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紀出現了早期失去肢體的蛇形羊膜動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底部可以聽文章mp3)

馬松娜迦蜥復原圖-藍條紋(感謝Henry Sutherland Sharpe提供)

馬松娜迦蜥復原圖-藍條紋(感謝Henry Sutherland Sharpe提供)


四足動物的四肢是脊椎動物演化到陸地上的決定性特徵,然而這樣的重要衍徵在某些物種上又逐漸消失,配合演化出細長的體軀,改用爬行取代行走。現存的有鱗目動物中有超過六十種各自獨立演化出四肢縮小甚至消失的支系,如蛇亞目、蛇蜥科、鱗腳蜥科、雙足蜥科、蠕蜥科、石龍子科、南非草蜥屬、蚓蜥類等,此外某些兩棲動物如蚓螈目、鰻螈科、兩棲鯢屬等也有類似的現象。這樣的演化趨向反映了當時因應生存環境的決策,如穴居、水生或其他更複雜的環境因素。縮小或失去四肢在四足動物的演化樹上到目前為止只侷限在上述的類別中,而像哺乳類則未曾出現這樣的形態。

早期部分有鱗類與兩棲類演化出無足的形態以及其演變的過程一直是古生物學家想探討的對象之一,不幸的是,化石紀錄中對於當時四肢喪失的過程了解甚少,這問題可能出自於化石保存的情況,因同時保存完好的短小四肢以及鄰近的脊椎並不容易,故關於早期四足動物首次完全四肢喪失是如何產生的尚未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這次在美國伊利諾州的馬松溪新發現了一種石炭紀的四足動物,已有羊膜動物的特徵,被命名為馬松娜迦蜥(Nagini mazonense),有兩個化石樣本,且保存些許的軟組織。牠們的化石顯示前肢與胸帶已經完全消失,但仍有保留縮小的後肢,這與蛇類所推定的演化模式相似,皆為前肢與胸帶先消失,而後肢再消失。該物種被認為是屬於臥吻蜥類(recumbirostran)的爬蟲動物基礎類群,與目前已發現的斯氏獄獵蜥屬(Infernovenator)和弛頂蜥屬(Brachydectes)的物種關係最為接近,其類群主要生存於石炭紀至二疊紀,特徵多為軀體修長、四肢短小,但還未有無肢的紀錄。


弛頂蜥(感謝Nobu Tamura提供)

弛頂蜥(感謝Nobu Tamura提供)


四足動物在胚胎發育的過程中,側板中胚層會逐步形成四肢的肢芽,隨後肢芽向外以特定的形態發展,並伴隨內部形成軟骨組織,到了最後再由硬骨組織所取代,以形成有完整四肢的個體。而四肢縮小或消失的四足動物因其調節四肢發育的基因突變,導致四肢發育的某個環節失敗而無法順利形成四肢。

不同類群在四肢消失的獨立演化上對應了不同情況的基因突變,如石龍子科主要在胚胎晚期軟骨組織的骨骺生長板上失去正常的發育功能,使該類群多為四肢短小,且這也是普遍臥吻蜥類群中觀察到的現象。現代蛇類或蚓螈皆為調控胚胎早期的肢芽發育受到影響,造成完全失去四肢與胸帶,而這是馬松娜迦蜥的前肢所遇到的情形。對比其他臥吻蜥類的物種與馬松娜迦蜥,這代表著四肢的消失應是循序漸進的突變過程,如蛇類或蚓螈在演化出完全失去四肢前,也被認為曾經歷過短小四肢的狀態,而蟒與蚺還保留的微小後肢也表明其證據。馬松娜迦蜥的發現讓我們了解早期四足動物四肢消失的可能機制,與現代物種四肢退化的方式似乎大同小異。


緬甸蟒殘留的後肢(感謝Dawson提供)

緬甸蟒殘留的後肢(感謝Dawson提供)


作者:水也佑

參考文獻:

