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嘗試探索與描繪當代女性的『身體』如何『經驗』日式老屋這個歷史建築『空間』。更進一步說,餐桌作為時代的縮影,體現當下時空裡族群與文化的匯流,我同樣設想這個建築裡的餐桌又將如何展現時代風貌?

五位女性住在歷史建築中的化學效應
《四維街一號》的主角有五位,包含女屋主兼房東,加上四位就讀研究所的年輕女房客,故事的進行在五人之間穿梭,以平均的份量讓每位角色訴說自己的故事,及她們同住後的化學效應。若要說對於楊双子最深的印象,大概就是對於女性內心世界的細膩描寫,而這樣的特典也展現在 《四維街一號》當中;儘管五人的風格迥異,但作者依舊能夠用文字,立體地刻劃出每一個人的形象。
不過相對於《臺灣漫遊錄》,《四維街一號》在展現輕鬆風格的同時,整體的結構也相對鬆散,對於喜歡少女、少男漫畫類型作品的讀者,或許會感覺可愛;但另一方面,也會讓不習慣這類文學的讀者,因為過於發散的對話感到出戲,而其中解謎的部分,又不夠精彩到足以說服讀者。
元素相似 風格卻與《臺灣漫遊錄》不盡相同
儘管在虛構、美食與女性交往等部分, 《四維街一號》都與《臺灣漫遊錄》相似,但兩者包裝的內容物卻完全不同;《四維街一號》屬於清新小品,若是口味比較重的讀者,在閱讀前恐怕要改變一下期待,或者另選佳作,以免敗興而返。
(本文與華藝電子書合作,文章連結:https://reurl.cc/MOvx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