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在 2022 年 11 月時宣布「東京車展」將轉型為「日本交通展」 ( Japan Mobility Show ) ,並且展出內容除了汽車之外,也將擴大納入關於商用車、機車、車體、零部件和機械以及其他產業
簡言之,就是考慮到未來「交通工具」或者說「移動工具」的多樣性,將「車展」擴大舉辦。
而 2023 日本交通展就是首度舉辦的一年,在 10 月 26 日至 11 月 5 日於東京 Big Sight 國際展示中心舉辦。
由於擴大舉辦,加上疫情完全解封,有超過 400 家參展商,大幅超越 2019 東京車展的 192 家。
日本交通展改名前的東京車展,往年自然都是以日本車廠的車最受矚目。今年意外的國外媒體報導的焦點卻是「比亞迪」(BYD)。
比亞迪是首間參與日本交通展的中國汽車製造商,之前別說中國車廠,歐美車廠在日本車展也通常都只是配角。
出盡鋒頭的比亞迪,也反映了日本車廠真正的焦慮:電動車時代來了。
今天我們就藉由這件事來講幾個重點:
1、原本技術領先的日本車廠,究竟錯過了什麼?
2、未來能源車的趨勢,油電車?電動車?氫電車?
過去所有日本車廠,包含日本政府都相信一件事會發生,那就是混合動力車(Hybrid,或稱油電混合車、複合動力車等等)會在未來扮演重要的角色,甚至不只是過渡角色。也就是認為電動車絕對無法100%取代燃油車。這會讓傳統燃油車廠能夠無痛地轉移進入電動車的時代。因為油電混合車在汽車行進過程中,主要還是靠機械訊號,例如煞車、加油等等,跟燃油車一樣,電動車則是幾乎都是靠電子訊號運行,有人把電動車形容為智慧型手機裝個馬達帶四個輪子。雖然過渡簡化,但實際意義相差不遠。電動車已經擺脫了大部分傳統的機械原理。所以過去在燃油車技術領先的車廠,跟新創電動車廠,實際上是站在同一個起跑點。
Hybrid car,大部分稱混合動力車,因為油電系統彼此有很大的差異(每一間的技術不同),例如通用汽車的Volt實際上根本算是純電車,所以用混合動力車最洽當。但我喜歡稱油電混合車,因為這稱呼比較直覺,且多數的縮寫仍都是用油電車。因此,以下會以油電車來說。。
如果只單看現在的電動車領先品牌,或許會認為日本車廠沒有投資在電動車技術,其實是巨大錯誤,
日本車廠才是將電動馬達帶進汽車領域的開拓者。從20幾年前的油電車,到十幾年前的純電車,都是日本車廠帶頭。
十幾年前的2010年,日本車廠占全世界電動車市場七成以上,最高時一度達到九成。包括全球首輛大規模量產的電動小客車 Mitsubishi i-MiEV,還有蟬聯多年電動車霸主的 Nissan Leaf。
雖然現在油電車在市
場仍有一席之地,日本眾車廠也想過在現階段用油電車來跟歐美中的純電車比拼,日本政府也選擇了力挺油電車的方向,將油電車、純電車、氫電車都併入低碳節稅補助計畫的對象
不過,日本車廠跟政府會考慮優先發展跟支持油電車,其實也跟地理環境跟『國情需要』有關。日本比歐洲更依賴燃煤跟石化能源發電,且核電受福島事件影響,希望能夠減少核電使用。在發電過程中,「排碳的能源」比重很高。因此對日本來說,純電車對於燃油車,甚至油電車而言,減碳的效果不如歐美好。
為什麼「油電車」這個過渡時代,看來不會來了?筆者個人認為跟日本車廠,尤其是豐田掌握很多關鍵專利技術,卻選擇卡死這些技術的作法有關。
既然我繞不過這些專利技術,想買這些專利甚至還不肯賣,那我乾脆直接研發純電車。許多傳統燃油車廠選擇放棄油電車,寧可打掉重練發展電動車,就是抱持著這樣的心態。如今的結果就是除了豐田跟少數車廠(大部分還都是日本車廠),有推出油電車以外,其他多數車廠根本當作沒有油電車這件事。
而且,在不考慮特定國家因素,在『減碳』這面大旗之下,純電車肯定才是更好的答案。世界各國也紛紛陸續訂立未來停售燃油車的期限。
最重要的是全世界在特斯拉跟比亞迪的相互競爭下,電動車的市佔率大幅提昇,已經快要來到15%。
去年2022年9月,豐田還老神在在。豐田風險投資公司創始董事總經理吉姆阿德勒 (Jim Adler)當時還 直言,「我不認為全電動車會占市場 100%,未來真的是混合市場」。
15%為什麼這麼重要?
