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殺手》鮮血從地裡發出吶喊,電影裡沒說完的故事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一九一八年,莫莉‧勃克哈特(Molie Burkhart)的妹妹米妮(Minnie),年方二十七,就死於罕見的「衰弱病」;一九二一年,莫莉的姊姊安娜(Anna Brown)失蹤多日後,被發現頭部中彈,倒臥溪谷;不到兩個月,母親莉茲(Lizzie)也不明原因撒手人寰;一九二三年,莫莉的最後一位手足,妹妹麗塔(Rita)和她的丈夫比爾‧史密斯(Bill Smith)凌晨三點在睡夢中,被安置房底的炸彈炸成碎片。

這是一個世紀前,發生於印地安保留區歐塞奇(Osage)領地的連續殺人案。

幕後主使的行兇者,都是親近的人:莫莉的丈夫歐內斯特(Ernest Burkhart),歐內斯特的舅舅,同時也是莫莉家的摯友威廉‧哈爾(William Hale)。在美好的承諾,溫暖的擁抱和慷慨奉獻背後,有的竟是令人難以想像,看不盡黑暗的計畫、秘密和沉默。

有人說這是一個愛,仇恨,和貪婪的故事。白人為了繼承歐塞奇人龐大的石油利益,為金錢蒙蔽雙眼,以致寧願背叛枕邊最親近的家人,背棄託付全心信任的朋友,也要一步一步走向共同的毀滅。

但莫莉家的案子並不是特例,歐內斯特和哈爾的罪行,也並非僅靠一己之力。

莫莉和她的姊妹。圖左至右依序是麗塔、安娜、莫莉和米妮。(出自歐塞奇國博物館)

莫莉和她的姊妹。圖左至右依序是麗塔、安娜、莫莉和米妮。(出自歐塞奇國博物館)

所有原住民的歷史,都是血淚史。外來者帶來不知名的疾病,原有土地的失去,自然資源和傳統文化,以族人不能掌控的速度,像浪濤襲岸,一打就沒了蹤影。因戰爭、被迫或被誘,印地安人與美國政府簽下一份又一份的合約。整個十九世紀,就是印地安人遷徙和死亡的世紀。從傳統土地搬到第一個保留地,再從第一個保留地被趕往第二個保留地。

電影一開場就展現一幕宛如悼亡的對話。部族的酋長沉著嗓音,女人們低聲啜泣。因為他們知道,從此以後,歐塞奇的孩子將不再會說自己的語言。

但傳統文化的喪失,還不是最切身的痛。現代社會的弱肉強食,是不用兵卒就能實現的遊戲,對於印地安人而言,何以生存,相較過往任何時期,是更戰兢的難題。

起先,是瘟疫衝擊,而後還有政府未依合約供給年金、糧食、醫療和衣物,導致印地安人大量死亡。單是歐塞奇族,五年間人口就減少了50%。

政府支票跳票不是新鮮事,合約從來只為約束弱者,保障強者。更何況在西裝革履的白人眼中,印地安人只是一群未開化的野蠻生物。少一個不少。政府真正放在心上的,是如何更有效的同化,如何進行最有利己身的土地分配,削弱部族力量。他們要求印地安人進入農業和定居的現代社會,但劃出的印地安保留區,卻多是荒涼的不毛之地。

一八七○年,歐塞奇族遷至奧克拉荷馬(Oklahoma)東北方的印地安保留區,就是一塊土壤貧瘠、多岩,並不適宜耕種的土地。

那時誰也沒料到,這塊看似毫無價值的土地竟蘊藏豐富的黑色黃金,日後吸引數以萬計的石油投機份子蜂擁而至,也再次改變歐塞奇人的命運。

《花月殺手》劇照

《花月殺手》劇照

黑色黃金的詛咒

起初,他們繞著石油跳舞。歐塞奇人是河中之子,這份地底孕育出的禮物,就像瓦康塔的賜福,上帝的眷顧。他們從需要靠政府接濟的邊緣群體,一躍而升成為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族群。一九二三年,歐塞奇全族收入超過三千萬美金 (相當於現今四億美金)。他們不用再工作,就有房有車,家家戶戶都有僕役,甚至還有不少白人成為他們的雇工。

