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陶窯,是指用隧道窯的技術生產廟宇剪黏和交趾陶的工廠。
幾天前收到了衛生局病媒蚊防治通知單,說要針對室內進行噴藥,從下午兩點至四點開始,也就是說,我將近有好幾個小時都不能待在家裡寫作。
我原本打算前往附近圖書館繼續創作,殊不知,每次中午進到圖書館內,可說是人滿為患,每個位置都坐滿了一群認真讀書的人(睡午覺的人)。
為了打發下午的時間,腦中毅然決然地浮出一個畫面⋯⋯
那就是板陶窯!
我二話不說,啟動車子,油門一踩,說走就走!(但我沒有很多時間就是了,使用自某段歌詞)
其板陶窯就位在嘉義縣新港鄉附近,從我家抵達至此處,大約需要一個多小時。由於我中途有到新營休息站上個廁所,順道看看街頭表演,伸伸懶腰,然後透透氣,抵達目的地時大約兩個多小時。
我來到板陶窯入口處,位於入口處的對面有提供免費(看似收費)的停車場。會看似像收費,是因為在進去停車場一旁的招牌上寫著:「如未入內參觀,停車費每小時收取兩百元」類似這樣的公告。
如果不仔細停車查看,確實容易引起要收取費用的誤會,因此,我發現許多人都會將愛車停到一旁的「歐風租車」或是「萬善堂」的停車場內。
由於我來的時間是屬於非假日,我直接一不做二不休,將車輛停進板陶窯園區所提供的停車場內。
雖說是非假日,但,仍有一些當地居民將車輛停在裡頭。停車場的地面並沒有鋪上柏油路和水泥地,而是小石子與砂土混合而成的石子路,底盤較低的車輛我建議緩慢行駛進入會比較好。
停車場並沒有搭建任何遮蓋設施,然而,有些車位附近則有種植一些樹木遮蔽。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您的車能夠抵擋鳥糞的侵蝕,那您可以考慮選擇有樹蔭的位置停靠。如果不行,建議讓車子曬曬太陽也無妨。
進到裡頭,需要購買門票,入園費為100元。除了身障與小孩不用摳摳(錢錢)外,不管你是貴賓、民代或是超人都要付錢(跟老闆很熟的例外)。
票卷上有折抵入園門票五十元,可購買店內商品或飲食作為折扣,就是不能把師傅買走就是了。
我走進人造噴水池的池子探頭一看,一隻宛如千年修行的鯉魚精突然出現在我眼前,牠張著嘴,彷彿像是在跟我討取飼料似的。
想當然,鯉魚精這段話是在誇讚這裡的工作人員把牠們照顧得很好,沒有褒貶之意。
為了牠們的生存環境著想,我忍不住投資了一盒十元的飼料稍微餵養了他們一下。
可以說,在餵食過程裡除了相當療癒外,還非常適合親子同樂的好所在。(我合理懷疑入口處擺這個,是園區賺取零用錢的策略之一)
周邊景緻可說是相當優美,鬱鬱蔥蔥的綠樹,搭配交趾陶作品的陪襯下,真心會讓人感受到製作交趾陶的師傅肯定童心未泯。
連小羊也要做的那麼可愛又討喜,害我拍照時常常不小心多按了幾下快門。這讓身為大男孩的我,著實也頂不住這可愛的氛圍啊~(☉。☉)!
整個園區內其實可以看見他們很用心去佈置環境,甚至連休息的涼亭,他們也利用交趾陶去做成一隻孔雀的模樣,很用心地將這項傳統技藝發揮得淋漓盡致。
進到類似二門之處,映入眼簾的是一棟二層樓的木造房,外頭擺放了一些桌椅和遮陽傘,可惜一樓的餐飲部似乎已經很久沒有營業了。
因此,我就沒特地去拍攝那棟木屋,只拍攝擺放在店門外的雕塑。事後我查閱了一下官網,發現原來這棟木造房的二樓有提供旅客住宿。
至於價格部分見仁見智,不多做贅述。
晃了一大圈,我不得不懷疑,這裡的師傅很喜歡貓咪,幾乎在大半個園區內都能看見貓皇的身影。我是不太懂貓咪在製作上是不是比其他動物更好塑造,但,就我下面提供的照片幾乎都是以貓皇作為主題呢。
不過,既然來到了這裡,也花了門票錢,就不光只是踏青與拍照而已,想必一定要進入「板陶窯工藝館」了解一下板陶窯的歷史,才算不虛此行啊!
