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學著如何打造人們願意使用的產品,但是我發現要找到產品點子真的比想像中困難很多。
之所以困難,很可能是因為我不知道(1)人們喜歡什麼產品?(2)什麼樣的產品才會有足夠的使用者?(3)這個產品是要透過廣告還是付費賺取收入?(4)怎樣的產品我才能靠一己之力做出來?
看不同產品最大的目的無非是了解:
1. 哪些產品需求很大
2. 哪些產品人們願意付費
3. 不同產品如何賺取收入
4. 做單一產品或是多產品的優缺點
5. 各個產品的實作難易度如何
最後根據得到的資訊,我們就有機會找到自己可以實作、且能滿足自己目標的產品(目標可能是練習開發、累積作品集、增加收入等等)。
在摸索了一陣子之後,我發現產品要看得夠多,我們才有辦法慢慢的從中找到一些規律,並且探索出自己究竟可以打造哪些產品。
所以我稍微歸納整理了一下,大概至少有十種以上的方式,可以在不同的管道研究不同的產品。
礙於文字篇幅的關係,這篇貼文會先介紹三種探索點子的方式。他們分別是(1)研究排行榜(2)時光機理論(3)吃自己的狗糧。
▋1. 研究排行榜
在很多應用程式商店都有熱門App的排行榜,像是App Store、Google Play商店等等。
我們可以試著把這些排行榜的資料給找出來,看看有哪些工具是最常出現、有高付費率的。
最常出現表示需求很大,像是記帳、專注、冥想、睡眠追蹤等等。這些領域的內容因為需求很大、試用者的想要的功能又不見得一致,所以有機會產出很多需求不一樣的產品。
高付費率則表示,使用者很願意為類似的服務付費。相較一些使用率高,但是人們不願意付費的產品,付費意願高的產品顯然有機會為開發者帶來更多的現金流。
試著多看看這些排行榜,可以讓我們更佳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以及他們願意為哪些服務付費。
▋2. 時光機理論
簡單來說,時光機理論就是將某個地方已經盛行(或即將盛行)的模式,搬到環境類似但還沒有該服務的區域。
時光機理論最著名的踐行者,應該就是軟體銀行的創辦人 — 孫正義了。
美國的網路產業一直都比日本發達,當時孫正義在美國已經投資過了Yahoo,並見證到入口網站的威力。所以不久後,他就回到日本成立雅虎日本公司,軟銀控股51%,雅虎日本成為日本最大的搜尋引擎和門戶網站。
同樣的,預見到中國的電商環境即將要猛烈成長,孫正義不久後到了中國投資了阿里巴巴取得了大量的股份,當阿里巴巴上市後軟銀賺進了大把的鈔票。
如果平常就有在使用國外的服務或網站,當發現有一個服務或是工具在台灣沒有提供服務,那就可以思考有沒有機會搬到台灣。
比如說在2010年左右歐美開始盛行各種線上課程平台,像是免費的Cousera、付費的Udemy。過了幾年後台灣的線上課程平台也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
▋3. 從自己身上找答案
「吃自己的狗糧」這句話常常被用來形容,當自家公司推出了一個產品之後,相關的負責人應該在日常使用,這樣可以更快地找出問題並及時修正。
透過找尋自己生活中的各種痛點,其實也是一種尋找產品點子的方式。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有各式各樣的需求,比如說希望有人可以幫忙倒垃圾、晚餐不想出門有人可以代買、希望可以記錄自己的睡眠情況等等。
而根據這些需求,往往會產生對應的服務或是產品。比如說代丟垃圾服務、UberEat、睡眠紀錄App等等。
當自己持續有某些需求時,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可能也有不少人有類似的需求,畢竟這個世界上可是有70幾億人口。
比如說Uber的創辦人據說是在巴黎旅遊想要叫計程車時,因為叫不到車,所以產生了想要做一個叫車服務的念頭,進而衍生了Uber這個服務。
既然自己有某個需求,不仿試著用某些方式打造出一個流程、或是自動化的產品,讓它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如果自己願意持續使用這個產品、甚至為這個產品付費,那在世界上70幾億人中也許可以找到100、甚至1000個人願意每個月付你100塊使用這個產品。如果可以做到,那應該也是一個很不錯的產品了。
▋小結
以上就是三種可以探索各種產品點子的方式。透過這些方式,我們應該可以找出不少的點子,並且分析他們的各個面向。
另外,切記在研究產品的同時,要多花一點心力研究這些產品如何賺取收入。畢竟不同產品有不同賺取收入的方式,可能是廣告、付費、聯盟行銷或是其他方式。不同賺取收入的方式很有可能需要不同的操作。
經過這樣不停的訓練,相信可以慢慢地培養對產品的敏銳度,也會越來越知道有哪些適合實作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