殞落的白堊紀禽王朝 – 反鳥類的解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鳥胸骨類演化樹(感謝Nick Dertavitian提供)

鳥胸骨類演化樹(感謝Nick Dertavitian提供)

鳥類演化曾經在白堊紀出現過兩大支系,其一為真鳥類(euornithes, ornithuromorpha),現生所有鳥類皆屬於此支系的後代;另一則為反鳥類(enantiornithes),於白堊紀結束後全數滅絕。所有真鳥類的肩胛骨是以凸面接合凹面烏喙骨,而反鳥類則肩胛骨為凹面,烏喙骨為凸面,因其相反結構得名「反鳥」。

 

由於眾多鳥類的體型嬌小、骨骼中空,要成為化石的機會低,唯獨在特殊環境下所形成的化石庫(Lagerstätte)才有高機率找到鳥類化石。第一個定義反鳥類的古生物學家為西里爾·沃克(Cyril Walker),他於阿根廷的西北部萊喬層(馬斯垂克期)發現與真鳥類骨骼結構顯然不同的鳥類化石,他對所發現的物種命名為反鳥(Enantiornis leali),之後將涵蓋這類特性的所有鳥類都稱作反鳥類。除了上述的肩胛骨與烏喙骨外,反鳥類的龍骨突普遍較短小、鳥喙大多具有牙齒、翅膀保留前爪。參考有著相似形態的現代麝雉(真鳥類)的雛鳥,其翅膀具有前爪,推估反鳥類可能會利用前肢在樹枝上攀爬。不過在白堊紀晚期真鳥類與反鳥類因趨同演化使彼此形態有越來越接近的趨勢,如內烏肯鳥屬(Neuquenornis)的龍骨突已與真鳥類無異、豫鳥屬(Yuornis)沒有牙齒等。

侯氏尖嘴鳥(Cuspirostrisornis houi)(感謝TinyLongwing提供)

侯氏尖嘴鳥(Cuspirostrisornis houi)(感謝TinyLongwing提供)

白堊紀時期的反鳥類與真鳥類的多樣性程度相當,反鳥類甚至更為豐富,目前除了南極洲之外,其他大陸皆有發現反鳥類的化石。位於中國東北區的熱河群(Jehol Group)所出土的兩支系鳥類化石即反映出當時反鳥類的物種豐富度。體型從小如麻雀的長嘴鳥屬(Longirostravis)、抓握鳥屬(Rapaxavis)、河北鳥屬(Vescornis)到體型稍大的渤海鳥科(Bohaiornithidae)、鵬鳥科(Pengornithidae)等。由後肢的骨骼結構可瞭解牠們主要為茂密森林中的樹棲鳥類,其後肢的蹠骨多為短窄,使牠們也許不擅長在樹林間頻繁移動,而是傾向長時間佇立在樹冠層的樹枝上停留。也因該棲地易於躲避天敵,由性選擇發展出許多外表誇張艷麗的物種,有著雌雄相異的外表,雄鳥外表更為艷麗且不少帶有細長的尾羽,與現今熱帶叢林鳥類如出一轍。此外反鳥類也不乏走禽、水禽、猛禽等物種。而當時的真鳥類則有些古生物學家認為偏向生存於遼闊的地區且多為習水性或半水性,地理環境較不容易隱藏,因此環境壓力使其演化出較強的飛行能力,相對於反鳥類也較少有誇張的羽毛形態。

 

許多蛋、胚胎、雛鳥的化石研究顯示反鳥類幾乎都有早熟現象,不同於真鳥類,剛破殼的雛鳥骨骼就已經高度骨化,羽毛發育完整,孵化後約一至數天即有飛行與覓食能力,這很可能代表反鳥類的幼鳥對於父母的依賴程度較低。然而個體生長至成年的速度卻較為緩慢,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發育為成鳥。這與我們對於現生鳥類的認知不同,剛孵化的雛鳥體態發育不全與短期生長為成鳥是在真鳥類才有的特徵。

福氏小鐮鳥(Falcatakely forsterae)(感謝Nix Illustration提供)

福氏小鐮鳥(Falcatakely forsterae)(感謝Nix Illustration提供)

活躍於中生代的反鳥類隨著非鳥恐龍的步伐在白堊紀末大滅絕中落幕,只有真鳥類延綿牠們的後代至今。反鳥類的滅絕原因到現在依然是個謎,不過某些研究還是提供了一些線索。例如反鳥類發育至性成熟的時間需數年,繁衍速度緩慢,另外在所有反鳥類化石的消化道中從來沒有發現過胃石,表明牠們的食物都是不需研磨的肉類,而不以種子、果實、葉片等為主食。這導致白堊紀末期地球所遭遇的劇變讓反鳥類無法如同真鳥類生長與繁衍迅速以及變換不同食物來熬過惡劣的環境。曾經在森林裡相互爭豔的反鳥類之後只留下化石讓我們細細揣測牠們當初的真實面貌。

 作者:水也佑

 參考文獻:

 O'Connor, J. (2022). Enantiornithes. Current Biology.