它被稱為銷售的甜蜜點。過去各種新產業崛起,最好的例子是PC跟智慧型手機,只要超過15%的市佔率,接下來就會快速成長,甚至有可能會成為帶動未來十年的全球資本市場成長的龍頭。
PC產業帶動90年代的成長,智慧型手機在2009年到達15%後,帶動延續至今的移動互聯網浪潮。
所以很多人會將15%的市佔率,稱為甜蜜點(用運動球類術語),或是用『奇點』來形容。
這其實不難理解跟說明,因為當新興產業市佔率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在消費者的行為慣性傾斜引導下,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市場將呈現強者恆強的趨勢,快速取代成為市場主流,開始全面性的普及。而15%就是那個起始點。
今年2023年很可能將是電動車到達銷售甜蜜點的第一年,結果去年2022年結算,日本車廠占全世界電動車市場不到5%。對照一下,燃油車的市場中,日本佔了4成,全球前十大車廠,有5家日本車廠。這是多麼懸殊的對比啊!
到達銷售甜蜜點的電動車,未來將會大爆發,不只是比亞迪、特斯拉,更多電動車廠都會受益這股趨勢,如果跟不上的車廠,不論在燃油車時代多輝煌,都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電動車是未來最好的答案嗎?
以遙遠的未來來看,並不是,很可能是氫電車,也就是氫能源的發展。
由於電力來源絕對有來自於燃煤或天然氣的電力,不是真正意義的零碳。氫電車肯定會是更好的的能源車解答,雖然製造氫氣會耗能,所以也非完全無碳,但比現在的電動車更趨近於零碳。
由於氫電車沒有太多缺點,各方面比純電車更好,極端氣候下電量更穩定。所以全世界都在研發「氫能源」的使用。
現在其實已經有氫電車了,而且價格也並不貴,但是市場預估,至少要2032年才有可能普及,因為基礎設施的「加氫站」比「充電站」的建設更難。可能要等到燃油車逐漸減少,傳統的加油站逐漸改建為「加氫站」之後。因此氫電車的普及會晚很多。
即使是技術最領先的豐田,已經推出了氫電車品牌Mirai,也預計要2030年市場才可能真正成熟。
那能不能像是跳過油電車一樣,跳過電動車階段,直接進入氫電車。
這個決定會非常冒險,相信沒有車廠會這麼做,因為電動車的市佔率即將超過15%。放棄電動車,追求氫電車,等於放棄未來除了AI產業之外,最大的一塊市場。
整個電動車產業影響所及,將不只是一般汽車產業(含周邊零組件),還包含了AI產業、能源革命,半導體產業,可能會出現的新興車用娛樂產業等等。同時,還能繼續帶動移動互聯網的接續發展。
這個電動車時代的提前到來,不只是日本車廠,也是歐洲車廠的焦慮。因為目前銷售領先的是中美混血的特斯拉,以及中國電動車品牌(主要是比亞迪)。都沒有傳統車廠的份。
去年2022年的全球銷售冠軍,也是唯一突破1千萬輛銷售的車廠,比銷售排名第二的福斯汽車,還多出200多萬台。不只去年,豐田連續三年都達成全球銷售冠軍了。
可是卻因為無法抵擋突然到來的電動車浪潮,正值壯年的豐田章男今年初宣布卸任。66歲,還是在企業跟政治領導人來說最好的年齡段之中。
