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心得】#84《如果尼采是獨角鯨》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書名:《如果尼采是獨角鯨:不那麼聰明,卻活得更幸福【台灣版限定附贈「動物智慧藏書卡」】》

(原文書名:If Nietzsche Were a Narwhal: What Animal Intelligence Reveals About Human Stupidity)

作者:賈斯汀.葛雷格(Justin Gregg)

譯者: 王瑞徽

出版:皇冠文化-平安文化(2023/10/30出版)

《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台版書封

《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台版書封

【試閱版心得】

最初看到《如果尼采是獨角鯨》這個書名時,除了覺得有趣之外,不免好奇為什麼是尼采?為什麼是獨角鯨?何不直接用「如果人類是動物」這樣直白的書名?彷彿已然洞悉讀者心中的疑惑,作者在本書的「前言」篇章即開誠佈公,一步步引領讀者理解作者所想傳達的人生哲學——凡事想太多,不見得能帶來好處。


尼采是二十世紀公認聰明絕頂的哲學家,當時的歐洲社會幾乎耽溺於基督教文化,唯有尼采跳脫傳統思想的束縛,花費一生的時間與心力,找尋人類個體獨立的自我價值肯定的真理。尼采的人生最終以令人不勝唏噓的悲劇收場,是因為超凡的智力讓他的頭腦運作過度嗎?還是因為他過於鑽牛角尖導致精神失常?歷史上沒有定案,各家學說意見分歧,而作者借鏡尼采的人生經歷,不禁發想如果尼采是如同獨角鯨這類的思考邏輯較為簡單、卻能跨越外界的險阻成功延續生命的動物,是不是會活的比較輕鬆快樂?是否就能因此改變他的人生結局?於是乎,《如果尼采是獨角鯨》這本書就在此基底上,以尼采的思想對照動物的本能與認知,逐一解析人類與動物在演化過程中發展出的各種分歧點。


《如果尼采是獨角鯨》作者賈斯汀.葛雷格(Justin Gregg)為心理學博士,主要研究海豚的社會性演化歷程與動物行為認知。全書以物種的智能發展、行為表現、社會性、性取向、預期心理、道德推理能力等面向作為解析主題。其中令我最有感的主題,當屬存在於現今人類社會中極大意見分歧的『性取向』。許多人對於同性戀傾向的認知其實不算正確與深入,例如我自己本身是給予尊重,但不敢說自己很能理解同性戀者,這源自於我們不容易獲得相關的正確資訊——即便現在網路發達,許多疑惑只要進行Google查詢多半能獲得解答,但我們透過Google查詢到的內容真的是正解嗎?這點仍有待商榷。 理應令人費解的性傾向疑問,卻能在《如果尼采是獨角鯨》書中得到了簡單且顯而易見的答案——性傾向是與生俱來的,且不限於人類,動物普遍存在著同性戀傾向與行為。 這個答案在科學家之間並非新聞,但對於普羅大眾的基本認知定會產生莫大的衝擊,這股衝擊感正是作者藉由本書深入探討的人類與動物間的最大差別——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自認智商高於世界上所有的物種,卻因為發展出道德推理能力而作繭自縛,反而不如無法進行複雜思考的動物活的快樂。聰明如尼采是如此,受困於社會框架的我們亦是如此。


在《如果尼采是獨角鯨》書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闡述自己的論點同時,亦引用許多科學研究與相關學術著作內容佐證。整體讀來既有豐富紮實的學識新知,亦能在作者幽默風趣的書寫風格的帶領下,輕鬆學習總是給人冷硬生澀印象的科普知識。更可透過作者的反覆提問與戳破人類社會建構出的假象的論證,反思人類對動物的輕視、漠視、缺乏尊重等傲慢行徑,讓人性中的慈愛也能擴及動物乃至萬物,給予牠們平等的尊重與溫暖。

