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的威權下,繪畫如何說出自己的話?閱讀噴汀曼《繪畫獨立 不是宣言的宣言》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是作品說話,還是文字解說在嘮叨?

如果你是一位喜歡欣賞繪畫、藝術展覽的人,你一定發現過這個現象,就是我們經常看到作品旁邊常常有一些文字,他可能寫得很長,寫的是創作理念、可能是作品解說,然而我們常常發現我們越看越不懂上面究竟在寫什麼。

這些文字寫得像是哲學理論,充滿了某某主義思想,晦澀不已。在看完這些文字後,我們總是似懂非懂,也不確定若看不懂這些文字,是否會影響我們對作品的欣賞,我們會懷疑我們對作品的直觀感受是否錯誤。

有時我們還會發現另一個現象,就是我們覺得一個作品可能不怎麼樣,然後我們會開始思考,這些作品是不是故意做成這樣,我們會想這些感覺有些違和的作品,是不是其實在展現一些理念,只是我們看不懂而已?

raw-image

比理念,藝術家的影響力有政客大嗎?

看不懂作品,讀不懂文字,也許不儘然是身為欣賞者的我們的問題。繪畫創作者噴汀曼在《繪畫獨立 不是宣言的宣言》一書中探討了這個現象,說明了繪畫創作在當代藝術中是如何被壓抑。

噴汀曼認為為藝術而藝術的這個「藝術」的概念,其實是這兩三百年才發明的概念,而人類繪畫的行為卻很早就有了。然而隨著當代藝術越來越重視理念、哲思的重要性時,繪畫的技巧、繪畫獨有的感性、語言等等都被這些觀念性的東西給壓抑了。

噴汀曼嘲諷的說,若要講觀念、理念對於大眾的影響力,這些創作者的功力可能還不如川普這類政治、公眾的人物。當然有人會質疑,川普這樣的人怎麼能算藝術家?關於這點,噴汀曼認為一個人是不是藝術家,一個物件是不是藝術作品,往往不是當事人自己主觀的認定。其實在當代藝術的理念下,若連911事件都能被某些人視為是行動藝術的話,我們難保政治人物哪天不會被視為是藝術家。

參考頁面:藝術家Damien Hirst認為911事件雖然邪惡,卻是藝術


解放繪畫的既有框架?也許這只是指鹿為馬……

當然,也有人會替當代藝術做辯護,認為當代藝術事實上是開放了繪畫的觀念,讓繪畫不再被傳統的框架給侷限。關於這點,噴汀曼做了一個很有趣、看起來也有力的反駁。

噴汀曼認為認為當代藝術解放了繪畫的框架,其實只是一種指鹿為馬的動作。所謂的指鹿為馬,是把觀念上的馬取代生物上的馬,並宣稱這是拓寬馬的定義,噴汀曼認為當代藝術就是做了類似的行為。而且,「既然都去解構繪畫了,為什麼還要將解構的結果稱作繪畫?」噴汀曼這麼說。

噴汀曼認為繪畫應該從藝術的領域獨立出來,繪畫的技法、審美等,都不該再被不是繪畫圈的哲學家、思想家所壓抑,而這也是《繪畫獨立 不是宣言的宣言》的宗旨。

回歸對繪畫的愛,從藝術的崇高權威中解放

《繪畫獨立 不是宣言的宣言》這本書嚴格來說,並非是嚴格的藝術思想的專著,作者假借通訊軟體上藝術繪畫群組的網路論戰,透過問答的形式來闡述其理念。這本書雖然薄薄的一本,但言之有物,有些地方甚至讓我有在閱讀學術文章的感覺。

關於噴汀曼此書的觀點,我雖然認為有些地方還有繼續探討的空間,但我認為至少挑戰、鬆動了當代藝術權力場域的一些權威。我們在欣賞繪畫作品時,其實可以更輕鬆以待,不用把那些言不及義、陳義過高的哲思視為審美唯一的圭臬。而創作者、策展人也無須被學院的規則給捆綁,硬是要生出「像樣的」文字。或許,我們可以把省下的心力更加運用在作品本身與審美之上。