但歐塞奇人很快就發現,黑色黃金帶來的並不是祝福,而是比瘟疫、飢荒,更殘忍無情的詛咒和綿延數代的創傷。

財富改變不了根本的歧視,也無法找回失去的尊嚴。在白人諂媚的微笑裡,仍然當他們是野蠻人,還罪加一等,變成好逸惡勞,奢侈無度的野蠻人。所以他們不配擁有金錢,也不夠格支配金錢,儘管那本是屬於他們的財產。美國政府設下針對印地安人的「財產監管人制度」,以人種為判準,愈是「純正」的印地安血統,愈是「劣等」,愈是不具備完全行為能力的「缺陷」,必須將財產交由白人監管。從此,無論金額大小,娛樂還是生活必需,沒有監管人的審核許可,就不能擅自動用。

這樣歧視性的制度,所帶來的危害,不僅是侵犯印地安人的人權,也為外人的貪念提供絕佳的屏障。絕大多數的監管人,都會利用身分之便,盜用被監管人的財物,甚至像哈爾和歐內斯特,為奪產,製造一起又一起看似「天意」的自然死亡。

哈爾精心策畫的連續謀殺,並不是個案。

《花月殺手》劇照

《花月殺手》劇照

下一個是誰?

《花月殺手》原著是一本報導文學,作者是調查記者大衛‧格雷恩(David Grann)。在深入調查莫莉家的謀殺案時,他在滿布塵埃的檔案裡,發現早於哈爾的案子之先,犯罪行為就已經開始;在哈爾入監後,不尋常的死亡也持續發生。翻閱《印地安事務部工作日記》,有無數的受監管人,在被監管期間去世。其中一位監管人,底下有九位受監管人,但有七位在被監管期間死亡;另一位,十一個受監管人,八人死亡;下一欄,五位受監管人,全數死亡......。十幾年的時間,歐塞奇人的死亡率超過全國一點五倍。

「當時,每個人都會掩蓋這些事。葬儀社人員、醫生、警察。」歐塞奇國博物館的館長,凱薩琳‧雷德‧寇恩(Kathryn Red Corn)這樣說。她也是受害者遺族。她的祖父當年疑似被第二任的白人妻子毒殺,但始終沒有受到正式的調查。

幾乎每一個歐塞奇家庭,都有一個以上的至親遭害。而兇手都是他們認識的親人、朋友。這是雙重的創傷。就像莫莉和歐內斯特的兒女,永遠都困在「親人被父親殺害」的泥淖裡,更深層且痛心的叩問是,在父親的犯罪計畫裡,「下一個是不是就輪到自己?」

他們想要真相,又害怕真相。只能放任傷口如影隨形,等待自癒,或者潰爛化膿,也提不起勇氣扯開紗布,直視會讓自己永遠跌入深淵的那片血肉糢糊。

除了醫生、警察,清一色白人的法官、檢察官、陪審團,地方治安官,甚至牧師,都是這個龐大共犯結構裡的一員。正義和邪惡,已經攪成一片渾水。彷彿二戰時期的納粹,在他者被「非人化」之後,每一個在自家人面前溫暖的慈父良友,一轉身就都變成失去道德良知的劊子手。他們的包庇和沉默,不帶情緒做著日常齒輪般的工作,或許是因利益攸關,也或許,僅僅只是習以為常,相信了,接受了,這些紅皮膚,長辮子,披著彩袍的異族,只是會用兩隻腳站立的野獸。那麼,自己又何須為這一切感到內疚?

