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儀式感」這個詞應該不陌生,但是是否對於它出現在「賦能系列」的主題感到奇怪呢?接下來,尼爾帶大家再次複習儀式感,以及嘗試更有意識地使用它!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是一種對具有宗教或傳統象徵意義的活動的總稱。簡單來說,組成儀式的要素不外乎是某種狀態的切換,並透過重視、相信、遵行,以及隨之帶來的力量(通常是相當無形的,像是心態的轉變跟情緒的變化),尼爾個人覺得有一點像是獵人裡面的制約與誓約帶來力量的方式。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對尼爾來說,其實能力、技能、知識都是中性的,而你使用的動機跟情境,將大大的決定了他的效果跟方向。很明顯的,對於某些人來說,儀式感已然成為工作或生活的重要的元素。這些儀式感可能是在一天的開始帶給自己更清晰的動機去執行原先的計畫,也可能是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可以透過儀式感調整心態,進而進入最佳的狀態。
有些人會把儀式感當成獲取幸福的方式,尼爾認為並沒有錯,確實可以透過儀式感得到「心靈的穩定」「方向感」「自我價值」等幸福的要素。然而,尼爾不想把這個「幸福感」當成最終的結果。延伸來說,尼爾希望把「獲得幸福」的這個「心理狀態」作為「幸福永動機」,透過更好的心理狀態(自信、充滿感激、心存善念),去使得生活的每個環節,都能夠像是上了 Buff (一種遊戲術語,指加強的效果)一樣,越做越好,進而製造更多的「幸福」。
儀式感的建立其實常常意外的很容易,但要抓住幾個重要的元素(可參考這篇 ):
儀式感的建立其實相當的多元,可大可小。有些人只是對自己說一句話,或者深呼吸幾次,有些則可能從地點、燈光、音樂、方位等等各式各樣的細節,讓自己營造出需要的特殊感,從而達到鞏固儀式的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的透過各方面(像是心理學)了解自己的本性,並設定一些機制來好好的利用這些天生且強力的機制,來幫助自己達到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