avatar-img
27會員
87內容數
洪七 隨意系部落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洪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們經常對新事物感到癡迷。然而在追求新科技、新思想、新技術時,常常不自覺將新的價值放得過大,忘卻了使用工具的「人」才是真正的重點所在。
樂手ano近期翻唱了神聖放逐樂隊2011年的歌曲,並邀請該樂隊參加自己的節目。他們在節目中討論了他們的相遇、共同經歷,以及如何通過獨特的創作宣泄情緒。出於自身經歷,ano和樂隊主唱の子在歌曲中均展現強烈的情感投射,其作品因此充滿力量且具有個性。
《辛波絲卡談寫作》是辛波絲卡回覆創作投稿的意見函集結,所以裡頭不會有太多宏大的文學觀點,而是對於新進創作者的意見提點。這樣的文學意見是很細緻且直接的,對於當代台灣的詩創作其實也極具參考價值。 所以幾個月前,在書局翻看《辛波絲卡談寫作》時,裡面其中一則內容,勸戒詩創作者不要
奧運金牌得主埃米爾・扎托貝克(Emil Zatopek)曾說:「如果你想跑步,跑個一英哩就好。如果你想體驗不同的人生,那就跑場馬拉松吧。」 但改變其實不須要一場馬拉松,對於一個對生活迷惘許久、人生停滯不前的人來說,只要任意向前跨出一步,都是一個巨大的改變。
人們總是偏好將眼光放在那些已確認的事物上:也許是那些美好的擺拍、重要的政治事件、廣被討論的社會議題等等。但有很多時候,一些瑣碎的、幽微的情感,像是浮光掠影般的懸在那裡,我們若有所感,卻又指認不能......
人與人的情感往往也非用文字就可以清楚描述的。我們對於人的感情,經常用親情、友情、愛情來定義。然而人的情感關係真的只能是這樣的嗎?
人們經常對新事物感到癡迷。然而在追求新科技、新思想、新技術時,常常不自覺將新的價值放得過大,忘卻了使用工具的「人」才是真正的重點所在。
樂手ano近期翻唱了神聖放逐樂隊2011年的歌曲,並邀請該樂隊參加自己的節目。他們在節目中討論了他們的相遇、共同經歷,以及如何通過獨特的創作宣泄情緒。出於自身經歷,ano和樂隊主唱の子在歌曲中均展現強烈的情感投射,其作品因此充滿力量且具有個性。
《辛波絲卡談寫作》是辛波絲卡回覆創作投稿的意見函集結,所以裡頭不會有太多宏大的文學觀點,而是對於新進創作者的意見提點。這樣的文學意見是很細緻且直接的,對於當代台灣的詩創作其實也極具參考價值。 所以幾個月前,在書局翻看《辛波絲卡談寫作》時,裡面其中一則內容,勸戒詩創作者不要
奧運金牌得主埃米爾・扎托貝克(Emil Zatopek)曾說:「如果你想跑步,跑個一英哩就好。如果你想體驗不同的人生,那就跑場馬拉松吧。」 但改變其實不須要一場馬拉松,對於一個對生活迷惘許久、人生停滯不前的人來說,只要任意向前跨出一步,都是一個巨大的改變。
人們總是偏好將眼光放在那些已確認的事物上:也許是那些美好的擺拍、重要的政治事件、廣被討論的社會議題等等。但有很多時候,一些瑣碎的、幽微的情感,像是浮光掠影般的懸在那裡,我們若有所感,卻又指認不能......
人與人的情感往往也非用文字就可以清楚描述的。我們對於人的感情,經常用親情、友情、愛情來定義。然而人的情感關係真的只能是這樣的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獨特創作形式,追溯到法國藝術家杜尚。 「失聲畫眉之歌」探討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文本、水墨長卷、遮陽網、展牆,模擬社群軟體窺看私人情感的多重視角,觀者透過不同的觀賞狀態,感受作品的多維時空。 裝置藝術的魅力在於觀眾可以走進作品,當他們走出作品時,已經不一樣,這正是藝術的魔力所在。
Thumbnail
當你走進美術館,看到一件作品展示了一把實際的椅子、一張椅子的照片,以及一段解釋「椅子」一詞定義的文字時,你會認為這是一件藝術品嗎?還是你會感到困惑,為什麼這樣的展示能被稱為藝術呢?
Thumbnail
中途我突然理清楚這個展覽搞的是甚麼藝術了...「與一眾創作者的思維共建」即屬於 Collaborative curatorial practices... 參與式藝術體驗... 對於觀眾培養,從人文關懷層面培養藝術或藝團跟觀眾的需求關係所構成的社區文化,或是更深層的哲學上「觀者的存在」的影響...
  我心目中的理想陳述更像是,每個人首先向塞尚那樣,去思索、去努力把人知覺中的現象表現出來。相較於所謂的「客觀世界」或「物理世界」,那可能看起來有些扭曲或歪斜,但那是朝向一種「真正的人在世界裡看到的樣子」的嘗試。
表現主義的涵義 表現主義是是指藝術中強調表現藝術家的主觀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導致對客觀形態的誇張、變形乃至怪誕處理的一種思潮。用以發泄內心的苦悶,歡快的表現主義作品則很少見。認為主觀是唯一真實。 表現主義的簡史 表現主義是20世紀初期繪畫領域中特別流行於北歐諸國的藝術潮流,是
Thumbnail
  上篇簡單介紹了西洋藝術1840至1960約120年發展的理論。從寫實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維也納分離派、後印象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到觀念藝術。當然,同時期的西洋藝術理論不只這些,還有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等。然而,筆者所欲討論的不是各藝術