《花月殺手》不只是人心貪婪的故事,也是一場根源於體制的邪惡,是由上而下的種族屠殺。

真相始終未明

莫莉家人的謀殺案,在歐內斯特和哈爾被送進監獄後,就宣告結案。他們除了謀殺莫莉的家人,也被控犯下另外二十多起謀殺案。兩人最終被判處終身監禁。

一手建立聯邦調查局的局長胡佛(J. Edgar Hoover),在宣告破案後,面對新聞媒體洋洋得意,認為多年未決的懸案,是因著他的強力介入才得以偵破。這是自己英明領導下的調查局,征服美國蠻荒邊境的輝煌成就。但對於冒著生命危險辦案的探員湯姆‧懷特(Tom White)和他的團隊們,卻隻字未提。

胡佛其實不真的在意歐塞奇人的公平正義。他強力施壓探員破案,除了被害者之中有幾個白人,更是為了讓調查局從先前的弊案中脫身,在輿論中重塑清廉、智識、正義的形象。最重要的,還有提升他在官僚體制裡的權力和個人崇拜。善於公關的胡佛透過媒體編織了一個全新的故事,將案件改編為各種浮誇的報導,還製作廣播劇,劇裡調查局是英雄,而結局永遠邪不勝正。

然而,探員們實際都知道,辦案絕不是報導呈現的光鮮亮麗,過程充滿錯誤的調查。甚至,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哈爾和所有二十四起謀殺案都有連結。還有許多人,因著哈爾的被捕,逃過了審判。

作為官方宣傳的樣板,「歐塞奇人謀殺案」就等於哈爾及其黨羽的犯行。僅此一案。破案了,成功替調查局洗白了,就該收手。

其他無人聞問的案件,只有隨著亡者,隨著遺族,埋進記憶的深層,永無回聲。

哈爾和歐內斯特。歐內斯特身上印地安款式的西服,反映他夾在兩個群體之間內心的掙扎。《花月殺手》劇照

哈爾和歐內斯特。歐內斯特身上印地安款式的西服,反映他夾在兩個群體之間內心的掙扎。《花月殺手》劇照

電影的最後,是一場壯麗的群舞。族人拿著鼓棒,圍著一個極大的鼓面,按著節奏敲擊,隆隆的鼓聲向外擴散,周圍穿著傳統服飾的族人,以同心圓圍繞,一圈一圈的延伸。鼓點,鈴鐺,合唱,旋轉。這是歐塞奇人的祭典舞蹈「埃朗斯卡」,他們以此紀念地球的轉動,也讓散居各地的族人有機會再次凝聚。

傷痛不會過去。珍視失去的,曾經的樣子,重新裝進生命裡。
然後記得「面對明日的世界,我們還是歐塞奇人。」

八十高齡的大導馬丁,用三個半小時的篇幅講述這一段長期被埋在檔案庫的歷史,以原著為基底,將主角從莫莉和探員湯姆‧懷特,拉到歐內斯特的內心。淡化聯邦調查局的戲份,在一開始就透露了哈爾和歐內斯特的野心,是為了在敘事上去英雄化,不願意落入犯罪懸疑的套路,而更寫實的呈現當時的背景,細節描述整個犯罪過程。

只是除了李奧納多飾演的主角歐內斯特,幾個關鍵角色,如哈爾和湯姆‧懷特,都較為單薄和功能化,沒有呈現出人物的多面性,特別是這兩個角色在原著都有豐富的背景,電影中卻多被捨去。書中對於體制的反思,系統性的邪惡,電影也沒有太多著墨,若是看過原著的讀者,可能很難感到滿足。

無論如何,要將這麼複雜且宏大的敘事裝進一部電影不是容易的事。馬丁並不討好的,用他的力量,讓大家接觸到這段歷史,或許是出於使命,也或許是回到初心,都讓我們看到一個已無須證明自己的導演,如何用作品回應這個時代。