感謝以下贊助者的支持:

Yiyi Lin

你對古生物了解多少呢?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這裡提供古生物學的基本認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蜥腳類恐龍是一群體型巨大恐龍,他們通常有著很長的脖子與尾巴,而其中梁龍科的尾巴更是極度延長,這讓研究人員們對於梁龍科尾巴的功能特別感到好奇。 梁龍科的尾巴有著大約80塊的尾椎,這些尾椎的形態變化顯示出從基部開始由大變小由繁至簡的趨勢,首先是由約十塊大型且複雜的椎骨組成的基部,接下來是約40個椎骨組
紐西蘭,存在許多奇特鳥類的國度,在世人眼中是座大型的島嶼,分為北島與南島。但很少人真正了解這座大島的真面目。這數十年以來累積的地質與海深測量研究資料顯示,紐西蘭島四周海面下圍繞著海底高原(如:坎貝爾高原)、山脊(如:諾福克海嶺)、地塹等,其範圍約在海底等高線2500公尺之上,且這些海面下區域所採集到
白堊紀晚期北半球的勞亞大陸與南半球的岡瓦納大陸在動物組成上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北半球的植食動物以鴨嘴龍科與角龍科為代表的鳥臀目為主,頂級掠食者大多是暴龍科,而南半球的植食動物則多為泰坦巨龍類,頂級掠食者以阿貝力龍科與大盜龍科為主。這被認為是因為兩塊大陸徹底分裂形成海洋屏障阻隔了兩側動物的擴散遷徙所形成
當提到獸腳類肉食恐龍時,大多人腦子裡第一個出現的形象就是一個碩大的頭顱、一雙健壯的腿和一對看似沒用的小手,這的形態在暴龍科、阿貝利龍科、鯊齒龍科皆可看見。其中鯊齒龍科是古生物學家認知較少的類群,雖然近三十年鯊齒龍科的化石發現越來越多,但牠們的解剖構造包含顱骨、前肢、後肢等一直都沒有較完整的化石來提供
前一篇文章提到翼龍是最早飛向天際的脊椎動物,但其實翼龍的成就可不止這樣,牠們同時還演化出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行動物(約250kg),時至今日其他飛行動物甚至連這個數字的一半都不曾接近過。 作為一支出產過最大飛行動物的類群,研究人員們自然對翼龍類的大型化充滿興趣,在過去通常認為翼龍的大型化始於侏儸紀末
翼龍是第一批飛向天際的脊椎動物,由三疊紀晚期一路稱霸至白堊紀結束。從小愛好古生物的人對牠們絕對不陌生,然而翼龍目早期的演化過程一直是一樁未解之謎。 近年來學界認為一類小型的主龍類 — 兔蜥科(Lagerpetidae)是翼龍目的姊妹群,並將牠們囊括組成翼龍型態類,使我們對於翼龍祖先的輪廓有了些猜想
蜥腳類恐龍是一群體型巨大恐龍,他們通常有著很長的脖子與尾巴,而其中梁龍科的尾巴更是極度延長,這讓研究人員們對於梁龍科尾巴的功能特別感到好奇。 梁龍科的尾巴有著大約80塊的尾椎,這些尾椎的形態變化顯示出從基部開始由大變小由繁至簡的趨勢,首先是由約十塊大型且複雜的椎骨組成的基部,接下來是約40個椎骨組
紐西蘭,存在許多奇特鳥類的國度,在世人眼中是座大型的島嶼,分為北島與南島。但很少人真正了解這座大島的真面目。這數十年以來累積的地質與海深測量研究資料顯示,紐西蘭島四周海面下圍繞著海底高原(如:坎貝爾高原)、山脊(如:諾福克海嶺)、地塹等,其範圍約在海底等高線2500公尺之上,且這些海面下區域所採集到
白堊紀晚期北半球的勞亞大陸與南半球的岡瓦納大陸在動物組成上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北半球的植食動物以鴨嘴龍科與角龍科為代表的鳥臀目為主,頂級掠食者大多是暴龍科,而南半球的植食動物則多為泰坦巨龍類,頂級掠食者以阿貝力龍科與大盜龍科為主。這被認為是因為兩塊大陸徹底分裂形成海洋屏障阻隔了兩側動物的擴散遷徙所形成
當提到獸腳類肉食恐龍時,大多人腦子裡第一個出現的形象就是一個碩大的頭顱、一雙健壯的腿和一對看似沒用的小手,這的形態在暴龍科、阿貝利龍科、鯊齒龍科皆可看見。其中鯊齒龍科是古生物學家認知較少的類群,雖然近三十年鯊齒龍科的化石發現越來越多,但牠們的解剖構造包含顱骨、前肢、後肢等一直都沒有較完整的化石來提供
前一篇文章提到翼龍是最早飛向天際的脊椎動物,但其實翼龍的成就可不止這樣,牠們同時還演化出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飛行動物(約250kg),時至今日其他飛行動物甚至連這個數字的一半都不曾接近過。 作為一支出產過最大飛行動物的類群,研究人員們自然對翼龍類的大型化充滿興趣,在過去通常認為翼龍的大型化始於侏儸紀末
翼龍是第一批飛向天際的脊椎動物,由三疊紀晚期一路稱霸至白堊紀結束。從小愛好古生物的人對牠們絕對不陌生,然而翼龍目早期的演化過程一直是一樁未解之謎。 近年來學界認為一類小型的主龍類 — 兔蜥科(Lagerpetidae)是翼龍目的姊妹群,並將牠們囊括組成翼龍型態類,使我們對於翼龍祖先的輪廓有了些猜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香港可見的普通燕鷗是春及秋季過境遷徙鳥,但牠們很少靠岸,在近岸位置不太常出現,多數在海中才能看到牠們的身影。
Thumbnail
古文其中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中的燕雀原來就是這隻一雀。根據教科書說法鴻鵠即是天鵝,原文意思是像燕雀這種小鳥又怎會知道大鳥天鵝的鴻圖大志,對燕雀似乎有貶低之意。 現實中原來燕雀是一種富有色彩的小鳥,顏色相當美艷,翼上也有豐富的斑紋。
