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浪潮下,UX與AI的關係

2023/11/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篇在今年3/21臨時起意地把想法發佈於Medium,直到今天看到某篇文章提到:『生成式 AI 的發展將再度掀起新一波供需變動,最終使人類成為最新的「奢侈品」。』時,讓我想起半年前發布的這篇文,冒出要把它搬過來讓更多人看到的想法...

自ChatGPT的出現,本來只會在資訊技術圈裡受到關注的AI話題:生成式AIAI取代人類等,一夕之間成為全民討論的熱門關鍵字,2023年也因此被稱為AI世代

由Midjourney繪製/prompt : A woman human with red long hair shaking hand with a green cute robot

由Midjourney繪製/prompt : A woman human with red long hair shaking hand with a green cute robot

為了不被取代,你需要思考?

從Midjourney、DALL·E等圖像生成工具在藝術圈引起了不少爭議,如AI抄襲、AI畫作奪冠、吳淡如AI繪圖炎上事件,還有ChatGPT可以寫程式、幫忙寫作業等,可以看到AI能做的事情只會越來越多,會用AI的人也越來越多,而身在這個世代,要想不被取代,需要思考的是:

  • 身為人類的你,在這份工作上你能產生的獨特價值是什麼?
  • 要如何使用AI工具輔助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在不久的未來,不同職務間的界限很有可能會越來越模糊,如果你只會一件事情、一項技術,你再怎麼是這個專業領域的頂尖,隨時都有可能被AI取代,而且取代你的都會是那些資訊技術龍頭:OpenAI, Meta, Microsoft, Google等。

所以可以用此概念為軸,去動態調整自身在工作上該關注的最新資訊以及自己目前能做的最具價值的事情,才能穩妥地走在這次的AI浪潮。

UX可以把AI浪潮推得更高

在眾人把關注都放在AI的態勢下,UX如何在其中取得一席之地?

我認為在這個趨勢下,UX是越顯重要的,只是受到最近生成式AI熱潮的影響,目前科技業看似都把重心放在AI ,UX其實還是有在低調地、慢慢地影響所有產業的策略與經營模式。

像是今年AI議題趨勢中的負責任AIAI倫理與偏見,還有講很久的可解釋性AI,其實都是以使用者為中心在設計AI,你也可能發現,這些議題是影響資訊技術大佬們在AI競賽中的成績的關鍵因素。今年年初,Microsoft願冒險不顧New Bing背後的語言模型是否完美,也要搶先機,不僅是要搶Google廣告生意,同時透過慢慢的釋出新功能,才能收集更多實際的使用者反饋,以動態調整策略。Google就是因為過於謹慎錯失先機,之後又心急、草率地發表Bard,才在第一場AI競賽慘敗。

所以不管是想從AI轉UX還是UX轉AI的人,不必砍掉重練,你可以先懂AI並思考AI怎麼輔助UX,也能先懂UX再去想怎麼利用UX讓AI變得更好。如前面說的,未來人與人、人與AI、所有事物之間的界線是會越模糊的,不可能只有一種思維、一個技術就走遍天下,多理解一個新的思維與技術,可以讓自己有更多路可以選。


(2023/11/06 把文章搬過來後的小補充)

在充斥AI的未來,以人為本將越來越有價值

未來最貴的服務與工作,就是那些只有人才能提供的價值。以人為本的任何產品、服務只會變得越昂貴。

台灣因為產業型態的關係,念理工科會有特別的優越感,但不知道為什麼許多老一輩的從沒想過:有錢的老闆都是文組的,而底下的員工都是理工的。

就算知道這個現象,以前認為念理工組的優勢是平均薪資較高,但現在最可能被取代的就是這些理工科的職缺,你能不緊張嗎?你學的知識都可被標準化、參數化,機器就能做到,老闆要你何用?你能24小時工作嗎?未來再硬的實力,到最終能在人群中被看見的,都是那些軟實力更好的人。

那未來就沒有工程師了嗎?

不會,但薪資差異會越來越明顯。當你今天做的產品越靠近消費者所需要的價值,薪水就越高。離消費者越遠的產業中,其工程師越容易被機器取代,而那些還沒被取代的,別以為自己逃得掉,老闆只是還沒有錢買AI、伺服器和機器人。

以上本人淺見,有任何想法非常歡迎留言討論唷😊

4會員
7內容數
朋友說和我聊天容易忘了時間,那麼請允許我也與你分享,觀察生活時的自我療癒過程。用AI做圖,在輸入一字一句的提示時,也是在覺察自己對腦海畫面的細膩感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