一踏入館內,可以看到其中展示的雕塑是廟宇常見的作品。然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裡的陳列不僅包括寺廟雕塑,還有解說交趾陶製作過程的展品。因此,這個地方是絕對值得進去參觀的。
不過,既然來到這裡,不免俗地還是要來科普一下關於「交趾陶」的相關知識。
交趾陶是由華南傳入台灣的一種特殊製陶技術。這門技藝早期並非叫交趾陶,早期的台灣藝師則是稱為南燙。交趾陶是來自於日治時期日本人稱此項技藝為交趾燒,隨後演變而來的稱呼。
原本聽到「交趾」二字,還以為是用類似腳趾大小的陶土製作。最後查證了一下資料,似乎是日本人認為此瓷器挺像中南半島廣東一帶燒製的印泥盒,當時的中南半島被稱之為「交趾支那」,所以日本人才稱此技藝為「交趾燒」。
目前交趾陶的釉彩採用大都為林添木(1911-1987)藝師所調製而出的寶石釉。
寶石釉為融塊釉,其釉色穩定且亮麗,質感上比水釉來的更為精緻,釉色如寶石般的光澤以及伴隨陶塑形體而產生不同流釉的效果,可說是十分美麗。
在看完了這些介紹後,再重新回頭細看這些雕塑與作品,得以發現,這些釉色確實在陶塑形體上,產生彷彿漸層般的瑰麗美感。
如今,這項傳統技藝也正在慢慢失傳當中,在展覽的最後,出口處有設置教學體驗,擺設了貼黏馬克磚拼貼、捏陶等,關於瓷器類的教學課程。
有興趣的可以前往此處參觀,認識一下台灣傳統工藝之美,也感謝陳忠正、謝秋緞夫婦秉持對傳統工藝的熱誠,延續這門傳統工藝,屬於台灣味的交趾陶廟宇雕塑。
這讓我以後到廟裡參拜時,不再只是看著廟內的神像,而會更加關注廟宇外觀與內部所雕塑的交趾陶技藝,細看這些藝師們為這廟裡所繪製的故事與藝術之美。
由於時間的限制,我沒有再去另一邊的景區逛一逛。相反,在離開之前,我進了紀念品店,使用了五十元的折扣,買了兩張明信片,作為留念。
本園區有提供餐點服務,而折扣部分也可適用於餐點或教學體驗。
總結一下我參觀後的心得,這是一個非常適合親子同樂的地方。周圍擺設了相當多的交趾陶作品,透過這些作品,可以讓更多小朋友了解這項屬於台灣人的傳統工藝。對於那些喜歡捏黏土或剪粘馬賽克磚的小孩來說,這裡提供了體驗課程。
可以感受到園區內其實還算維持得不錯,唯獨有幾個地方要特別注意,如果是推手推車的家長,要進到另一邊的園區,除了走天橋外,是可以跟入口處的人員告知一下,她可以幫您開啟另一邊的大門,讓您過去參觀,就不用扛著推車走樓梯了。
參觀的地址就位在「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45-1號、45-2號」。
開放時間為「早上九點半到下午五點半」,至於公休以官方公告為主。
餐飲供應時間是「中午十一點到五點」,幾乎包含了下午茶時間,不用擔心要到嘉義市區找火雞肉飯啦!
逛完這趟旅程後,回到家裡並非能舒適地躺在沙發上,而是得先應對噴藥後的環境整理。沒想到,整整一天,我竟然完全都沒碰到鍵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