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醫療札記| 讓你先走,是我最後的疼惜

更新於 2024/12/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半年,花花阿公都是一個人來回診拿藥。

自從花花阿嬤確診失智症,又跌倒骨折之後,就沒辦法再坐機車了。於是花花阿公一個人來門診回報她的病況,領慢性處方簽。


他們起初是誤打誤撞來到我的老年醫學科門診,那時花花阿嬤還能聊天,因為反覆泌尿道感染來看診,我發現她有多重慢性病、多重用藥問題,於是開始幫她做藥物整合,後來又安排了心智評估而確認有失智症,從此,就固定在我的門診追蹤。

照顧花花阿嬤近2年,她的身體狀況逐漸走下坡,反應也愈來愈遲鈍了。花花阿公不忍心把她送到機構照顧,總是親力親為。兩個年近80的老人住在一起,阿公還總是大老遠騎機車從七股到市區。有一次,我建議阿公,要不要幫阿嬤申請居家醫療的服務,這樣我就能到家裡去看她,而不用再舟車勞頓地過來,我知道行動不便的人出門,要預約計程車或復康巴士,都是花錢又花時間。

我遇過不少老人家,對於醫生護理師到家中訪視,會有些顧慮,或是非常擔心麻煩別人,花花阿公也是如此地婉拒了,他問我,「能不能以後他來拿藥就好,不用再帶阿嬤過來」?

有些醫師對於沒有親見看到病人而開藥這件事,會有所保留。但對於長期照顧慢性病人、居家、臥床病人的醫師來說,這其實是常態,我也都抱著開放的心態,盡可能提供最適合的照護服務和資訊,只要能真正有幫助,至於病家要怎麼選擇,我予以尊重。

所以我告訴花花阿公「完全不用擔心,我已經看過阿嬤很多次了,我也知道你都會仔細注意她的狀況,所以如果沒什麼特別的事,你來就好,如果有變化或需要抽血時,請一定要再帶她過來」。阿公欣然允諾。


讓你先走,是我最後的疼惜

有次回診,花花阿公多聊了幾句,說到阿嬤的病況,他其實已經很有想法。

「我很擔心她,我一定不能比她早走,如果我走了,誰能像現在這樣照顧她呢? 孩子不是說不孝順,但總是沒有辦法跟我做到一樣的程度照料的。」

「我希望她就這樣,什麼都不知道的,時間到了就回家了,然後我就跟著她去了,活到80多歲了啊,還有什麼好怕的。」

我一直覺得,願意讓伴侶比自己早離開人世,是真愛,是犧牲奉獻,因為,留下來的人比較辛苦。

我告訴阿公,正因他身體較強健,更要照顧好自己,騎車要小心。

阿公又講起了些小時候受日本教育,當兵開飛機的事,他說他連在金門的那條路上住過都記得,記憶力應該不算太差,可是以前怎麼書就讀不好呢? 

我笑了笑,「大概是沒有興趣吧」,看著阿公手臂上的皺紋和老人斑,心想,我能夠活到80多歲嗎? 那時候的我,還能頭腦清明行動自如嗎? 會有如花花阿公般通透的智慧嗎?

花花阿公起身準備離開診間,到了門口時,突然轉身對著我說:

「從阿媽一開始給妳看診到現在,每次我來找妳,都覺得妳像是我女兒一樣,就好像女兒一樣啊……」

隨即揮了揮手,開門離去,白色的汗衫消失在我的視線中。


我的眼眶熱熱的,心裡的os 「阿公,我應該算你孫女而不是女兒了啦!」沒有說出口,但這已不重要。其實從第一次見到他們,仔細地問診和了解家庭照護狀況後,我就經常想到我自己的外公外婆。

同樣來自七股,一個鄉下海邊小村莊,居民多半傍塭而居,以捕魚、養殖水產為生。我的外公外婆曾經身體也十分強健,皮膚曬得黝黑,操著一口地道得我有點聽不懂的台語,外公抽了幾十年的煙卻從未得肺癌。後來外婆得了糖尿病,行動也漸漸不便,但是外公行動力還很好,那段時間,也是他負責照料外婆的生活,70多歲仍騎著摩托車到處跑。