Mann, A. et al. (2022). Snake-like limb loss in a Carboniferous amniote. Nat Ecol Evol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溫水天荷-avatar-img
2024/01/07
謝謝分享!
avatar-img
演化之聲 The Sound of Evolution的沙龍
212會員
304內容數
你對古生物了解多少呢?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這裡提供古生物學的基本認知~
2025/03/26
這一期要和各位介紹的偽鱷,不同於現在的鱷魚與堅蜥,牠們是三疊紀的霸主,偽鱷中的鱷霸
Thumbnail
2025/03/26
這一期要和各位介紹的偽鱷,不同於現在的鱷魚與堅蜥,牠們是三疊紀的霸主,偽鱷中的鱷霸
Thumbnail
2025/03/19
恐龍是地球演化史上最成功的的類群之一,直到今日都還有多達一萬種以上的現生恐龍(鳥類)生存著,並幾乎主宰了整片天空,然而我們其實一直不清楚早期恐龍的輻射演化是怎麼發生的。 近期有一項研究,分析了來自波蘭的500多副包含恐龍及其他同時期動物的消化物化石(被稱為bromalites,包含糞便、嘔吐物、還有
Thumbnail
2025/03/19
恐龍是地球演化史上最成功的的類群之一,直到今日都還有多達一萬種以上的現生恐龍(鳥類)生存著,並幾乎主宰了整片天空,然而我們其實一直不清楚早期恐龍的輻射演化是怎麼發生的。 近期有一項研究,分析了來自波蘭的500多副包含恐龍及其他同時期動物的消化物化石(被稱為bromalites,包含糞便、嘔吐物、還有
Thumbnail
2025/02/03
蛇類在爬蟲類中因其特殊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徵而廣受矚目,也時常成為一些人類文化中的特定象徵。現生蛇類已經發現超過4000種,牠們是爬蟲綱有鱗目(Squamata)之下的蛇亞目(Serpentes)成員,占了有鱗目約35%的物種。有鱗目除了蛇亞目外,還包含了雙足蜥(Dibamia)、壁虎(Gekkota
Thumbnail
2025/02/03
蛇類在爬蟲類中因其特殊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徵而廣受矚目,也時常成為一些人類文化中的特定象徵。現生蛇類已經發現超過4000種,牠們是爬蟲綱有鱗目(Squamata)之下的蛇亞目(Serpentes)成員,占了有鱗目約35%的物種。有鱗目除了蛇亞目外,還包含了雙足蜥(Dibamia)、壁虎(Gekkota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蛇,野生的優秀獵人。 決定最強蛇類的激烈大戰即將在此揭開序幕! 在最強戰鬥系列系列中,我們認識了許多危險生物、看了許多甲蟲、了解了許多神話中的生物,系列第四本即將迎來爬蟲類具代表性的生物——蛇! 全球的蛇類有各種不同的特色,有些具有毒性,有些則有強壯的身軀,有些則是靈活的身體,讓我們一邊享受魄力滿
Thumbnail
蛇,野生的優秀獵人。 決定最強蛇類的激烈大戰即將在此揭開序幕! 在最強戰鬥系列系列中,我們認識了許多危險生物、看了許多甲蟲、了解了許多神話中的生物,系列第四本即將迎來爬蟲類具代表性的生物——蛇! 全球的蛇類有各種不同的特色,有些具有毒性,有些則有強壯的身軀,有些則是靈活的身體,讓我們一邊享受魄力滿
Thumbnail
蜥蜴可以斷尾求生,之後還會長出新的尾巴,但人類沒有這種再生能力,哪怕只是切斷了一根指頭,也無法長出新的指頭。是什麼原因決定不同物種間再生能力的差異?科學研究有辦法將其他物種的再生能力應用在人體嗎?
Thumbnail
蜥蜴可以斷尾求生,之後還會長出新的尾巴,但人類沒有這種再生能力,哪怕只是切斷了一根指頭,也無法長出新的指頭。是什麼原因決定不同物種間再生能力的差異?科學研究有辦法將其他物種的再生能力應用在人體嗎?
Thumbnail
那龐大生物的整個身軀,幾乎都在羽翼的包裹之下,只露出了兩隻灰色的,尖尖的耳朵,以及兩支帶著長長指甲的下肢。並不像人類的足部,看那形狀,與手掌相類似,也就是猿猴類下肢的樣子。
Thumbnail
那龐大生物的整個身軀,幾乎都在羽翼的包裹之下,只露出了兩隻灰色的,尖尖的耳朵,以及兩支帶著長長指甲的下肢。並不像人類的足部,看那形狀,與手掌相類似,也就是猿猴類下肢的樣子。
Thumbnail
