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空性之本住起現大悲入無方悲憫,亦法爾然也。
法性、佛性,其性本空,故稱空性。一切東西都具空性,都不可得,謂之“性空”。其性是空,是真空之本性。其空性,本來就不動不搖、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減,這叫本住。“由空性之本住起現大悲”,要起現大悲心,不能只顧自己了生死,還要拯救廣大眾生。“入無方悲憫”,無方就是沒有邊際,無限廣大。我們凡夫的悲憫是小悲憫,悲憫什麼?悲憫自己的子女。我的兒子,乖乖,寶貝得不得了。別人的孩子,隨他去吧,不管他。我孝養我的父母,別人的父母,不管、不管!悲憫的範圍太小太小了。無方悲憫,就是不管哪一方,對十方世界的眾生都有悲憫之心,發願廣度十方眾生。“亦法爾然也”,這是自然而然的事。如果能夠修行成就,自然入於無方悲憫,大悲心就會油然生起。有的人說,阿羅漢不具大悲心,其實並非如此。那是他還沒有證到四果羅漢,到了第四果,他也會油然生起大悲心的。他初發心的時候,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就像現在有些修淨土的人說:“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不再回來了,因為這個世界太苦、太煩惱了。”如果真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還是要回來的,為什麼呢?他聽了蓮池海會佛菩薩宣說大法,就難為情了。成道就要廣度眾生,不度眾生不能成道!他也會“入無方悲憫,亦法爾然也”。若證到第四果羅漢,他看到諸佛菩薩,都在六道裡度眾生,我怎麼好坐在這裡不動,挺難為情的。比如同在一個單位,大家都在勞動,你一個人坐在那裡不動,不難為情嗎?於是,他那「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就會油然生起,此謂之“回小向大”。回小向大,亦法爾然也。
空性與大悲雙運要道現證時,如海諸行,一一自現作用,似日之與光。
若真證到“空性”,就沒有凡夫的私情了。凡夫的感情,是只顧自己妻子、兒女,別人的就不管了。心空了之後,般若大智慧朗然現前,凡夫的感情蕩然無存。無情乃大情,大悲心自然就生起來了。這就是“空性與大悲雙運”,這就是“要道” —— 修道的要點、成道的要點。現證就是朗然現前。這個空悲雙運的要道朗然現前時,“如海諸行,一一自現作用”。大海是千百條江河匯歸之處,一條條江河都有其不同的作用。長江、黃河也還有很多支流,這些小支流也都有其不同的作用。這裡可以行船、可以運輸,那裡可以灌溉、可以產米,還有的地方盛產魚蝦。這是比喻我們證得空性,遍起大悲之後,在六道輪回里救度眾生,時時處處都能起現不同的妙行。“似日之與光”,就像太陽和光那樣不可分。有了太陽,才有光,你才看見東西;若沒有太陽,便在黑暗之中,你就看不見東西了。空性與大悲的關係,就像太陽和光的關係一樣不可分,有太陽才有光,無有太陽哪來光。太陽比喻空性,光比喻大悲,二者是緊密結合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