#如果尼采是獨角鯨


【購書連結】

(1)博客來:https://reurl.cc/QZNAX5

(2)Readmoo讀墨電子書:https://moo.im/a/kvACLR


特別感謝:「皇冠文化」提供試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于翎推好書
32會員
167內容數
各類書籍的正式版&試閱版的閱讀心得(書評) 正式版閱讀心得(推理小說/懸疑小說/文學小說/動漫/圖文繪本/醫療保健/心理勵志) 試讀心得目前以小說為主。心得內容同步發佈於個人部落格「于翎典藏館」
于翎推好書的其他內容
2025/04/09
《謎題盒》以日本為主要背景,故事圍繞著日本最神秘也最難解的『龍盒』——機械謎題,一體成型的小巧方盒充滿機關,只要弄錯一個步驟就必須重頭來過。然而,本系列的主角麥可.布林克所面對的挑戰,不是隨時可以重新開始的機關盒,而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稍有閃失,便會喪命」的日本皇室秘寶。
Thumbnail
2025/04/09
《謎題盒》以日本為主要背景,故事圍繞著日本最神秘也最難解的『龍盒』——機械謎題,一體成型的小巧方盒充滿機關,只要弄錯一個步驟就必須重頭來過。然而,本系列的主角麥可.布林克所面對的挑戰,不是隨時可以重新開始的機關盒,而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稍有閃失,便會喪命」的日本皇室秘寶。
Thumbnail
2025/04/07
曾以《一千種藍》感動無數讀者的韓國作家千先蘭,這次推出了短篇科幻小說集《Noland無名之境》,再次為讀者帶來暖科幻的奇思妙想。 本次的試讀範圍是〈兩個世界〉篇章的前段。故事以一位在供應圖書虛擬實境體驗公司「Noland」上班的OL有菈的視角開展
Thumbnail
2025/04/07
曾以《一千種藍》感動無數讀者的韓國作家千先蘭,這次推出了短篇科幻小說集《Noland無名之境》,再次為讀者帶來暖科幻的奇思妙想。 本次的試讀範圍是〈兩個世界〉篇章的前段。故事以一位在供應圖書虛擬實境體驗公司「Noland」上班的OL有菈的視角開展
Thumbnail
2025/04/01
本次試讀的《時光代理人1》是部以解決各種委託事件為主的單元劇形式的漫畫。試讀的第一集共有三個委託,呈現不同的故事氛圍,雖然故事基礎都是接獲委託、執行任務、完成委託的模式,但作者特別著墨在委託背後的故事和意義,讓每一次的委託成為得以觸動人心的精彩故事。
Thumbnail
2025/04/01
本次試讀的《時光代理人1》是部以解決各種委託事件為主的單元劇形式的漫畫。試讀的第一集共有三個委託,呈現不同的故事氛圍,雖然故事基礎都是接獲委託、執行任務、完成委託的模式,但作者特別著墨在委託背後的故事和意義,讓每一次的委託成為得以觸動人心的精彩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照片:一隻海豹的鼻孔裡卡了一條鰻魚。 好奇的我點進去看了針對這現象的相關研究論述,原來,這可能是年輕海豹的一種行為藝術,因為在中老年海豹身上沒看到這種行為。
Thumbnail
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照片:一隻海豹的鼻孔裡卡了一條鰻魚。 好奇的我點進去看了針對這現象的相關研究論述,原來,這可能是年輕海豹的一種行為藝術,因為在中老年海豹身上沒看到這種行為。
Thumbnail
在心理學中,當他開始自白這些經歷以及想法,他等於開始跟這些事拉開距離,用第三者的角度重新檢視這些經歷,有點像是他把這段回憶提取出來,放在一個地方,讓我們可以360度的檢視。
Thumbnail
在心理學中,當他開始自白這些經歷以及想法,他等於開始跟這些事拉開距離,用第三者的角度重新檢視這些經歷,有點像是他把這段回憶提取出來,放在一個地方,讓我們可以360度的檢視。
Thumbnail
  本書於1997年出版英文版,2022年出版繁中版,作者為心理學家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 1932—2020)。描述某天在動物們眼中的開心果蛤蟆,突然感到鬱鬱寡歡,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逼著蛤蟆去看蒼鷺心理師的故事。歷經十次心理諮商的過程。讓人們得以一窺心理諮商的樣貌。
Thumbnail
  本書於1997年出版英文版,2022年出版繁中版,作者為心理學家羅伯.狄保德(Robert de Board, 1932—2020)。描述某天在動物們眼中的開心果蛤蟆,突然感到鬱鬱寡歡,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逼著蛤蟆去看蒼鷺心理師的故事。歷經十次心理諮商的過程。讓人們得以一窺心理諮商的樣貌。
Thumbnail
《52赫茲的鯨魚們》是一部描述孤獨、愛與生活的小說,故事中的角色在面對各種困境後,找到了相互理解與支持的夥伴,最終實現共鳴。故事背景涉及52赫茲鯨魚的獨特音階,呼應著人與人之間的內心觸動。精神心境與自我成長貫穿整個故事,是一部極具震撼力的小說。
Thumbnail
《52赫茲的鯨魚們》是一部描述孤獨、愛與生活的小說,故事中的角色在面對各種困境後,找到了相互理解與支持的夥伴,最終實現共鳴。故事背景涉及52赫茲鯨魚的獨特音階,呼應著人與人之間的內心觸動。精神心境與自我成長貫穿整個故事,是一部極具震撼力的小說。
Thumbnail
  尼采哲學(Nietzsche, 1844-1900)的問題意識同柏格森哲學(Bergson, 1859-1941),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爾哲學(Hegel, 1770-1831)指向同個目的、精神化的統
Thumbnail
  尼采哲學(Nietzsche, 1844-1900)的問題意識同柏格森哲學(Bergson, 1859-1941),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爾哲學(Hegel, 1770-1831)指向同個目的、精神化的統
Thumbnail
《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為1959年漢娜‧鄂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以 "Vita Activa" 為名的系列講座;系列座談內容整理為此專書。 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的根本是什麼?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認為人和禽獸只差在具有仁義道德的天性。除了道
Thumbnail
《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為1959年漢娜‧鄂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以 "Vita Activa" 為名的系列講座;系列座談內容整理為此專書。 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的根本是什麼?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認為人和禽獸只差在具有仁義道德的天性。除了道
Thumbnail
哲學家內格爾(Thomas Nagel)於1974年發表了一篇論文《當蝙蝠是什麼滋味》,他主張我們無從了解當另一種生物是什麼感覺。感覺和意識都是「主體的」經驗,因此無法分享,其他人也無從想像。 這是我在台北書展逛了兩個小時最後只買了這本書的理由,因為我很想知道;人真的有可能感知當一個鳥的感
Thumbnail
哲學家內格爾(Thomas Nagel)於1974年發表了一篇論文《當蝙蝠是什麼滋味》,他主張我們無從了解當另一種生物是什麼感覺。感覺和意識都是「主體的」經驗,因此無法分享,其他人也無從想像。 這是我在台北書展逛了兩個小時最後只買了這本書的理由,因為我很想知道;人真的有可能感知當一個鳥的感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
Thumbnail
這本《如果尼采是獨角鯨》光書名就很吸睛。尼采雖是偉大的哲學家,但晚年深陷憂鬱,最後發瘋,進了精神病院,人生可說是悲劇收尾。這本書的作者賈斯汀.葛雷格因此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尼采是隻不那麼會「思考」,「智識」沒那麼高的獨角鯨,他(或該說牠)的人生會不會過得更舒心、愜意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