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的條件》談沉思到行動的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為1959年漢娜‧鄂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以 "Vita Activa" 為名的系列講座;系列座談內容整理為此專書。


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的根本是什麼?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認為人和禽獸只差在具有仁義道德的天性。除了道德之外,是什麼讓人類的存在相較於其他生物具有恆常的特性呢?意思是,2016年的今天,我們還能夠談論幾千年以前的人事物,除了得歸功於器物與文字的發明與保存之外,更重要的是,是因為「事件」與「活動」的發生,而讓這一切成為了可能,產生人類文明的可能。在作者1959年論述的當下,蘇聯與美國已相繼於1957、1958年分別首發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與探索者1號,人類的活動將離開地球,往宇宙發展。無限性的活動行動將於無限性的宇宙中為地球帶來另一種無限性的可能。


漢娜‧鄂蘭於本書中將人類的活動分為三種。分別為:勞動、工作與行動。勞動:對應於身為動物的人的生命性生命;工作:對應於人類在塵世建造的事物的人造世界;行動:對應於我們做為判然有別的個體的多元性。行動就是個人的言行;工作就是「工匠人」的手藝或技術,能夠將言行恆常的紀錄下來,例如:藝術家、詩人、歷史家、紀念碑建造者或作家。勞動則是一種「生產力」、產品的一部分,時效上是一種周而復始而不具有恆常性。


所以,人生在世,表現出不同於其他生物的主要關鍵在於─「行動」,因為行動在追求一種永恆的可能。作者認為:「行動是進入公共領域,揭露自我的言行,也就是一方面提出自己看法、試圖說服他人,一方面讓自己受他人評價的一種活動。」以及「唯有一群平等、自由的獨立個體共同參與改變才是真正的行動。」似乎真正的行動發生的條件在於;第一,具有公共性。第二,相對自由民主的社會。而這兩點的共同點在於,是一種「政治性」的行動。


依照政治學的基本條件:「那是關乎眾多人們的事,每個人都可以行動,可以啟動新的事物。這樣的交互作用的結果是偶然而不可預測的。其政治實務,取決於眾人的合意;而不是基於理論的考量或一個人的意見。」行動的生活就是一個致力於公共政治事物的生活。利用行動來影響、參與甚至改變公共領域的政治。對比台灣目前的政治環境,人民的行動是否具有公共性?社會是否自由民主?後者我想不置可否,但是從結果來看,為何台灣人民的活動,重勞動而輕行動,在生產力多餘的「嗜好」之外,對於公民在公共性事務參與上興致缺缺?我們應該問的是,什麼是促使「行動」發生的可能?


傳統上,「行動的生活」的意思是從「沉思的生活」衍生出來的。因為沉思的思考過程,帶來絕對的寧靜,而「存有」的真理,只能在人類完全的寂靜裡開顯自身。當人們都回歸沉思的生活,對任何事情,政治性的、公共性的、私密性的事情產生「個人」價值的理由;理由是從自己的「客觀」(從不同的面像思考不同的觀點)價值去作選擇與判斷。當社會上每一個公民都經過沉思的過程之後,便是藉由行動去實踐理想。


而眾人行動的價值,本身並不「絕對」,每位公民都有選擇自我價值的自主權,但這並不等同於自由,因為自主權;不妥協的寧靜自足和掌控權的理想,本身和多元性的條件正好互相衝突。當行動成為一種公共性事務時,其結果、影響必然成為一種不可掌控的價值,因為「價值有別於事物、行為舉止或觀念,它從來都不是特定人類活動的產物,而只要任何這類的產物投入社會成員之間變動不居的交易相對性裡,就會產生價值。」


我們如何衡量行動的價值呢?其標準不是效益和實用性,而是「幸福」,也就是在事物的生產和消耗裡「經驗」到快樂和痛苦的總合。而歷史,具有行動產生言行恆常性的價值,本身是中性的價值,因為歷史是由行動產生事件而構成一連串的故事,而不是單靠個人的權力、影響力或觀念所構成的故事,背後具有「幕後看不見的行動者」。


台灣人,你幸福嗎?我們身為自由民主的一代,如果能夠選擇,你依然會選擇自由民主嗎?我認為自由民主本身不是一項終極價值,卻是一個實現終極價值最好的手段。台灣人,你行動了嗎?在民主自由的環境下,我們有最大的可能找到最理想的價值,但是前提是,我們具備「行動的生活」。行動不只是實踐的基礎,更能夠幫助我們追尋自我在社會公共群體中的位置。藉由了解自己的價值與認知他人的價值,然後找到一個社會溝通之後所能夠接受的理想。


台灣目前有個最大的問題是─「沉默的多數」。當話語權掌握在哭得最大聲的小孩手上,人們的注意力自然會只關注在「會吵的有糖吃」的群體身上,而遺憾的是,大部分的人民,還未具有「公民」意識,也許大多數人認為某件事情和他沒有切身關係,他每天上下班的勞動,有空則從事一些嗜好的活動,對於什麼能源政策、食安問題、國際關係等議題一點興趣也沒有,例如:只知道一味反核,卻不想節能或了解專家在反核與擁核的理由,喪失了參與公共行動的能力與可能。如果台灣是菁英政治,這或許還沒有什麼關係(相信專家就可以了),但是今天我們身處在票票等值的民主當中,我們有最大的可能找到最理想的價值,我們就必須實踐身為公民的責任與義務。而個人的價值是社會價值溝通的基礎,其來自於自我的對話,對話來自於思想,思想來自獨處,雖然思考是所有活動裡最孤寂的,卻也不全然形單影隻,沒有任合夥伴。因為經由思考,我們能夠發現不同的自我,而這是自我成長與行動的理由所在。

