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茲
含有「德勒茲」共 1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Chi̍t-hāng-hit-hāng(這項彼項)
2024/08/15
沒有構成我的幾本書ー續
大家好像比較喜歡看嘴砲廢文,來寫一些更硬的書吧(? 文學系所怎麼可以不讀理論呢?尤其現當代理論。但講老實話,有很多根本就讀不了或讀不懂。
#
索緒爾
#
結構主義語言學
#
文學理論
5
留言
辯證人生
2024/03/16
從《野性的思維》、〈如何辨識結構主義?〉談文化資產的結構(中)
四、如何辨識結構主義 德勒茲於〈如何辨識結構主義?〉提出結構主義的七條準則,分別為:1.象徵、2.局部的或設定的、3.微分與奇異(獨特)、4.分化者、分化、5.系列的、6.空格、7.從主體到實踐。以下先說明個準則之內容,再據此分析野性的思維的結構。 第一條準則:象徵。結構
#
哲學
#
結構主義
#
德勒茲
喜歡
留言
辯證人生
2024/03/15
從《尼采與哲學》談反對辯正法
尼采哲學(Nietzsche, 1844-1900)的問題意識同柏格森哲學(Bergson, 1859-1941),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爾哲學(Hegel, 1770-1831)指向同個目的、精神化的統
#
哲學
#
尼采
#
德勒茲
喜歡
留言
辯證人生
2024/03/14
從《柏格森主義》談如何在綿延中創造進化
關於德勒茲在《柏格森主義》論及柏格森對問題、差異、傳統哲學、時間的看法,及直觀如何作為一種精確的方法,可參閱筆者〈從《柏格森思想中的直觀與進化》談直觀作為一種方法〉及〈論以直觀作為認識文化資產的方法〉(詳下方連結)。本文想討論的是,何謂綿延?以及如何在綿延中創造進化? 傳統認為
#
柏格森
#
德勒茲
#
柏格森主義
喜歡
留言
辯證人生
2024/03/14
從《柏格森思想中的直觀與進化》談直觀作為一種方法
德勒茲在《柏格森主義》一開頭就說:「直觀是柏格森主義的方法,直觀既不是一種感覺、一種靈感,也不是一種混亂的同情,而是一種充分發展的方法,哲學中最充分發展的方法之一。它有其嚴格的規則,構成柏格森在哲學中所說的精確性。」這周有幸聽到東海哲學系潘怡帆老的演講,讓我對於何謂直觀作為一種方法有更清
#
哲學
#
柏格森
#
德勒茲
13
留言
辯證人生
2024/03/14
從《蜆殼與圓錐─柏格森的時間虛擬性》─談影像(image)總合即物質
本學期在中大哲研所由黃雅嫺老師所開的「柏格森《物質與記憶》」課程,本周請到北藝大美術學院的楊凱麟老師演講《蜆殼與圓錐─柏格森的時間虛擬性》(下稱《蜆殼與圓錐》),分享從德勒茲(Deleuze, 1925-1995)《運動─影像》、《時間─影像》談論柏格森(Henri Bergson, 1
#
哲學
#
法國哲學
#
柏格森
喜歡
留言
辯證人生
2024/03/14
德國月6/8─從《尼采》談德國的「超人」
本書作者為德勒茲(Deleuze, 1925-1995),沒錯,就是那位1990年前後由美國引進台灣的三大當代法國哲學家之一的德勒茲(另外兩位為傅柯與德希達)。90年代以前,台灣哲學界留學及談論「歐陸哲學」者,多數為留學德國及談論「德國哲學」(如康德、黑格爾、胡塞爾、海德格、馬克思哲學等
#
哲學
#
尼采
#
德勒茲
喜歡
留言
未竟之途
2023/09/22
逃逸的日常,平靜又滿足
在工作日的晚上,沒有規規矩矩回家休息、準備隔天上班,感覺特別愉悅,因為「逃逸日常」。嗯,逃逸日常的感覺挺好,想起交大研究所的一門課:邱德亮老師的「亞洲旅行與他者」。 法國後現代主義哲學家德勒茲提出了「逃逸路線」(Lines of flight),逃逸不是逃離,而是在既有的規範、既成的結構網絡之外,找
#
日常
#
生命
#
文學
5
留言
聲音的背影的沙龍
2023/05/13
#嘶吼
你滾著輪子離開了腳步平穩, 或者你光著腳丫 遠離了那道支流。 我的確在呼喊 在你家客廳外的小盒子裡面, 哭泣吵鬧。 也許我們該做的是關閉那道門, 摀著對方的嘴 悶死對方。 《我是小丑》歌詞片段
#
Bob Dylan
#
系統理論
#
藝術
2
留言
莊逸心的沙龍
2023/05/06
時間與藝術:德勒茲、《日麗》和《索拉力星》
符號召喚過往,同時又成為擋住現在與過去之間的物質,使兩者成為對立。也因此,找尋的時間不光是一種對符號的重新學習,同時也是一種失去——我們對時間的學習永遠建立在失去之上。
#
藝術
#
時間
#
德勒茲
12
1
子穎
喜歡
《日麗》是部餘韻無窮後勁看漲的電影,還沒有機會看俄羅斯版的《索拉力星》,感謝您分享這兩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