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每到下班時間就只想當個沙發馬鈴薯? 每到周日的傍晚便開始感到憂慮,因為腦中不斷地浮現「明天要上班了!」
AI繪圖-Recraft:Tired potato with slightly drooping eyes and relaxed mouth, sitting like a human on an old sofa in a simple living room setup. The scene is set in the evening with dim lighting or a blue glow from a vintage TV. The potato is holding a remote control. The room features a coffee table with some snacks and slippers on the floor. The overall color scheme is warm brown and blue tones, creating a cozy atmosphere.調整解析度-Artguru
近幾個月的我就是這樣,且感覺日益嚴重,不斷地在掙扎、思考著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不斷地在網路搜索幾個關鍵字:「上班無法集中精神」、「工作沒有目標」、「想換工作但害怕下一份不會更好」、...等各種可能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我也針對所有搜索過的關鍵字嘗試做出相應的行動,例如「向上溝通」、「設立自己目標」、「尋求更合適的機會」等,但這些行動不是失敗收場,就是還在進行中還沒能有很明朗的答案。我也不斷地在觀察身邊的職場老鳥或者年齡相仿的同事們的狀態和面對工作的態度。
AI繪圖-Recraft:A worried woman with a concerned expression, furrowed brows, and tense posture, continuously typing on a keyboard to perform web searches. The scene is set in a dimly lit room with a computer monitor glowing in the foreground. The room includes a cluttered desk with scattered papers, a coffee mug, and a smartphone. The lighting is soft, creating subtle shadows, and the overall color scheme includes cool tones like blues and grays to enhance the anxious atmosphere.調整解析度-Artguru
今天的我反覆搜索著相同的關鍵字,看到了我經常發生但一直忽視的問題:
「經常好不容易進入工作狀態卻馬上迎來了假期,假期結束又得收心。這個情形不斷反覆,逐漸累積造成感覺及精神的惡性循環。對於這樣的狀況,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洪敬倫說明,生活方式在短時間內突然變化,使得心理感受出現巨幅度落差,甚至可能影響生理情況,產生反胃、想吐或是食慾不振等情形。因此,讓自己處於『平常心』相當重要。」
AI繪圖-Recraft:Two identical mood thermometers side by side against a clean, uncluttered background. The thermometer on the left displays blue at the bottom, indicating low temperatures and a sad face icon, representing melancholy emotions. The thermometer on the right displays bright yellow at the top, indicating high temperatures and a smiling face icon, representing happy emotions. The design is simple and uncluttered to keep the viewer's focus on the contrasting emotional states represented by the two thermometers.調整解析度-Artguru
不過這個「平常心」要怎麼才能發揮在日常的工作呢?工作不應該是生活以外的驚奇、驚訝或驚嚇,它應該成為生活的一部份。
我回想著自己在求學寫論文時為什麼可以假日繼續做研究?為什麼有時候可以看久一點的文獻?為什麼暑假我還能不厭煩地去學校做實驗?我想可能是因為對當時的我來說,那些就是生活的一部份。所以寫論文是日常,雖然還是有壓力,也有靈感卡住的時候,但我沒有因此不想面對,因為我深信論文是一個我可以且必須完成的事情。
現在這個時代看重「工作與生活平衡」,曾經的我以為,固定的上下班時間,上工時認真,下班後有足夠的時間完全拋開工作放鬆,就是一個好的平衡,結果至今才發現這不是一個放在天秤上可以衡量的議題。前面有提到的洪醫師還說到「當發現收假時感到焦慮,且情況反覆出現時,就是時候靜下心來探索核心的問題,究竟是工作狀態令人不舒適、或是生活模式使人生厭?但切忌過於苛責自己。」
AI繪圖-DALL·E 3:A balance scale with a clean, minimalist background. On the left scale pan is a business briefcase, symbolizing work and professional duties. On the right scale pan is a comfortable lounge chair, representing relaxation and leisure. The design is simple and uncluttered, ensuring the focus remains on the balance scale and the contrasting items on each side. clay art style.
最後想分享幾個我這陣子一直在問自己的問題:
關於工作
- 這份工作是什麼地方讓我有成就感?
- 最近這份喜悅消失的原因是什麼?
- 這份工作的目標是什麼?願景是什麼?
- 有辦法在不離職的情況下解決那些讓你焦慮的問題嗎?例如:與主管溝通、向同事請教建議、內部轉調等
關於興趣
- 有沒有其他想做但一直沒做的事情?要自己覺得有趣的噢!例如烹飪、運動、寫作等各種可以發展的興趣。
- 實際行動後,是否有解決現在在工作上的焦慮?
關於理想生活
- 你理想的生活樣貌是什麼?可以從「想要」和「不想要」一一列舉
- 現在的工作狀態是否會與你理想的生活樣貌有所衝突?
- 同樣的條件,這些衝突是否可以在不離職的情況下解決?例如:工作距離太遠是否可以申請遠端工作或者在附近租房等方法解決?感覺職務內容不合適是否可以內部轉調解決?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可以問自己的問題,這些只是我目前能回想得到的。總而言之,去細細地向內探索自己想要的生活樣貌是什麼,認識自己,以「讓工作成為生活」為目標,找到理想與工作衝突的所在,並一一解決吧!
文中參考: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66066
延伸閱讀:https://vocus.cc/article/64d5e550fd89780001fdc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