逢變故的時候,就看到災患呢?
佛陀講得很清楚,那就是『四聖諦』中的第一條:

苦聖諦。

要去看到只要出生在這個世界上的眾生,都是在受苦的。
只不過,有些人的苦得像黃蓮,有些人的苦如同咖啡,有些人的苦像是75%的巧克力,有些人的苦像是苦瓜。

打從在母胎之中,直到呼吸停止,只要有這個肉身,就無法避免最基本的衰老、病痛與死亡。
若一個人無法接受這點,還覺得人生很快樂,那麼就不會踏上修行之路,就會繼續品嚐人生的五味雜陳,在七情六欲中翻滾。
以佛陀的教理來說,第一關就刷掉了。

四聖諦的第二關-苦集聖諦

苦是一種感受。
當『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觸到了』境界(=目標/所緣)後,就會產生感受。
而察覺到『苦是從何而來?』就是要去觀察『六識觸到目標』的來龍去脈。

若以正確的見解,就能從中看到了一切苦來自於兩種邪見:

  1. 將一切無常認定為『常在』或『滅斷』
  2. 將一切無我認定為『有我』和『我所/我的』
你曾經認真去數看看,自己一天要講多少次的『我』字嗎?

人們喜歡『我』這個字的程度,遠遠超乎每個人自己的想像。

譬如,嘴巴上很愛說『隨緣』或是『隨便』,

真正地誠實以對,都是在情況或是對方的言行不如『我』意,而自己又無能力或無意願去改變狀況之下,才索性把『反正得不到就算了』或者『不聽我的就拉倒』,美化為了『隨緣』,因為這樣聽起來似乎比較灑脫。

殊不知這種無知,實際上卻讓自己更陷入了痛苦的流沙洞。
還一代又傳給一代,變成了習慣。

談『改變』不容易之處,在於是否看出了自己是蹲在溫水湯中的青蛙。
而『在真正的災難降臨之前改變』之所以不容易,則在於是否能有正見、正思惟。
明確地朝向改變的目標前,就是要保持正念和正定。
不斷地養成新的習慣,那就是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

只要能稍微映照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就會清楚明白為何佛陀會說:

八聖道是唯一通往解脫之路。

深深地感恩頂禮佛陀無上的智慧。

帝賢
帝賢
一個目前仍在世間修行的凡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