Thumbnail
Sinotaeniopteryx luanpingensis Plecoptera 襀翅目    Taeniopterygidae 帶翅石蠅科      Sinotaeniopteryx 中國帶石蠅屬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
Thumbnail
原蟬 (Prosholidae sp.)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北票市黃半吉溝 (Huangbanjigou, Beipiao of western
Thumbnail
Protonemestrius jurassicus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北票市黃半吉溝 (Huangbanjigou, Beipiao of wes
Thumbnail
Protolisthaerus jurassicus  Insecta 昆蟲綱    Coleoptera 鞘翅目       Staphylinidae 隱翅蟲科          Olisthaerinae 光滑隱翅蟲亞科              Protolisthaerus  原
Thumbnail
Jurocercopis sp. Homoptera 同翅目    Procercopidae 原沫蟬科       Jurocercopis 侏羅沫蟬屬 年代:中侏羅紀早期 (Middle Jurassic , 164 mya~159 mya) 產地:中國內蒙道虎溝 (Daohu
Thumbnail
Pecopteris plumosa 羽狀櫛羊齒 Pecopteris plumosa 年代: 二億九千萬年前(石炭紀晚期至二疊紀早期 Carbonifere, Westphalien) 產地: 波蘭  Poland, Upper Silesia
Thumbnail
說到猛禽,嗯!所有的猛禽在沒看鳥的人口中就都是叫做老鷹。傳統分類上屬於隼形目包含鷹科、新大陸禿鷲( Cathartidae)等。較早期的形態學分類中,隼形目包含鷹科、美洲鷲科、鶚科與蛇鷲科等肉食猛禽。當然,後來依照分子生物分類,推翻了以前所認為的類緣關係。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香港可見的普通燕鷗是春及秋季過境遷徙鳥,但牠們很少靠岸,在近岸位置不太常出現,多數在海中才能看到牠們的身影。
Thumbnail
古文其中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中的燕雀原來就是這隻一雀。根據教科書說法鴻鵠即是天鵝,原文意思是像燕雀這種小鳥又怎會知道大鳥天鵝的鴻圖大志,對燕雀似乎有貶低之意。 現實中原來燕雀是一種富有色彩的小鳥,顏色相當美艷,翼上也有豐富的斑紋。
Thumbnail
Sinotaeniopteryx luanpingensis Plecoptera 襀翅目    Taeniopterygidae 帶翅石蠅科      Sinotaeniopteryx 中國帶石蠅屬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
Thumbnail
原蟬 (Prosholidae sp.)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北票市黃半吉溝 (Huangbanjigou, Beipiao of western
Thumbnail
Protonemestrius jurassicus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北票市黃半吉溝 (Huangbanjigou, Beipiao of wes
Thumbnail
Protolisthaerus jurassicus  Insecta 昆蟲綱    Coleoptera 鞘翅目       Staphylinidae 隱翅蟲科          Olisthaerinae 光滑隱翅蟲亞科              Protolisthaerus  原
Thumbnail
Jurocercopis sp. Homoptera 同翅目    Procercopidae 原沫蟬科       Jurocercopis 侏羅沫蟬屬 年代:中侏羅紀早期 (Middle Jurassic , 164 mya~159 mya) 產地:中國內蒙道虎溝 (Daohu
Thumbnail
Pecopteris plumosa 羽狀櫛羊齒 Pecopteris plumosa 年代: 二億九千萬年前(石炭紀晚期至二疊紀早期 Carbonifere, Westphalien) 產地: 波蘭  Poland, Upper Silesia
Thumbnail
說到猛禽,嗯!所有的猛禽在沒看鳥的人口中就都是叫做老鷹。傳統分類上屬於隼形目包含鷹科、新大陸禿鷲( Cathartidae)等。較早期的形態學分類中,隼形目包含鷹科、美洲鷲科、鶚科與蛇鷲科等肉食猛禽。當然,後來依照分子生物分類,推翻了以前所認為的類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