58會員
5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璀璨的跨年煙火,三五成群的年輕人,缺了心和無名指的女屍,在亡夫車上準備自盡的女人。這是一個歡騰而孤獨的夜,又是一個歡騰而孤獨的夜。有人充滿希望,就會有人失望,是無以為怪的常態。但在這座城市裡,有的卻是太多的絕望。付出真心卻換來背叛的愛情,賣命工作卻失去陪伴親人最後一刻,離鄉背井卻接連命喪他鄉的移工
現實生活可以壓迫一個人,生離死別能夠改變一個人,就連自己走著走著,也可能說不上為什麼,因著一道風景,或是某種接近神啟的一瞬,就轉換了心境,不再是上一秒的自己。好像《重慶森林》的那段台詞:其實了解一個人並不代表什麼,人是會變的,今天他喜歡鳳梨,明天他可以喜歡別的。以為能透徹了解著誰,包含自己,本質就是
剝奪是一點一滴的,無關性別,無關階級,無關年齡。也許是一點時間,也許是一連串的編號和數字,它們代表你在這個社會上的價值和位置,是人們辨識你的座標。但在這個社會,這樣還不夠,你只能不斷失守,退後,放棄,直到有一天人們忘記了你,你也忘了原本的自己。
人們害怕不同,害怕未知,害怕不可掌控,更害怕那個不同,未知,無法掌控的東西,就是自己。怪物,是非我族類的代名詞,由恐懼而生,以恐懼為食,好像《牠》裡面的潘尼懷斯,愈是害怕愈是鼓脹。直到牠長成無比巨大,蓋住所有的光。人們還渾然未覺,在這個循環共生的社會裡,自己就是怪物的始作俑者,怪物的寄居地正是...
父母的脆弱是不能說出口的秘密。他們不允許自己輕易開口,特別是向著兒女。即便我們看見過父母的脆弱,我們不了解的事,還是比了解的多更多。
《寶可噩夢》究竟在說什麼? 除了破碎家庭、情緒勒索、無盡的荒誕噩夢,它也有強烈的社會批判,在家庭的外衣裡埋下遍布的罪惡。這趟返家的旅程終究不是歡樂勵志的冒險故事,更像是一場尋求解脫的逃亡...
璀璨的跨年煙火,三五成群的年輕人,缺了心和無名指的女屍,在亡夫車上準備自盡的女人。這是一個歡騰而孤獨的夜,又是一個歡騰而孤獨的夜。有人充滿希望,就會有人失望,是無以為怪的常態。但在這座城市裡,有的卻是太多的絕望。付出真心卻換來背叛的愛情,賣命工作卻失去陪伴親人最後一刻,離鄉背井卻接連命喪他鄉的移工
現實生活可以壓迫一個人,生離死別能夠改變一個人,就連自己走著走著,也可能說不上為什麼,因著一道風景,或是某種接近神啟的一瞬,就轉換了心境,不再是上一秒的自己。好像《重慶森林》的那段台詞:其實了解一個人並不代表什麼,人是會變的,今天他喜歡鳳梨,明天他可以喜歡別的。以為能透徹了解著誰,包含自己,本質就是
剝奪是一點一滴的,無關性別,無關階級,無關年齡。也許是一點時間,也許是一連串的編號和數字,它們代表你在這個社會上的價值和位置,是人們辨識你的座標。但在這個社會,這樣還不夠,你只能不斷失守,退後,放棄,直到有一天人們忘記了你,你也忘了原本的自己。
人們害怕不同,害怕未知,害怕不可掌控,更害怕那個不同,未知,無法掌控的東西,就是自己。怪物,是非我族類的代名詞,由恐懼而生,以恐懼為食,好像《牠》裡面的潘尼懷斯,愈是害怕愈是鼓脹。直到牠長成無比巨大,蓋住所有的光。人們還渾然未覺,在這個循環共生的社會裡,自己就是怪物的始作俑者,怪物的寄居地正是...
父母的脆弱是不能說出口的秘密。他們不允許自己輕易開口,特別是向著兒女。即便我們看見過父母的脆弱,我們不了解的事,還是比了解的多更多。