而且幾乎是用下詔罪己的方式說明:『目前豐田最大的危機,就是我擔任社長。』並且承認『這就是我的極限。』
豐田在油電混合車這領域花了很多資金跟時間,早在上個世紀1997年,TOYOTA就推出全球第一款油電混合車。許多油電混合車的技術,豐田都是全球領先,甚至取得許多獨家專利。
豐田原本想先用比電動車更成熟的油電車技術來擴展2022年-2032年的市場,實現更無痛的度過燃油車汰換的過渡期,當2032年之後,就用已成熟的技術,能夠市場化的氫電車全面取代
如果是5年前,甚至很多人會認為這樣的決策非常好。不過這也說明了,市場的商業選擇決策,有多困難,因為你不知道趨勢會如何轉變
舉個大家可能熟悉的例子比較,大家會更能理解以豐田為首的日本車廠面臨的危機。當一個產業面臨轉型,選錯轉型的路,可能比競爭失敗更快被淘汰
『柯達』現在已經是大家很常用的例子,因為它非常經典。但很多人說錯了柯達的故事,將柯達公司的失敗原因總結錯誤。最多人說錯的是柯達沒有發現未來的變化,所以導致失敗。還有很多人誤以為柯達是因為底片後來沒人用沒人買了才破產的。
實際上柯達公司不但是第一個發明數位相機的公司
(時間非常早,早到你難以想像的1975年),面臨數位化時代來臨,公司還做了很好的調整跟改變,也忍痛處理了底片工廠,又成為新領域的市占第一名公司-數位沖洗產業,另外在其他相關商品銷售(數位相機、拍立得、印表機)也維持全球前幾名的競爭力。一直到智慧型手機普及後,數位『瀏覽』取代了『沖印』,柯達公司才逐漸走向衰敗。
柯達當時選擇繼續加碼在掌握市場領先的數位沖洗領域,而沒有繼續推動其他更快的轉型。因為管理高層認為數位沖洗的有些核心技術跟能力可以『無縫接軌』到新的數位時代(柯達的故事很長,這裡只做簡化)。
由盛到破產的速度非常快,也就1-2年的時間。但確實,在這之前,很少人能預料到,瀏覽會徹底取代沖印。社群媒體起了帶動這股風潮的關鍵作用。
柯達沒料到社群媒體的出現,會徹底改變人類幾十年來保存照片的習慣。
是不是聽起來這過程很熟悉,跟上面提到的『無痛轉移』到新時代一樣。豐田,或者說全日本車廠,就類似這樣。最早推出油電車,最早推出純電車,原本想要繼續加碼在油電車的技術上,卻沒想到電動車時代這麼快到來。
每個人,特別是決策者,都希望自己做的每個決定是正確的,特別是在產業面臨轉型,公司業務進行變動的時候。事實上,幾乎沒有人能夠做到。有時候更該思考的不是『確定方向了,趕快進行下一個決定』。而應該持續去思考『如何確保這個方向是正確的。』如果走在錯誤的方向上,下一條叉路過後可能離目的地更遠。
話說回來,如果當初豐田選擇開放專利給更多車廠使用,現在或許局面不一樣,或許還有油電車跟電動車一拼的機會,在氫電車時代來臨之前,不過,現在電動車的技術已經逐漸成熟,甚至全自駕時代在未來幾年就會來臨。
只能說豐田,或者說日本車廠,未來想要在電動車領域分一杯羹,之後還得「重頭」努力。
註:本文為東京車展後,筆者根據年初的前文改寫,
==================
聯絡信箱:fireloam@hotmail.com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fireloam
臉書粉絲團分享連結: