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昌的唱片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台北市立美術館「一一重構:楊德昌」回顧大展有一整面牆陳列他的老唱片,都是六十年代所謂「B版」的台製翻版:為了節省成本,外封是塑膠袋夾著薄薄兩張紙,早期多半是單色或雙色印刷,後來才有四色彩印。起初售價台幣八塊,後來漲到十塊、十二塊,仍是便宜。

牆上有大家比較熟悉的貓王Elvis Presley和拖把頭時期的The Beatles,也有抒情歌王Andy Williams和「五黑寶」The Platters(當年有聽英文歌的都認識他們)。有民謠的Bob Dylan、Joan Baez、Peter Paul & Mary、Simon & Garfunkel(上面三組是洋歌聽得稍多也都會認識的)、Donovan、Judy Collins、Tiny Tim(這三位就算是略『進階』的了),還有迷幻搖滾的Jefferson Airplane、Jimi Hendrix、Janis Joplin、Country Joe & The Fish(皆屬張狂浪蕩的青年革命之聲),以及重搖滾的Cream、The Who、Led Zeppelin(都是英國重搖滾宗師)、Blue Cheer、Iron Butterfly(兩支美國重搖滾先驅),草根搖滾的CCR(當年紅極一時,但聽慣抒情曲的普通樂迷可能嫌粗嫌吵),和Mike Bloomfield、Stephen Stills、Al Kooper共飆的名盤Super Session(三位都是搖滾史大神),以及劇場改編電影名作Hair原聲帶(此專輯是嬉皮文化的時代象徵物)......。

這面牆滿是青春革命的激情,濃濃的「次文化」氣味,遠不只普通「熱門音樂」粉絲的品味。除了角落的「暢銷一九六五年最佳十六曲」和「南國情調」兩張精選輯(好吧,再加上Andy Williams)比較跳tone,這算是一個重度、深度文青樂迷的聽覺世界一隅。算算楊德昌的年紀(他生於一九四七),這些唱片大概屬於他十八歲到二十多歲的時光。

這一面牆讓我見識了那年頭翻版唱片場景之豐富多元,如何可以在戒嚴時代的台灣滋養飢渴好奇的文藝青年,讓他們的聽覺宇宙能與彼時舊金山、紐約、倫敦的嬉皮青年同步並進,非但不受審查制度箝制,亦大大超越「AFNT美軍電台」相對馴化的口味(AFNT是不會播迷幻搖滾和反戰民謠的)。

衡諸當年文藝審查制度之嚴密,這些寫滿革命、反戰、嗑藥、性解放的歌如何能通過翻版唱片在台灣社會橫行無阻,是我始終好奇的事(當時版權法規尚不完備,翻版西洋唱片無法可抓,合法出版的本土唱片反而屢遭查禁)。要知道,那是台灣男生頭髮留得稍微長一點,就會被警察抓進派出所強迫剃頭的時代呀。是因為翻版躲掉了審查機制,民間也沒人要當「爪耙仔」審聽、檢舉嗎?但不只翻版唱片,當年電台節目偶爾也會播西洋排行榜那些張牙舞爪的歌。我曾問過長輩箇中緣由,他們想了想,說:也許那時候負責審查業務的人英文程度太差,根本聽不懂吧。

其實大部分喜歡「熱門音樂」的台灣聽眾大概也不會有窮究歌詞的心思,能夠開採出那些唱片裡真正「危險成分」、讀懂那些訊息的文青,畢竟是極少數,楊德昌便是其中一個。

所以那年頭的文藝青年,也能在重重審查、規訓、禁制的夾縫中,創造出精神世界的「自為空間」。音樂如此,電影也是。家用錄影機得等到八十年代初才普及,那之前的影痴若非碰運氣期待片商正式引進少見的藝術電影(他們會為了一部稀罕電影遠赴外縣郊區小戲院『朝聖』),就只能糾集同好在「試片室」放映那些「准映執照過期,卻未被片商銷毀」的小眾名作。就這樣,一代人也看了費里尼、雷奈、高達、安東尼奧尼、庫柏力克、柏格曼、黑澤明、成瀨巳喜男、小林正樹......。

至於,讀盜版翻印的禁書(封面經常改書名、換作者以避險),更是幾輩文青的共同記憶了。禁忌愈多,好奇與飢渴就愈熾烈——有時會想:若非國民黨的禁令,會有那麼多人地下傳閱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和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嗎?。

那年頭,文青的音響器材,大抵以方便實惠為要(要認真玩音響,除了錢,還需要空間,大部分文青玩不起)。我猜青春時代的楊德昌聽那些唱片,主要還是手提式唱機,不大可能是連著擴大機的Hi-Fi音響(六十年代後期,立體聲音響在台灣還沒有普及吧?)。B版壓片音質本就無法和進口原版唱片相比,在「發燒友」耳中多半是不合格的。但真正的好音樂永遠不挑器材,光憑一部手提唱機,也足夠傳遞強烈激情和啟蒙震撼了。