《寶可噩夢》究竟在說什麼? 除了破碎家庭、情緒勒索、無盡的荒誕噩夢,它也有強烈的社會批判,在家庭的外衣裡埋下遍布的罪惡。這趟返家的旅程終究不是歡樂勵志的冒險故事,更像是一場尋求解脫的逃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花月殺手》片長長至三個半小時,這大概是我至今看過最長的電影,即使在串流平台上觀看,仍然希望自己能盡可能的憋住尿意,只為了不要打斷這刺激又「過癮」的劇情。 演員的精湛演技 Leonardo DiCaprio所飾演的歐內斯特,對面舅舅給的巨大壓力,瞞著自己心愛的老婆殺害她
Thumbnail
1920年代,美國印地安人最弱的奧賽奇族, 從原本居住的堪薩斯州,被政府強制遷移到奧克拉荷馬州一處保留地。 長老們在帳篷內舉行儀式,向祖先稟告從今,奧賽奇族人將摒棄他們的傳統生活, 哀嘆未來子孫將被白人同化,然後埋葬掉一根菸斗。 保留區每年都會有鮮花盛開的「花月」時節, 年輕人在花地愉快奔
Thumbnail
在已知的歷史事件-歐塞奇印第安人謀殺案改編,從維基百科可以得知事件資訊上幾乎與電影如出一轍,而所謂的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作者電影觀點:保持著對原住民的關懷,與卻也沒有太過著墨原民文化傳統,以如此有點政治性議題來說已算是有些淡化。
Thumbnail
由衷致敬這部作品,它為我們還原,並補完一段原先有可能被淹沒遺忘的黑暗歷史記憶。
Thumbnail
對我來說,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拍攝《花月殺手》的手法上,我感覺用了很多黑色幽默的概念。這並不是說《花月殺手》就很好笑;即便我的確多次在戲院中笑出聲來,但黑色幽默帶來的多半是故事的荒謬與諷刺。
Thumbnail
金獎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最新作品《花月殺手》,總片長共3小時半的重量級歷史電影,時空背景取自1920年代的真人真事改編,美國西部大規模原住民謀殺案。以歷史悲劇闡述人性的慾望與貪婪、種族與社會階級問題,以及情感面的愛恨糾葛。 《花月殺手》日前在坎城影展首映,引起高度關注,夢幻卡司組合更是讓人目不轉睛,由
Thumbnail
《花月殺手》後勁很強。本來以做功課、看老導演的心情,有些心不甘到電影院報到,結果是大為驚喜,看似可怕的三小時半時間,劇力萬鈞、言之有物、拳拳到肉,(除了想上廁所外)竟沒感到時間流逝,甚至意猶未盡,最後有幸二刷。 《花月殺手》,個人私以為,為史柯西斯50年導演生涯,再次挑戰自己的言志之作。 個人有幸撰
Thumbnail
無論是格雷恩的原著或馬丁史柯西斯這部片長206分鐘的改編電影,應該都不只是為了講述兇殺案件內容。隨藝術手法逐漸被卸下,觀眾多少意識到,我們與片中的邪惡同處於現實,最終承認——大多數惡意沒有臉譜,也非單一根系。它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無論何地都可能存在。一旦完全放下思辨的的嘗試,它將重新萌芽,無聲戮殺。
Thumbnail
花月殺手猶如導演前作《愛爾蘭人》的步調,不是什麼高潮迭起的劇情片或懸疑片,而是平平淡淡的講出一個謀財害命的真實故事。雖然平淡,但一切都是導演的鋪排,依然有著被劇情吸引進入的能力,不是像藝術片那種需要觀眾去了解導演的藝術執著,而是真的能引觀眾進入劇情的鋪成。
Thumbnail
史柯西斯實質意義上的第一部西部片,從網飛來到蘋果,從小螢幕回到了大銀幕,兩大愛將狄尼洛、狄卡皮歐跨世紀同台,疫情期間創作時間變多,索性將原著進行大刀擴斧的改編,原著的偵探片視角轉換為當地白人視角的江湖片,娓娓道來講述握有石油權的印第安人是如何相繼身亡。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花月殺手》片長長至三個半小時,這大概是我至今看過最長的電影,即使在串流平台上觀看,仍然希望自己能盡可能的憋住尿意,只為了不要打斷這刺激又「過癮」的劇情。 演員的精湛演技 Leonardo DiCaprio所飾演的歐內斯特,對面舅舅給的巨大壓力,瞞著自己心愛的老婆殺害她