尾巴對於許多脊椎動物在行動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靈長類也不例外。猴子在樹上攀爬時仰賴尾巴提供平衡,有的甚至將尾巴作為第五肢捉住樹枝或食物。人猿總科(包含長臂猿、猩猩、人類等)自2千5百萬年前與舊世界猴分道揚鑣時起就失去了這條尾巴......
Thumbnail
尾巴對於許多脊椎動物在行動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靈長類也不例外。猴子在樹上攀爬時仰賴尾巴提供平衡,有的甚至將尾巴作為第五肢捉住樹枝或食物。人猿總科(包含長臂猿、猩猩、人類等)自2千5百萬年前與舊世界猴分道揚鑣時起就失去了這條尾巴......
Thumbnail
牠變成一種神獸或卡通怪獸,變得太過強壯帥氣。查網路才發現牠本尊虛弱得要命。 因為牠長得可愛,像總是在笑的小恐龍,所以就算瀕臨絕種,原生的湖裡一隻也不剩,卻被改良成膚色明亮粉紅的寵物。...
Thumbnail
牠變成一種神獸或卡通怪獸,變得太過強壯帥氣。查網路才發現牠本尊虛弱得要命。 因為牠長得可愛,像總是在笑的小恐龍,所以就算瀕臨絕種,原生的湖裡一隻也不剩,卻被改良成膚色明亮粉紅的寵物。...
Thumbnail
似鳥龍類是一群特殊的獸腳類恐龍,牠們頭部比例很小,外型有點像長尾巴的鴕鳥,且通常表現出植食性的特徵,而這一群特別恐龍在白堊紀有著很高的多樣性,不過關於牠們早期的演化歷程,我們的了解程度卻不高。 近幾年,隨著化石挖掘工作的展開,研究人員發現日本福井的北古層當中有很多來自不同個體的似鳥龍類化石,在
Thumbnail
似鳥龍類是一群特殊的獸腳類恐龍,牠們頭部比例很小,外型有點像長尾巴的鴕鳥,且通常表現出植食性的特徵,而這一群特別恐龍在白堊紀有著很高的多樣性,不過關於牠們早期的演化歷程,我們的了解程度卻不高。 近幾年,隨著化石挖掘工作的展開,研究人員發現日本福井的北古層當中有很多來自不同個體的似鳥龍類化石,在
Thumbnail
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多以恐龍為主,其骨骼結構也是化石的重要研究對象。因此我對獸腳亞目恐龍的顱骨做了粗淺的整理。大家大致認識牠們的顱骨結構後,往後提到哪種骨骼,也比較容易吸收相關的資訊。
Thumbnail
古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多以恐龍為主,其骨骼結構也是化石的重要研究對象。因此我對獸腳亞目恐龍的顱骨做了粗淺的整理。大家大致認識牠們的顱骨結構後,往後提到哪種骨骼,也比較容易吸收相關的資訊。
Thumbnail
來養一只龍龍陪伴活個半世紀 守宮~是可以活到40歲 活化石 鱷類與鳥類的關係更親近 現代爬行動物棲息於每個大陸養爬蟲類好處:
Thumbnail
來養一只龍龍陪伴活個半世紀 守宮~是可以活到40歲 活化石 鱷類與鳥類的關係更親近 現代爬行動物棲息於每個大陸養爬蟲類好處:
Thumbnail
四足動物的四肢是脊椎動物演化到陸地上的決定性特徵,然而這樣的重要衍徵在某些物種上又逐漸消失,配合演化出細長的體軀,改用爬行取代行走。現存的有鱗目動物中有超過六十種各自獨立演化出四肢縮小甚至消失的支系,如蛇亞目、蛇蜥科、鱗腳蜥科、雙足蜥科、蠕蜥科、石龍子科、南非草蜥屬、蚓蜥類等,此外某些兩棲動物如
Thumbnail
四足動物的四肢是脊椎動物演化到陸地上的決定性特徵,然而這樣的重要衍徵在某些物種上又逐漸消失,配合演化出細長的體軀,改用爬行取代行走。現存的有鱗目動物中有超過六十種各自獨立演化出四肢縮小甚至消失的支系,如蛇亞目、蛇蜥科、鱗腳蜥科、雙足蜥科、蠕蜥科、石龍子科、南非草蜥屬、蚓蜥類等,此外某些兩棲動物如
Thumbnail
迷惑龍的膝關節病變 研究人員在挖掘來自懷俄明州莫里遜層的迷惑龍股骨標本(化石編號:UWGM 7213)時注意到其外髁與外上髁有著向內侵蝕的病變痕跡,經過初步的判定認為該病變是源自於軟組織的糜爛導致的發炎反應,進一步刺激破骨細胞的活性從而對骨骼造成影響。而這種膝關節的病變模式是第一次發現在蜥腳類恐龍
Thumbnail
迷惑龍的膝關節病變 研究人員在挖掘來自懷俄明州莫里遜層的迷惑龍股骨標本(化石編號:UWGM 7213)時注意到其外髁與外上髁有著向內侵蝕的病變痕跡,經過初步的判定認為該病變是源自於軟組織的糜爛導致的發炎反應,進一步刺激破骨細胞的活性從而對骨骼造成影響。而這種膝關節的病變模式是第一次發現在蜥腳類恐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