Thumbnail
  在哲學家柯靈烏(R. G. 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的:「歷史就是思想史」之下,藝術史便是「藝術思想」的歷史,建築史則是「建築思想」的歷史。那麼,何謂藝術的思想?本文試圖從西洋藝術史19世紀寫實主義至20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探討藝術理論發展的限制與可能,並藉此
Thumbnail
當下瞬間演作。繪畫思考 先聲明。本人不會畫。僅闡述理念思想。 分類 人。創作者。觀察者 物。藝術品 事。過程。結果 時。瞬間的當下連續性。永恆無時間性 一幅畫的藝術在於 時的概念。過程本身。畫本身。畫家。觀者審畫。 此答案不易解。反問。畫藝術。消失於 概念無?過程無?畫無?畫家無?觀畫
Thumbnail
現代藝術確立藝術的價值,以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藝術家為例,探討藝術的純粹性及其與當代藝術的差異。
Thumbnail
多年前曾被學生問的一個問題, 如何用一句話來說明「藝術」是什麼? 猶記得當時自己無語, 近期聽到一些有創意的答案, 在此分享(回應)! 藝術是什麼? 藝術它是一個在有限的框架裡面最高的自由。 例如一幅畫, 你可以透過畫框,去感受裡面的故事、情緒。 例如一段表演、一首歌, 它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獨特創作形式,追溯到法國藝術家杜尚。 「失聲畫眉之歌」探討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文本、水墨長卷、遮陽網、展牆,模擬社群軟體窺看私人情感的多重視角,觀者透過不同的觀賞狀態,感受作品的多維時空。 裝置藝術的魅力在於觀眾可以走進作品,當他們走出作品時,已經不一樣,這正是藝術的魔力所在。
Thumbnail
當你走進美術館,看到一件作品展示了一把實際的椅子、一張椅子的照片,以及一段解釋「椅子」一詞定義的文字時,你會認為這是一件藝術品嗎?還是你會感到困惑,為什麼這樣的展示能被稱為藝術呢?
Thumbnail
中途我突然理清楚這個展覽搞的是甚麼藝術了...「與一眾創作者的思維共建」即屬於 Collaborative curatorial practices... 參與式藝術體驗... 對於觀眾培養,從人文關懷層面培養藝術或藝團跟觀眾的需求關係所構成的社區文化,或是更深層的哲學上「觀者的存在」的影響...
  我心目中的理想陳述更像是,每個人首先向塞尚那樣,去思索、去努力把人知覺中的現象表現出來。相較於所謂的「客觀世界」或「物理世界」,那可能看起來有些扭曲或歪斜,但那是朝向一種「真正的人在世界裡看到的樣子」的嘗試。
表現主義的涵義 表現主義是是指藝術中強調表現藝術家的主觀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導致對客觀形態的誇張、變形乃至怪誕處理的一種思潮。用以發泄內心的苦悶,歡快的表現主義作品則很少見。認為主觀是唯一真實。 表現主義的簡史 表現主義是20世紀初期繪畫領域中特別流行於北歐諸國的藝術潮流,是
Thumbnail
  上篇簡單介紹了西洋藝術1840至1960約120年發展的理論。從寫實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維也納分離派、後印象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到觀念藝術。當然,同時期的西洋藝術理論不只這些,還有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等。然而,筆者所欲討論的不是各藝術
Thumbnail
  在哲學家柯靈烏(R. G. 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的:「歷史就是思想史」之下,藝術史便是「藝術思想」的歷史,建築史則是「建築思想」的歷史。那麼,何謂藝術的思想?本文試圖從西洋藝術史19世紀寫實主義至20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探討藝術理論發展的限制與可能,並藉此
Thumbnail
當下瞬間演作。繪畫思考 先聲明。本人不會畫。僅闡述理念思想。 分類 人。創作者。觀察者 物。藝術品 事。過程。結果 時。瞬間的當下連續性。永恆無時間性 一幅畫的藝術在於 時的概念。過程本身。畫本身。畫家。觀者審畫。 此答案不易解。反問。畫藝術。消失於 概念無?過程無?畫無?畫家無?觀畫
Thumbnail
現代藝術確立藝術的價值,以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藝術家為例,探討藝術的純粹性及其與當代藝術的差異。
Thumbnail
多年前曾被學生問的一個問題, 如何用一句話來說明「藝術」是什麼? 猶記得當時自己無語, 近期聽到一些有創意的答案, 在此分享(回應)! 藝術是什麼? 藝術它是一個在有限的框架裡面最高的自由。 例如一幅畫, 你可以透過畫框,去感受裡面的故事、情緒。 例如一段表演、一首歌, 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