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詹姆斯・克利爾

2022/09/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都知道習慣有分成『好習慣』『壞習慣』,那你知道這些習慣是如何養成的嗎?任何事情都有其正反兩面,如果我們弄懂它的原理,勢必就可以運用它來成就我們。
習慣是由「規律執行」而誕生的,為什麼我們會重複的執行同一件事情?
因為它可能帶來我們想要的結果,例如:賴床獲得滿足、認真讀書得到好成績。
看完原子習慣最有感的是突然能理解為什麼我們在生活中都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比如一直被指派做很難的工作,有一天覺得他並不難了。
改變可能醞釀數年,然後發生。
在培養習慣的幾個重點,
  • 重複次數多到可以自動化的行為
  • 讓習慣成為身份認同,目標不要訂在跑一場馬拉松,而是成為跑步的人
  • 執行意向:我會於「時間」,在「地點」進行「行為」
  • 習慣堆疊+誘惑綑綁,此時指的是『目前的習慣』**例:**目標是培養『感恩的心』那你會執行方法是,喝完『洗完澡後』,我會說出『一件感恩的事情』,說出『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我會去『看一部劇』
將日常習慣,與想做的事情(誘惑),在中間穿插一個想要培養的目標。
書中提到系統化的模式,共有四個步驟
習慣迴路
我們來定義這四項標的一下,
提示:大腦要開啟一個行為之前的暗示,可能來自於環境
渴望:習慣背後的動力,執行這個行動後可以獲得的獎賞
回應:確實執行的習慣,會不會到這一步取決於上一步的刺激度
獎賞:滿足慾望,帶來了片刻滿足,解了第二步驟的渴望
實戰練習時間:
看到了牙刷(提示)
刷牙後口腔清爽的感覺(渴望)
開始刷牙(回應)
感覺口腔很清爽牙齒乾淨而開心(獎賞)
現在都在講建立好習慣,那如果想要戒斷壞習慣呢?
根據以上我們可以知道大腦是因為接受到提示,進而開啟的,
因此在環境中我們要避免提示,想要認真讀書,就到大家都在讀書的場所,
想要戒煙,就把香菸、打火機、煙灰全部都消失在環境中。
如果要一直用克制力,那大腦也會很疲憊,減少提示的目的還有一個原因,
避免大腦過勞,而導致會了戒除壞習慣太過於疲憊,更不想執行。
那可能會說,但如果有一次不小心沒有執行到該怎麼辦?
這也是在飲食控制中經常會遇到的,每天都吃健康清爽的,但有一天朋友聚餐就是約了麥當勞。
*不要錯過兩次!
不要連續中斷習慣兩次,比如這一餐吃麥當勞,沒關係!下一餐一定要吃健康的就好。
最後, 執行這一套系統化方式,仍然還是會遇到一個問題:『無聊』,當一件事情變得無聊的時候,即使改變獎賞也無法引起興致,那…..最終階段『必須要愛上無聊』,已經知道獎賞可以帶來的好成果,因此無論是否有獎賞,能幫助自己達成目標的事情仍不該隨便放棄,放棄後等同於更多的沉沒成本了。
Kyra Chen
Kyra Chen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