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半個臺中人,似乎沒有真的了解臺中,在臺中的日子,埋在學校中、補習班和往返的車上。對這個建構在臺中的故事,跨了幾個世代,劇情從生活到百轉千迴,住在一起,不見得了解彼此,那些拗著的脾氣,都在故事的情節中超展開,是本好看、以女性為主角的小說。
小時也住在老屋中,對於木框窗戶,以及和式的拉門並不陌生。四個房客與一位房東,發展出來的竟像是兩對情侶和一個旁觀者。隔音不佳的房屋,和每一個因著家裡希望多些社交而選擇共宿生活的房客。當他們一起吃飯、一起生活,一起在日常中,展現出成長過程帶給他們的種種影響,就是這書一開頭日常的部分。
中間穿插的,則是懸疑似的古物出現,一本日治時期食譜,還出現了栞這個異體字,若不是有注音,還真不知道就是念ㄎㄢ,意思和刊相同。食譜的內容式當時的日式台菜,就是女生看到食譜會想要復刻料理,有烹調自主習慣的人,更是如此。食物總是打開話匣子的催化劑,聊著食物的色香味,品嘗起除了食物本身以外還添加上的情愫,這小說就因此精彩一些。
文學院的女生總有一種特別的氣質,在書中還出現不甚熟悉的BL小說,這主題沒涉獵基本也不影響閱讀,只是覺得時代改變中,這樣的主題除了變得平常以外,還能成為研究的對象。母胎單身沒交過男朋友也沒交過女朋友,對於感情這檔事,真心比對各種書籍遲鈍得多,看著書中角色的二愣子行徑,不免也懷疑自己或許很多時候也是這德行。
曲折的故事要到終章才開始。這個建築的來歷,和大時代的軍眷關係密切,台海危機前後的大移民潮,拆開了親屬,卻埋著秘密。全等到故人已去,才真相大白。對於愛的表達笨拙與對各種不同情愫的反應貧乏,造成的種種相互不理解,就都留下了些遺憾,糾結著幾代的複雜關係,在作者的安排下一一掀開,親情愛情、國仇家恨。我是誰?我在哪?這問題好像很蠢,但認真想想,還真不一定有個肯定的答案。
根據考據安排的小說,可以看見各處作者細心的安排,書後的各樣書評,也點出了這本書特別的地方,建立在真實的建築中,一個關於小人物、大時代的故事,也能用這種方式呈現,是看小說的時候沒想到的,隨著許多滋味豐富的食譜復刻改良的餐桌閒話,跟著角色一起倒抽一口氣。原來如此!
推薦給也想看看輕鬆小說的朋友,如果你也喜歡這位作者之前的作品,風格很類似,但說著不一樣的故事。你也許沒想過,在臺灣可以有這麼多超展開的故事,但看完書你會更希望在生活中也發現一些有趣的、沒有注意過的小事。也許都透漏些什麼,只是還沒說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