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罪法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應當先發慚愧懺悔心,復次讀誦大乘經典。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又名《聖大解脫經》、《大通方廣經》、《方廣滅罪成佛經》。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又名《聖大解脫經》、《大通方廣經》、《方廣滅罪成佛經》。

三皈

南無佛陀、難無達摩、難無僧伽

末學在努力控制悲傷的內心、全力積極參與自家貓咪臨終後的七七佛事中,為此有緣的生靈尋找淨土般的埋葬地之際,因而找到了心中所屬的道場,故往昔在家自我修行(供養佛像、法供養)六年的我,算是因此機緣,坐入道場了,也得以此善緣,與諸位道德高深、學識淵博的僧侶等善知識結緣,所謂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者不能少,次序不能亂,如今終於三不缺一了,甚感欣慰!(這三不缺一的觀念也是在閱讀聖嚴法師的《正信的佛教》一書中得到開示的。)

共修

法供養、慈悲心

在 49 日(包括頭七至尾七)積極投入參與的佛事中,無論是地藏法會大悲懺水懺,抑或是曾抄寫的〈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梁皇寶懺》卷一至卷九(卷十我則改以讀誦方式法供養有緣眾生),或是尚未參與、未來預定即將參加的水陸法會藥師佛法會,如與坊間不如法的宗教事業體以法會為盈利項目相比較,從積極投入法會參與中,只要具備正信、正念,必能(以此同頻)找到正規、修行如法能真正統領大眾修法的道場,在具備正信的道場裡,從真誠法供養三千大千眾生的佛事中,體悟如來自性自然而然所發起的慈愛之心(喜見眾生得樂之心),及與時俱生的大悲心(不捨眾生受苦之心)。

滅罪

懺悔心、慚愧心、持戒心、精進心、為眾生離怖畏得安隱之心

真正消滅罪業的是那顆心,藉由禮佛拜懺培養對累世著下的錯誤的慚愧心,並且配合六波羅蜜的方法,願意持戒守護六根清淨、願意精進閱讀大乘經文的精進勇猛心、不吝嗇財力乃至親力親為能力上的佈施、為眾生提供安穩之處的離怖畏之發心,都能轉化與眾生定數中的關係和命運,讓他們均發菩提心,如同〈迴向偈〉的「悉發菩提心」,進而一起成為佛法同學,並共同發願未來在忉利天宮遇彌勒尊佛授記、共同成佛的目標。

而在所有懺文中,文字量較為短的為梁武帝撰寫的《摩訶般若懺文》,較長的為《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前者字數兩百多字,適合忙碌的上班族自修 ; 而後者為能滅四重五逆之罪的長文字經典,目前末學正在鈔寫這本經文,從世尊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到無限的佛慈悲之能量,亦鼓勵讀者能上網讀線上書的經文,或是有空可以撥出時間鈔經,必能有所啟發,進而對無上正等正覺(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心)有所感悟,共勉之。


請經

此經典即是藏人每天不捨停轉的「轉經輪」中之經文。

若人受持此經,滅除重罪,功德無量,十方國土,隨意往生。

上述之滅罪寶典可由誠品線上訂購,關於《大通方廣經》的概述,請點

溫馨提醒:經末學抄寫經文卷一之內容後(經文內容已提示對經文的態度要非常慎重),建議請書回家的佛弟子要以非常尊敬佛經的方式供養此經書,書寫讀誦將內容流通外,要置於高處,不可面對廁所、廚房、夫妻房、床尾,不可放置於低於腰部的低處或是鞋櫃上,不可腳踩或置於床上,更不可在經文前裸體,生活應變上則建議以潔淨的布蓋上經文較為適宜 ; 讀經時不可飲食亦不可講手機,翻經前注意儀容整潔和坐姿 ; 讀經過程如需暫停,應當先行關閉經典 ; 再者,讀經場所需要潔淨整齊,以示尊重。

如無法做到如法,且家中有毛小孩,建議可直接閱讀線上書,此等方式較不易出錯。


祈願讀者們 禪悅法喜充滿,得佛上味,甘露滿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川甜品坊的沙龍
35會員
92內容數
科普八字典籍之唐朝的【窮通寶鑑】、 宋朝的 【淵海子平】與【滴天髓】,以及明朝劉伯溫(即劉基)的釋義本,並囊括清朝的【三命通會】,將容易被誤判、誤解、人云亦云以訛傳訛的八字議題重新提出、詮釋、重編,以軟體工程師理性的背景、命帶華蓋星的藝術天賦、且具備天德天乙守護的佛緣心靈,誓願為所有未來可能被誤解的孩童改寫其命運。
2023/11/30
祈願讀者見到末學的手繪文殊童子像,悉皆福智雙全,究竟圓滿。
Thumbnail
2023/11/30
祈願讀者見到末學的手繪文殊童子像,悉皆福智雙全,究竟圓滿。
Thumbnail
2023/11/23
私底下其實超級愛吃的我,在烘培課程中,叛逆地不按照制式食譜,自行開發了綠環保風味的 ...。 不藏私,直接公開今
Thumbnail
2023/11/23
私底下其實超級愛吃的我,在烘培課程中,叛逆地不按照制式食譜,自行開發了綠環保風味的 ...。 不藏私,直接公開今
Thumbnail
2023/11/19
是不悅意聲, 畢竟無所有,知聲性空故, 瞋亦不復生。
Thumbnail
2023/11/19
是不悅意聲, 畢竟無所有,知聲性空故, 瞋亦不復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偉大佛陀開示:「佛法殊勝,能幫助我們解冤解業、消災解厄。」我們不是只有參贊普桌來超渡祖先、與冤親債主解冤釋結而已。對我們本身而言,就是在累積大功德,彌補自己往昔所造的惡業,並在佛前行廣大的供養,虔心禮佛懺悔,消除五毒的障礙。
Thumbnail
偉大佛陀開示:「佛法殊勝,能幫助我們解冤解業、消災解厄。」我們不是只有參贊普桌來超渡祖先、與冤親債主解冤釋結而已。對我們本身而言,就是在累積大功德,彌補自己往昔所造的惡業,並在佛前行廣大的供養,虔心禮佛懺悔,消除五毒的障礙。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