以前,我不太懂得如何和老人家相處,即使是自己的阿公阿嬤,見面的機會也不多。後來當了醫生,甚至選擇了老年醫學、安寧緩和等領域,接觸了許多的長輩,有時候覺得,和他們相處,像是聽一個長長的故事,也讓我對自己老後的生活有許多想像和思考。

希望,能一直一直看到你們回診呢,花花阿公。

 

這裡有行醫路上的【醫療小故事】;經過整理的各類【醫學知識、衛教、筆記】;還有醫療以外的學習心得及【自我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長期照護的家庭中,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顫顫巍巍地走在鋼索上,當疾病如大浪般襲來,放手與不放手,都是生死攸關的困難決策。
安寧照護的初衷,是讓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舒適和尊嚴地走完最後一程。及早介入,家屬的理解、對醫護的信任、溝通與合作,都決定了安寧照護的過程和品質。
積極治療與安寧療護,從來不是二選一。進行醫療決策時,理解病人的真實意願至關重要。被疾病、管路所束縛的趙叔,表達欲被急救的意願,背後其實有更深的渴望。面對困難情境,透過傾聽、與家屬的深入交流,有助於協助醫病雙方,共同為病人制定合適的照護方案。
我們常常以為需要被照顧的是眼前這個病人,但有時,是一整個家庭。 長期臥床的100歲蚊仔阿公,95歲失能的春仔阿嬤,60多歲多重慢性病的登仔阿伯。老化、疾病、照護負荷,究竟誰才是最需要照顧的人?
在傳統機構的照護情境中,透過對一位失智症病患的觀察,看見病人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與照顧者的無奈。每個病人在成為病人之前都先是一個人,我們面對快速高齡化的社會,要如何應對愈來愈多類似這樣臥床和需要長期照護的長輩呢?
當我們年老時,回顧一生,會為自己留下什麼樣的註解? 聆聽高阿嬤對於過去的怨懟和未來的渴望,讓我思考伴侶、家庭、病痛會為我們的人生帶來什麼影響,而每一個選擇,又將會如何改變生活。
長期照護的家庭中,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顫顫巍巍地走在鋼索上,當疾病如大浪般襲來,放手與不放手,都是生死攸關的困難決策。
安寧照護的初衷,是讓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舒適和尊嚴地走完最後一程。及早介入,家屬的理解、對醫護的信任、溝通與合作,都決定了安寧照護的過程和品質。
積極治療與安寧療護,從來不是二選一。進行醫療決策時,理解病人的真實意願至關重要。被疾病、管路所束縛的趙叔,表達欲被急救的意願,背後其實有更深的渴望。面對困難情境,透過傾聽、與家屬的深入交流,有助於協助醫病雙方,共同為病人制定合適的照護方案。
我們常常以為需要被照顧的是眼前這個病人,但有時,是一整個家庭。 長期臥床的100歲蚊仔阿公,95歲失能的春仔阿嬤,60多歲多重慢性病的登仔阿伯。老化、疾病、照護負荷,究竟誰才是最需要照顧的人?
在傳統機構的照護情境中,透過對一位失智症病患的觀察,看見病人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與照顧者的無奈。每個病人在成為病人之前都先是一個人,我們面對快速高齡化的社會,要如何應對愈來愈多類似這樣臥床和需要長期照護的長輩呢?
當我們年老時,回顧一生,會為自己留下什麼樣的註解? 聆聽高阿嬤對於過去的怨懟和未來的渴望,讓我思考伴侶、家庭、病痛會為我們的人生帶來什麼影響,而每一個選擇,又將會如何改變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上禮拜六拿暈藥給婆婆吃 見了她, 她唉聲嘆氣的說:「不想活了。」 原來她照顧公公,讓她覺得心煩及勞累。 公公去年診斷出有失智症(輕微症)目前正在服藥中。 但公公聽了,心中也有不悅, 就對著婆婆說:「就放手讓我去做事情,煮飯、出門, 沒辦法兩個人都一直在一起,而且妳的要求也不要這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鄉下長輩需要長時間的照護,需要提供便利老人家的一些設施,如扶手、安全座椅,保障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安全。這個文章講述了一位同學準備從教職退休,為了滿足媽媽的希望,蓋大房子讓父母住,並提到了鄉下老人入城的難處。讓人們思考了長輩的生活狀況和需求。