那面牆只是青年楊德昌聽覺世界的一小角,卻已足以讓我管窺一代文青「自力救濟」的「文化構成」。

(寫給《財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世芳的沙龍
2.2K會員
1.7K內容數
馬世芳2017年迄今的部落格,2021年遷至方格子。包括音樂文字、廣播節目側寫、隨筆、食譜等。
馬世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29
很多江浙館子都有這道盆頭菜,涼吃。自家做,掌握去籽、塞肉技巧就不難,熱吃也好吃,非常下飯。
Thumbnail
2024/01/29
很多江浙館子都有這道盆頭菜,涼吃。自家做,掌握去籽、塞肉技巧就不難,熱吃也好吃,非常下飯。
Thumbnail
2024/01/08
願我們的社會能朝文明進步的方向挪動,哪怕只是一點點。
Thumbnail
2024/01/08
願我們的社會能朝文明進步的方向挪動,哪怕只是一點點。
Thumbnail
2023/10/30
甘香糯嫩,一口上天堂。
Thumbnail
2023/10/30
甘香糯嫩,一口上天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些寫滿革命、反戰、嗑藥、性解放的歌如何能通過翻版唱片在台灣社會橫行無阻,是我始終好奇的事。
Thumbnail
這些寫滿革命、反戰、嗑藥、性解放的歌如何能通過翻版唱片在台灣社會橫行無阻,是我始終好奇的事。
Thumbnail
當時的我,夢想好簡單,我總在心裡告訴自己,等長大以後,賺了錢,我一定要常常逛玫瑰,一一把喜歡的歌手的作品,收藏起來。
Thumbnail
當時的我,夢想好簡單,我總在心裡告訴自己,等長大以後,賺了錢,我一定要常常逛玫瑰,一一把喜歡的歌手的作品,收藏起來。
Thumbnail
有一類黑膠唱片,擺在二手唱片行,永遠放在陰暗的地下室或角落的死貨區,常常成套盒裝盒裝地出售,平均一張可能連一百元也不用。然而縱使這麼便宜,也很難賣得動。是賣相不好嗎?不,這類唱片品相通常非常優秀;那麼,肯定是錄音非常差了?非也,動態驚人,音場穿牆而出,深到對街,大可當作最上乘的發燒測試片。 這類唱片
Thumbnail
有一類黑膠唱片,擺在二手唱片行,永遠放在陰暗的地下室或角落的死貨區,常常成套盒裝盒裝地出售,平均一張可能連一百元也不用。然而縱使這麼便宜,也很難賣得動。是賣相不好嗎?不,這類唱片品相通常非常優秀;那麼,肯定是錄音非常差了?非也,動態驚人,音場穿牆而出,深到對街,大可當作最上乘的發燒測試片。 這類唱片
Thumbnail
對比時下流行的厭世風潮,毫無疑問這張原聲帶除了唱出正港快活的江湖底氣外,亦深刻反應當時的社會現實,在幫派耍狠械鬥的故事背景中,呈現出頹靡的生活態度與亂世中的浮華都市景象,更重要的是成功地用音樂創作具體唱出劇中不同角色的心情故事。三十年後的今天其經典地位依然難以撼動,是只有那個年代才可能產出的完美傑作
Thumbnail
對比時下流行的厭世風潮,毫無疑問這張原聲帶除了唱出正港快活的江湖底氣外,亦深刻反應當時的社會現實,在幫派耍狠械鬥的故事背景中,呈現出頹靡的生活態度與亂世中的浮華都市景象,更重要的是成功地用音樂創作具體唱出劇中不同角色的心情故事。三十年後的今天其經典地位依然難以撼動,是只有那個年代才可能產出的完美傑作
Thumbnail
「為了最好的音質,我寧可花掉大量的零用錢去買TDK的空白錄音帶」——座標〈台北〉。 那是一個音樂取得不是去買CD、卡帶,就是拿起空白錄音帶放有錄音功能的收錄音機,趕在在電台DJ播歌的前幾秒、前奏出現前按下錄音鍵,錄下可以一直重複播放自己喜歡聽的歌的年代。 *
Thumbnail
「為了最好的音質,我寧可花掉大量的零用錢去買TDK的空白錄音帶」——座標〈台北〉。 那是一個音樂取得不是去買CD、卡帶,就是拿起空白錄音帶放有錄音功能的收錄音機,趕在在電台DJ播歌的前幾秒、前奏出現前按下錄音鍵,錄下可以一直重複播放自己喜歡聽的歌的年代。 *
Thumbnail
舊時的記憶就像是埋藏在雪地裡的百寶箱,若久不探訪,隨著時光匆匆流轉,便要失了蹤跡遍尋不著;懷舊的念想像是張開翅膀的美麗蝴蝶,引我踏查記憶中的藏寶圖,撿拾過往散落的影音碎片,慢慢拼湊出曾經美好。「午後留聲機」將我僅存的聲光印記換化成隻字片語無限迴放,以承載未來腦中可能一片空白的風險。
Thumbnail
舊時的記憶就像是埋藏在雪地裡的百寶箱,若久不探訪,隨著時光匆匆流轉,便要失了蹤跡遍尋不著;懷舊的念想像是張開翅膀的美麗蝴蝶,引我踏查記憶中的藏寶圖,撿拾過往散落的影音碎片,慢慢拼湊出曾經美好。「午後留聲機」將我僅存的聲光印記換化成隻字片語無限迴放,以承載未來腦中可能一片空白的風險。
Thumbnail
耳聞感傷唱片行很久了,但一直停留在「久仰大名」的階段。終於、趁假期迎著久違的陽光、走訪久違的台中市區,得以順路將感傷唱片行收進行程,不再只聞其名... "懷舊是時光倏忽回到過去 感傷則是彼時的故事未竟" 感謝在台灣有這麼一家感傷唱片行,把我內心不想結束、以為未竟的青春、得以繼續延長。
Thumbnail
耳聞感傷唱片行很久了,但一直停留在「久仰大名」的階段。終於、趁假期迎著久違的陽光、走訪久違的台中市區,得以順路將感傷唱片行收進行程,不再只聞其名... "懷舊是時光倏忽回到過去 感傷則是彼時的故事未竟" 感謝在台灣有這麼一家感傷唱片行,把我內心不想結束、以為未竟的青春、得以繼續延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