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觀影週報】系列文顧名思義,主要是會紀錄筆者在每週所觀影後且有感而發的作品,以簡短文字的方式書寫心得,其中新舊片都會有。
本週電影重點,包括有——影史上首部在坎城影展影評人週單元奪獎的馬來西亞電影《虎紋少女》、本屆柏林影展新世代青少年單元首獎得主《夏日片語》,以及中國名導張藝謀賣座主旋律賀歲檔新片《滿江紅》。
這大概是我第一次看完自己國家的電影後,在因好看而感到喜悅又兴奋無比的同時,卻是參雜著一點點的不真實、惆悵而複雜的心情。也許是在馬來西亞以外的國家才有辦法看到本片的完整版一事顯得格外諷刺;也許是片中看似趣味荒謬的情節卻是生活中不少女性的真實寫照。又或者說,《虎紋少女》在這個時間點,在這片土地上能夠顺利誕生。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已算是一種奇蹟。
而本片的編導余善修(Amanda Nell Eu)確實對女性、教育、校園霸凌、宗教信仰等議題都有著個人獨到的觀察與見解,以及精準犀利的諷刺與批判。藉由「虎人」的奇幻民間傳說和肉體恐怖類型的包裝,來比喻一名女性在青春期必經的身體變化,更象徵著一場來自被污名化的大反撲,而當「文明」的枷鎖過度緊繃時亦驅使人類擁抱回大自然的野性,故事可謂生猛有力又富含寓意,看完才忽然發現——《虎紋少女》根本是今年萬聖節院線片的首選啊。
與此同時,《虎紋少女》的出色還得歸功於三位主要小演員——札芙琳札伊里札爾 (Zafreen Zairizal)、迪娜埃茲拉爾(Deena Ezral)、琵卡(Piqa)的表現,據說這皆是三人的第一次演戲,但其青澀卻生動又十分投入的演出,以及之間互動的化學反應,簡直堪比我個人心目中的天花板《怪奇物語》的等級。此外,亦不能不提,在片中飾演網紅巫醫的沙黑斯山姆(Shaheizy Sam),他可說是全片除了三位小演員之外最搶眼的。儘管戲份並不多,可是在篇幅有限的情況之下,依然將一位超討人厭又充滿既視感的角色,實在演繹得入木三分。
再來,則是由印尼 DJ 組合 Gabber Modus Operandi 為本片操刀的配樂。老實說,自預告釋出以來,個人就相當喜歡他們的曲風,其旋律躁動卻爽感十足的電子音樂,與女主人公吒凡因初經、學業、人際、家庭、宗教等遭遇中所累積的負面情緒,進而從壓抑至化身為虎人一次爆發的歷程相輔相成。
最後的最後,真心希望在台灣的大家都能夠到戲院去欣賞《虎紋少女》,看看馬來西亞是如何在有限的環境和預算下成功打造出如此精彩出色的女性青春成長之恐怖傑作。
觀影管道:院線上映中
可能是第一次看戶外放映,抑或著各種的場外因素,導致我在看《夏日片羽》時,從頭到尾都難以投入劇情。再加上,影片本身就在走日常瑣碎的路線,全程幾乎以手持方式來拍攝,宛如紀錄片的質感,以至於觀影的過程中更需要多一份專注力。因此,必須坦言,直到電影結束後,我都偏無感,甚至沒很能看懂。
但隨著影後座談和其他同場觀眾的心得分享後,仔細想想,正如上述所言,片中情節有著似真似假的效果,其實是蠻厲害的。而個人最喜歡的是,它不時以詩句、歌舞將其串聯起來,那正是他們(兩位主角)即便身處在底層又迷茫階段時卻仍然對生活充滿熱情並享受其中的最佳證明。
值得一提,本片是由兩位年僅 18 歲和 21 歲的兩位墨西哥裔美籍青少女希爾維亞和貝芭所自導自演的首部長片,跟故事聚焦兩位主角生活背景有著極高重疊,也許正因為如此,《夏日片羽》才看起來會那麼不造作而真實。
觀影管道:嘉義國際女性影展(閉幕片-10.28)
撇開政治和主旋律等問題,私心覺得張藝謀的《滿江紅》其實有點類似的《分手的決心》的定位(但非成就),像是從刻意一洗過去被視為招牌的浮誇華麗的視覺風格,進而轉向選用低調暗沉的冷色系。電影總被批評空有其表,於是《滿江紅》的懸疑劇本成為企圖心很強,不僅情節一直環環相扣、峰迴路轉,但又不致於雜亂無序,還兼具緊張刺激的娛樂性,令人動容的兒女私情,是一部看似燒腦卻通俗易懂的作品。故事亦走高概念,格局小的路線。簡單來說,《滿江紅》的許多設計幾乎都是為了顛覆過去導演該有的印記和元素而成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本片的剪接實在有夠斷裂、粗糙,上一個畫面到下一個畫面經常出現不連戲的狀況,正如片中的一句對白「太潦草了!你整個事辦的就太潦草了!」來形容再適合不過。話雖如此,但比較有趣的是,不論是片中開場迅速直接的角色介紹,還是直接以戲曲伴奏和元素作為配樂的基調,《滿江紅》都會讓人不禁聯想過去早期的邵氏武俠電影的敘事模式,至於那不太符合現代專業水準的剪接風格是否有意為之的設計?恐怕是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了。
總而言之,本片作為張藝謀這位高齡導演近年穩定產出的新片來看,還是有它驚喜的地方。另外,正如陳先生所說,同為主旋律向的作品,這部片實在更適合代表中國出戰明年的奧斯卡,光是片中對《駭客任務》的致敬彩蛋,我想國際觀眾看到就倍感親切了吧。
觀影管道:港版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