Thumbnail
「姊,媽在家昏倒了,你能抽空回家一趟嗎?」 佩珊一接到電話,馬上請假衝回新竹老家,到家後看到母親坐在沙發上,雖然臉色有些蒼白,但看起來已無大礙,才鬆了一口氣,連忙問起怎麼一回事? 原來,佩珊的父親幾年前檢查出癌症,雖然發現得還算早,經手術後已切除病灶,但因年紀大了,住個院回來元氣大傷。
Thumbnail
八十歲吳奶奶罹患帕金森氏症,與行動不便的丈夫同住,家中雖然有外籍看護及管家照料生活起居,但外出就醫還是得依靠七十多歲的弟弟協助,每當需要回診或檢查,弟弟必須從桃園開車至台北市,帶著姐姐就醫。
Thumbnail
阿公上星期在家下樓梯時不慎跌倒,家人怕年紀大了有損傷,趕進送醫檢查治療,結果照X光後發現有輕微骨折,雖然不用住院,但治療回家後需要躺著多休息,並配合復健。由於家人都上班上學,只有阿嬤能照顧阿公,但阿嬤年紀也大了,家裡商量要不要找看護來幫忙?
Thumbnail
「每次你來我們家,媽媽就特別開心。」「你來了之後,我們鬆一口氣,終於有了解的人了。」以上這些話,真實地發生在照顧的家庭裡。除了提供實際的照顧專業服務,照服員的來訪,對於許多長輩與家屬而言,都是默默支持的力量。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老人照顧老人是一件錐心又無奈之事,幸好坊間有許多日照中心,協助家屬安排家裡的老人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動動腦,延緩老化。朋友的媽媽七十多歲,獨立照顧九十多歲罹患失智症的先生,照顧失智病人沒有日夜差別,因為失智者沒有日夜之分,想睡就睡,想醒就醒,想鬧就鬧,都在別人需要休息的時候開始情緒激昂。朋友的媽媽捨不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上禮拜六拿暈藥給婆婆吃 見了她, 她唉聲嘆氣的說:「不想活了。」 原來她照顧公公,讓她覺得心煩及勞累。 公公去年診斷出有失智症(輕微症)目前正在服藥中。 但公公聽了,心中也有不悅, 就對著婆婆說:「就放手讓我去做事情,煮飯、出門, 沒辦法兩個人都一直在一起,而且妳的要求也不要這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鄉下長輩需要長時間的照護,需要提供便利老人家的一些設施,如扶手、安全座椅,保障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安全。這個文章講述了一位同學準備從教職退休,為了滿足媽媽的希望,蓋大房子讓父母住,並提到了鄉下老人入城的難處。讓人們思考了長輩的生活狀況和需求。
Thumbnail
「姊,媽在家昏倒了,你能抽空回家一趟嗎?」 佩珊一接到電話,馬上請假衝回新竹老家,到家後看到母親坐在沙發上,雖然臉色有些蒼白,但看起來已無大礙,才鬆了一口氣,連忙問起怎麼一回事? 原來,佩珊的父親幾年前檢查出癌症,雖然發現得還算早,經手術後已切除病灶,但因年紀大了,住個院回來元氣大傷。
Thumbnail
八十歲吳奶奶罹患帕金森氏症,與行動不便的丈夫同住,家中雖然有外籍看護及管家照料生活起居,但外出就醫還是得依靠七十多歲的弟弟協助,每當需要回診或檢查,弟弟必須從桃園開車至台北市,帶著姐姐就醫。
Thumbnail
阿公上星期在家下樓梯時不慎跌倒,家人怕年紀大了有損傷,趕進送醫檢查治療,結果照X光後發現有輕微骨折,雖然不用住院,但治療回家後需要躺著多休息,並配合復健。由於家人都上班上學,只有阿嬤能照顧阿公,但阿嬤年紀也大了,家裡商量要不要找看護來幫忙?
Thumbnail
「每次你來我們家,媽媽就特別開心。」「你來了之後,我們鬆一口氣,終於有了解的人了。」以上這些話,真實地發生在照顧的家庭裡。除了提供實際的照顧專業服務,照服員的來訪,對於許多長輩與家屬而言,都是默默支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