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問必答的回聲】拿掉"早知如此"這個金頭箍吧...

2023/07/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或許你我都有那麼一刻,會這樣想:
如果我早一點(這樣那樣...)那就好了
每個人幾乎都聽過這句:『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但事實上,這句話對人生並沒有什麼幫助,只是一個自己給自己戴上了金頭箍,還自己念了緊箍咒,搞得自己頭很痛一樣的行為。
因為沒有任何一刻--真的是沒有什麼『早一點或晚一點的那一刻』。
每一刻,都是完整獨立,出現就消失的獨一無二的一刻。
無從比較,而且一切都很好,一切都夠好,
一切都如同它出現又消失的那般好。
若仔細去觀察講出『早知如此』時的心態,無論是當遭遇順境或逆境時,我們的不放手或不放下;放不下或過不去;想抓取或貪求,背後都藏著一個『有所求』『有所要』,更深層的欲望,是『匱乏感』,此感受來自於『貪』
然而,並不能就一概而論,斷言所有的『貪』都是不好的!
雖然在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中,貪嗔癡,是三毒,是使我們心靈不平靜的重要因素。
但,若是在沒有養成正念、正見的狀態下,全面性地斷除,可能會使一個人陷入危機,必定要按部就班,不要墮入斷見或邪見。

所以,我把這種所求或所要,想成是火焰。
點燃心中的火苗,為自己帶來熱與溫暖;帶來光明並照亮前程。
沒有好或壞、對或錯、有益或無益,火焰只是火焰,能量就是能量。
可以把火焰當做是火箭的推動力,促使我們去爭取、去捍衛;
或者是將這團火焰當做是營火,令人們團結、共享;
又或者是將這團火焰當成是祭祀的火台,讓自己投身其中,做一隻浴火鳳凰,透過火焰的毀滅帶來新生;
或者就只是成為一盞燭火,靜靜地在黑夜中搖曳,照亮...
很美麗而正當的所求和所要。
若想要有效運用火焰的能量,就要去接受:
所求和所要,並不完全等於求得和要到。
很單純地去做,很淡然地去受--這就是一種無為(ㄨㄟˋ),不為(ㄨㄟˋ)了結果而去做。
清楚明瞭:一切自有因果。
所以心中沒有一個被錨定的結果,便不會產生種種的『早知道』
  • 早知道我就(不)去了。
  • 早知道我就賣/買了那張股票。
  • 早知道我就(不)答應你了
一切的早知道,背後都有一個特定的如意結果,也都假設每一個行動都應該得到其相對應的回報。
緊接而來的情緒就是遺憾、自責、罪惡感、後悔...全都是低頻能量的情緒,時間日久,身體就會因此遭受損傷。
所有的感受都只是用來提醒我們,背後有一個被我所執取的信念存在
這全都是妄念。
因為,雖然我很想說得很篤定,但或許對於已經達到四果境界的阿羅漢或是佛陀等級的人來說,確實還是有可能做到...
不過,倘若不到那種境界的話,我們真的絕大部分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
充其量,只是透過一次次的規畫和想像,使得自己有什麼都知道的錯覺,才妄生了心中的如意結果。
所以,不要去想像一切,不要去假裝自己知道,或責怪自己不知道。
這是一種無為(ㄨㄟˊ),不去做這些虛幻的行為(ㄨㄟˊ)。
《道德經~第五章》有句聽起來挺血淋淋的名言: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這並非無情,而是深切地相信:一切自有其道理。
任何的存在,都必然需要被存在。
OK,我知道,有人現在會想繼續去追問:
那是誰需要它存在?是誰讓它存在?是神嗎?是佛嗎?是無邊的宇宙合一意識...?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做?為什麼是我而不是其他人?
當我們還在修行的路上,提出這些形而上的問題,只是浪費寶貴的精力和時間。
如果哪一天,離開這個身體之後,真的遇得到誰可以問,真的還想問、還記得問的話,就會得到答案。
但至少,現在,我也不知道。
只是我根據一些體驗,並相信聖者賢者的經驗,選擇繼續相信。
不管我根據絕對是偏頗而主觀的認定,覺得這樣那樣的人事物境,是好是壞,但那絕不代表那些這些『真的』是好,或是壞。
或許,我還是會試著描述或表達一下,但我已清楚明白,一切其實是貨真價實的自言自語。
帝賢
帝賢
一個目前仍在世間修行的凡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