Thumbnail
1920年代,美國印地安人最弱的奧賽奇族, 從原本居住的堪薩斯州,被政府強制遷移到奧克拉荷馬州一處保留地。 長老們在帳篷內舉行儀式,向祖先稟告從今,奧賽奇族人將摒棄他們的傳統生活, 哀嘆未來子孫將被白人同化,然後埋葬掉一根菸斗。 保留區每年都會有鮮花盛開的「花月」時節, 年輕人在花地愉快奔
Thumbnail
在已知的歷史事件-歐塞奇印第安人謀殺案改編,從維基百科可以得知事件資訊上幾乎與電影如出一轍,而所謂的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作者電影觀點:保持著對原住民的關懷,與卻也沒有太過著墨原民文化傳統,以如此有點政治性議題來說已算是有些淡化。
Thumbnail
由衷致敬這部作品,它為我們還原,並補完一段原先有可能被淹沒遺忘的黑暗歷史記憶。
Thumbnail
對我來說,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拍攝《花月殺手》的手法上,我感覺用了很多黑色幽默的概念。這並不是說《花月殺手》就很好笑;即便我的確多次在戲院中笑出聲來,但黑色幽默帶來的多半是故事的荒謬與諷刺。
Thumbnail
金獎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最新作品《花月殺手》,總片長共3小時半的重量級歷史電影,時空背景取自1920年代的真人真事改編,美國西部大規模原住民謀殺案。以歷史悲劇闡述人性的慾望與貪婪、種族與社會階級問題,以及情感面的愛恨糾葛。 《花月殺手》日前在坎城影展首映,引起高度關注,夢幻卡司組合更是讓人目不轉睛,由
Thumbnail
《花月殺手》後勁很強。本來以做功課、看老導演的心情,有些心不甘到電影院報到,結果是大為驚喜,看似可怕的三小時半時間,劇力萬鈞、言之有物、拳拳到肉,(除了想上廁所外)竟沒感到時間流逝,甚至意猶未盡,最後有幸二刷。 《花月殺手》,個人私以為,為史柯西斯50年導演生涯,再次挑戰自己的言志之作。 個人有幸撰
Thumbnail
無論是格雷恩的原著或馬丁史柯西斯這部片長206分鐘的改編電影,應該都不只是為了講述兇殺案件內容。隨藝術手法逐漸被卸下,觀眾多少意識到,我們與片中的邪惡同處於現實,最終承認——大多數惡意沒有臉譜,也非單一根系。它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無論何地都可能存在。一旦完全放下思辨的的嘗試,它將重新萌芽,無聲戮殺。
Thumbnail
花月殺手猶如導演前作《愛爾蘭人》的步調,不是什麼高潮迭起的劇情片或懸疑片,而是平平淡淡的講出一個謀財害命的真實故事。雖然平淡,但一切都是導演的鋪排,依然有著被劇情吸引進入的能力,不是像藝術片那種需要觀眾去了解導演的藝術執著,而是真的能引觀眾進入劇情的鋪成。
Thumbnail
史柯西斯實質意義上的第一部西部片,從網飛來到蘋果,從小螢幕回到了大銀幕,兩大愛將狄尼洛、狄卡皮歐跨世紀同台,疫情期間創作時間變多,索性將原著進行大刀擴斧的改編,原著的偵探片視角轉換為當地白人視角的江湖片,娓娓道來講述握有石油權的印第安人是如何相繼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