2016/6/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54會員
591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在這個目前感覺起來是由人類主宰的世界 科學發展的原因或許是因爲人想要自然的資源可以更好的爲我們所用 可以回過頭來更貼近生活ㄧ點,討論社會與我們感受到的就好 現實中比較殘酷的ㄧ個規責會是 :每個生命雖然都是獨特的,但不會有特例 或許你可以舉出許多特例,但在仔細想想本質上真的有特例嗎 本質包
Thumbnail
在這個目前感覺起來是由人類主宰的世界 科學發展的原因或許是因爲人想要自然的資源可以更好的爲我們所用 可以回過頭來更貼近生活ㄧ點,討論社會與我們感受到的就好 現實中比較殘酷的ㄧ個規責會是 :每個生命雖然都是獨特的,但不會有特例 或許你可以舉出許多特例,但在仔細想想本質上真的有特例嗎 本質包
Thumbnail
內容簡介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by Yuval Noah Harari 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探討了從史前時代到現代,人類如何從無足輕重的動物演變成為地球的主宰者。Harari 以其獨特的視角和通俗易懂的語言
Thumbnail
內容簡介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by Yuval Noah Harari 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探討了從史前時代到現代,人類如何從無足輕重的動物演變成為地球的主宰者。Harari 以其獨特的視角和通俗易懂的語言
Thumbnail
人類並沒有比其他動物、機器人,甚至家裡的吸塵器好到哪裡去。我們並沒有所謂的靈魂或是自由意志,甚至連「感覺」可能都只是順便出現的污染。
Thumbnail
人類並沒有比其他動物、機器人,甚至家裡的吸塵器好到哪裡去。我們並沒有所謂的靈魂或是自由意志,甚至連「感覺」可能都只是順便出現的污染。
Thumbnail
攤開人類發展的歷史,從狩獵採集時期的泛靈論、農業社會的一神論到科學革命的神人(人文主義),就是一步步追求不凡的過程。本書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認為人類過去的三大問題:1.飢荒、2.瘟疫、3.戰爭,未來皆將隨著食物科技、醫學研究、人道主義的發展獲得弭平,那麼何謂人類面
Thumbnail
攤開人類發展的歷史,從狩獵採集時期的泛靈論、農業社會的一神論到科學革命的神人(人文主義),就是一步步追求不凡的過程。本書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認為人類過去的三大問題:1.飢荒、2.瘟疫、3.戰爭,未來皆將隨著食物科技、醫學研究、人道主義的發展獲得弭平,那麼何謂人類面
Thumbnail
《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為1959年漢娜‧鄂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以 "Vita Activa" 為名的系列講座;系列座談內容整理為此專書。 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的根本是什麼?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認為人和禽獸只差在具有仁義道德的天性。除了道
Thumbnail
《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為1959年漢娜‧鄂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以 "Vita Activa" 為名的系列講座;系列座談內容整理為此專書。 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的根本是什麼?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認為人和禽獸只差在具有仁義道德的天性。除了道
Thumbnail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的研究範疇涵蓋世界歷史、生物科技和自由主義信念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哈拉瑞深入探討生物科技、演算法對人文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可能衝擊,並提出了許多引人思考的問題。本文為讀者提供了對書籍內容的詳細評論和深入閱讀心得,既包含書籍內容的梗概,也提供相關書籍的評價以及個人閱讀心得。
Thumbnail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的研究範疇涵蓋世界歷史、生物科技和自由主義信念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哈拉瑞深入探討生物科技、演算法對人文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可能衝擊,並提出了許多引人思考的問題。本文為讀者提供了對書籍內容的詳細評論和深入閱讀心得,既包含書籍內容的梗概,也提供相關書籍的評價以及個人閱讀心得。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愛德華•威爾森,是是美國昆蟲學家、博物學家和生物學家,被尊稱為社會生物學之父 以下彙整書中內容,以及寫出我的心得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愛德華•威爾森,是是美國昆蟲學家、博物學家和生物學家,被尊稱為社會生物學之父 以下彙整書中內容,以及寫出我的心得
Thumbnail
借閱 教你如何借閱全國圖書館電子書 《我們為什麼存在》這本書探討了一個大哉問:人類存在的意義。作者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帶領我們一起思考這個問題。 作者首先介紹了人類的起源和演化,然後分析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他指出人類之所以會存在,是因為地球具備了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而人類恰好適應
Thumbnail
借閱 教你如何借閱全國圖書館電子書 《我們為什麼存在》這本書探討了一個大哉問:人類存在的意義。作者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帶領我們一起思考這個問題。 作者首先介紹了人類的起源和演化,然後分析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他指出人類之所以會存在,是因為地球具備了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而人類恰好適應
Thumbnail
各位智人(Homo Sapiens)同胞日安, 時間長河中,任何物種所曾達到的輝煌成就,都有灰飛煙滅的一天......
Thumbnail
各位智人(Homo Sapiens)同胞日安, 時間長河中,任何物種所曾達到的輝煌成就,都有灰飛煙滅的一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